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理论探讨
订阅

理论探讨

“未病·欲病·已病”都是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现代医学对于生命曲线的公式是健康-亚健康-疾病。中医学理论认为生命曲线的公式是未病-欲病-已病。 ...
分类:    2015-12-3 13:22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还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阴证、阳证,以三阴 ...
分类:    2015-12-3 13:22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岐伯,是黄帝时期的医学家。黄帝向岐伯请教人体衰老的原因,问道:“我听说远古时代的人,大都能活到百岁以上,而且动作灵活而不显得衰老,而现在的人刚到50岁就出现衰老之象,这 ...
分类:    2015-12-3 13:22
什么是七情内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 ...
分类:    2015-12-3 13:22
中医学中的“舟”
文章来源:三九健康网 作者:佚名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学善于采用比喻的手法,以“舟”来形容方药的作用特点或人体的病理状态,可谓妙趣横生。  舟楫之剂又称舟楫之药。舟楫,泛指船只。桔梗能载药上行,常作 ...
分类:    2015-12-3 13:22
肾阳虚和肾阴虚有何不同?
文章来源:三九健康网 作者:佚名   中医认为,任何事物都分为阴阳两个方面,人的肾也有肾阴和肾阳之分,肾功能障碍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肾阴虚造成的,也可能是肾阳虚造成的,所以,补肾要查明原因,分型而补。  提 ...
分类:    2015-12-3 13:21
什么是中医“配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七情”。其中首先谈到“单行”。单行就是指 ...
分类:    2015-12-3 13:21
人为什么会“上火”?
文章来源:三九健康网 作者:佚名   人为什么会“上火”?为什么有些人经常“上火”而效果不佳?近日,由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现代中药研究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抗生素”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的中医治 ...
分类:    2015-12-3 13:21
“七损”“八益”都是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提到《黄帝内经》,稍微懂一点中医的人都知道,这是中医最著名的经典医著。至今,这本书还被当作学中医必读的一本书。“七损八益”的说法由来已久,在2000多年前的这本《黄帝内 ...
分类:    2015-12-3 13:21
何为中医的“证”“症”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辨证,就是辨别症状,根据四诊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以判断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为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证”与“症”应该严格区分,“症 ...
分类:    2015-12-3 13:21
“虚则补其母”和“实则泻其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补母:例如肾水生肝木,肾是母,肝是子,如果出现肝木虚弱证,不直接补肝,而补生肝的肾。如肝有虚火证,失眠烦躁,嘈杂容易饥饿,头面烘热,脉弦细而数,重按无力,治疗宜滋补 ...
分类:    2015-12-3 13:21
肺朝百脉:肺使百脉如潮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强 山东… 《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对《内经》“肺朝百脉”一语的解释,历代多把“朝”字作“朝汇” ...
分类:    2015-12-3 13:20
罢极就是解除疲劳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贾延利 山… 《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对其中的“罢极”二字,历代注家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故不得不辨。笔者查阅古今注释,分析后认为“罢极”为“解 ...
分类:    2015-12-3 13:20
王永炎治疗中风病用药心得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于智敏 王… 编者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潜心研究中医药防治中风病近50年,于中药的临床运用体会尤深,今起本版就其治疗中风病用药心得,分平肝熄风药、镇肝潜阳药、醒脑开窍药 ...
分类:    2015-12-3 13:20
治百病调气为要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范铁兵 中… 《素问·举痛论》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张介宾注:“气之在人,和则 ...
分类:    2015-12-3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