[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

[复制链接]
卷土飞扬 | 2004-12-30 20: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

偶对贴没兴趣,偶一来就说明来的目的:求意见。
偶一直主张四诊合参,并不支持一脉定乾坤,但就偶所见,脉诊确可以诊断某些疾病。
信者自信。
yin8192106 | 2004-12-31 09: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

下面引用由卷土飞扬2004/12/14 02:38pm 发表的内容:
对于sirj的话,我想说,脉诊是可以诊断有没高血压等病,如果左右寸关两部皆浮大有力,可高度怀疑有高血压,脉象柔和,则完全可以否定高血压的存在.
至于其他两病,就目前而言,偶未曾总结其中规律,或许我的老 ...
也不一定阿偶见过细软而涩的脉象,测量血压照样血压高。
逸湘 | 2004-12-31 11: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

下面引用由卷土飞扬2004/12/30 08:25pm 发表的内容:
偶对贴没兴趣,偶一来就说明来的目的:求意见。
偶一直主张四诊合参,并不支持一脉定乾坤,但就偶所见,脉诊确可以诊断某些疾病。
信者自信。
看过王唯工博士的「气的乐章」
就知道「脉诊」
比西医的全套健康检查还管用
卷土飞扬 | 2004-12-31 15: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

yin8192106兄所言不差,偶在前楼中提到“左右寸关两部皆浮大有力,可高度怀疑有高血压,脉象柔和,则完全可以否定高血压的存在.”关键在脉象柔和。当出现涩脉时,气血大亏或者瘀血阻滞血脉的情况下,高血压的征象可能就大,另外,在尺脉细若游丝时,脉象虽细,肾源性高血压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
偶搬门弄斧,见笑!
卷土飞扬 | 2004-12-31 15: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

偶支持逸湘先生的看法,某些时候,脉诊有着见微知著,成本低的优势。
今天而言,中西合壁,脉学体现着更高的价值。
不过,偶愚见:中医之脉象和西医之检查最好能结合起来,一来更确切地诊断,二来,为避免医疗纠纷留点证据。
逸湘 | 2005-1-1 13: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

下面引用由卷土飞扬2004/12/31 03:49pm 发表的内容:
偶支持逸湘先生的看法,某些时候,脉诊有着见微知著,成本低的优势。
今天而言,中西合壁,脉学体现着更高的价值。
不过,偶愚见:中医之脉象和西医之检查最好能结合起来,一来更确切地诊断,二来,为避免医疗纠 ...
脉学的价值
因为其难实行
有被埋没的趋势
其实西医嘴里常说的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在现今技术下脉学比西医检验有效
举个简单例子
肾出问题 2个肾中1个已无功能
西医检测结果 肾功能正常
要直到另一个肾功能剩下三分之一
西医才验的出
此时 已很难治了
且西医完全不会治
但中医呢
在病还在经络阶段还未发展至内脏就可以脉象诊出
此时来治很好治
卷土飞扬 | 2005-1-1 15: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

这是脉学一优势,懂点脉的都知道这些,但目前环境而言,单纯用脉确实对医务人员自身不利。多谢 逸湘先生的指点!
tomi | 2005-1-5 19: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

    支持逸湘先生。
    我不知平凡一生先生的中医水平如何?如果一个中医医生没有掌握脉诊,那么他一定是个不合格的中医医生,至少可以说不是一个优秀的中医医生,只能是少工。
    我也反对把脉诊作用看作四诊之末的说法。
   我父亲晚年与人治病,多是依靠脉诊,常常是先诊脉,再说出病人的病情,病人多是连连点头称是,病人非常信服。通过脉诊,我父就能找出病根,并告诉病人其病情的起因、发展、变化,用药十分准确。有时我父治病把脉后即给药,我看了觉得他太“大意”,要父亲多问问情况,父亲就一五一十道来,病情与病人反映的一样。
    脉诊精到,中医水平一定达到了中上层次。
     
   
   
逸湘 | 2005-1-6 12: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

脉是甚么?
  脉学是中医的基础里论,可脉是甚么?连很多中医都搞不懂,以下依据王唯工博士「气的乐章」一书,对脉作一简介。
  人体这幺一个复杂的机构,以一颗仅仅1.7瓦的心脏(一般小夜灯是5瓦),是如何充分送血到每一个细胞呢?静脉是不会动的,血是如何回流心脏的?又如何分配的恰到好处呢?自来水管线末端常缺水,用户会哇哇叫。人体细胞却是承受不起缺血的,细胞会死的。人工心脏做到30几瓦却送不出血,这是怎幺回事?人体是很聪明又奥妙的,工作分配一下吧!把身体分成十二区(有点像自来水公司的第几区处),即为中医所谓的十二经络(肝经、肾经、脾经、肺经、胃经、胆经、膀胱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心经、心包经)。分配好了,那如何控制呢(自来水公司为此常弄得焦头烂额)?输送的能量哪里来(自来水供配水系统有许多加压站)?更奥妙的事出现了,原来心脏不只是每分跳72下,它还发出12谐波,分别对应12经络。肝1、肾2、脾3、肺4、胃5、胆6、膀胱7、大肠经8、三焦经9、小肠经10、心经11、心包经12。
其实还有别人看出看出心脏不只是每分跳72下这幺单纯,在科学人杂志2003年9月号,曾志朗副院长「莎翁之谜在于心」一文指出,一位在攻读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杨姓医师,他发现在两次心跳之间会出现一组波动,他并依此作了一个计算机程序,在某种程度上可做心脏病发作的预警,后来又引用到文学作品的分析上。其实杨医师看的还不够仔细,其实不是一组波动,而是十二组,也不只可预测心脏病,若配合中医脉诊的理论,可预测所有疾病,而这就是王博士做的。
    12谐波分别对应相关脏腑,比如说第一谐波对应肝脏;第二谐波对应肾脏,依此类推。当心脏收缩将血推送出去,一出去大动脉马上来个180度的大转弯,在此血流的动能转为压力位能(这就是中医坛中穴所在,心气不足就是心脏送血出来的压力位能不足)。然后呢心脏发出第一谐波时肝脏产生共振,血进入肝脏;依此类推,分别进入肾、脾...等脏腑。要改变分配则只要改变各谐波的能量大小,那幺进入各脏腑的血量就改变了,而且可以控制的很精确。脏腑以外的身体其它部分呢?肝经的共振频率是和肝脏相同的,依此类推。全身的血液输送与分配就这幺做到了。而经络的路径恰在动脉与静脉间,静脉是不会动的,但静脉中有逆止瓣膜,靠着经络共振的能量,血就被送回心脏了,经络上的穴道扮演的是类似加压站的角色,当经络的能量传输一定距离而减弱时,由穴道来提升能量。
    经络和脏腑的相关性,不止在于血液的输送与分配上。脏腑皆位于身体内部,脏腑病了如何知道,身体的奥妙又再次上演,靠着经络,身体把脏腑的讯号送到体表了,故中医可以靠着脉诊,诊断脏腑的健康,而且可在很早期就发现,真正「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在目前西医的技术仍是无法做到的(西医目前通常要到脏腑功能剩下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才验的出,此时已经很难治了)。发现问题之后呢?西医对脏腑的慢性病只能用「束手无策」来形容,但中医如何治呢?脏腑的慢性病基本上都是由于供血不足,中医做的就是提供充分的血液供给,如何做到呢?中医长期以来已建立甚幺药可提高何经络能量的资料,用对药就是了;而针与灸也是在改变经络的血液分配。若是有阻塞的问题,中医有很多活血化淤的药。疏通、分配就把慢性病治好了。其实也不是那幺难理解。
    说到此要把肝跟肾特别再拿出来讲一讲。以上所说经络的顺序事实上和人类胚胎发育的顺序是一样的。人类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细胞数量已经很多,血液的输送已经无法单靠扩散,于是就有了血管跟心脏,接着有了肝脏,这时一些早期的分化组织的血液供给是由肝经掌控的,比如说延脑(所以肝功能不好会头昏)。之后肾出现了,肾最早是在脑干部分,称为原肾,所以这部分的血液供给是由肾经掌控的(如内耳);然后是在腰部的中肾,所以这部分的血液供给是由肾经掌控的;最后才是目前的肾(或称后肾)。所以头昏,中医说肾虚;腰酸,中医说肾虚;腿无力,中医说肾虚(腿部血液循环是由肾经掌控的)。而肝是内脏中藏血最多的器官,所以当其它器官缺血时,身体通常是会调肝的血去协助,但调多了肝也受不了,但它是受拖累的,所以太劳累会影响到肝,其它器官有病也可能影响到肝,所谓相生相克,所以中医看病通常要看整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治不好的。
    脉学怎会是四诊之末呢?
  不精脉学何以为中医呢?
卷土飞扬 | 2005-1-6 13: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如何学脉及古人脉学的缺点(有兴趣的请进来指教)

下面引用由tomi2005/01/05 07:16pm 发表的内容:
支持逸湘先生。
    我不知平凡一生先生的中医水平如何?如果一个中医医生没有掌握脉诊,那么他一定是个不合格的中医医生,至少可以说不是一个优秀的中医医生,只能是少工。
    我也反对把脉诊作用看作四诊之末 ...
  脉为四诊之末并非指脉的作用是最小的,而是指脉是压在最后的诊断,当四诊有冲突的时候一般以脉诊为准,因为脉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最小。不知道其他人怎么看,至少偶是这么理解的。
  四诊合参诊断的准确性确实要高得多。即便是名医,我们也不可托大,更要谨慎。偶愚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