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理论探讨
订阅

理论探讨

中医病因病机学发展动因探讨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作者:贾海骅1 … 中医病因病机学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的交融点。从历史发展观角度来看,中医学的发展史、病因病机学的突破,不仅能够推动中医理论体系的全面发展,而且会促进从基 ...
分类:    2015-12-3 13:32
莫过度拔高“据脉断症”——与胡心藻先生商榷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陈清光… 8月27日本版刊发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陈清光的《正确认识脉诊》一文,该文认为“较为精准地据脉断症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不能也不应当苛求完全达到”。10月18日,湖北省监利县 ...
分类:    2015-12-3 13:32
重新审视与界定浊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吴深涛 … ●“浊”作为《内经》中的基本概念,有其明晰的内涵。与“湿”相比,浊源于谷而湿源于水,浊厚滞而湿清稀,浊偏居中而湿多居下,浊多致血脉病证而湿偏发肌腠肢节病变,湿宜 ...
分类:    2015-12-3 13:32
从药味数看超大处方之弊端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赐华 … 中药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某些植物、动物或矿物对人体的病痛具有治疗作用,因而发现了数以万计的中(草)药。在漫 ...
分类:    2015-12-3 13:32
阴阳在中医学中如何应用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仲义轩 根据阴阳学说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的规律,则人之体表在外为阳,脏腑在内为阴;头在上为阳,足在下为阴;背在上外为阳,腹在下内为阴。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无论是人 ...
分类:    2015-12-3 13:32
中药性能理论岂可轻易否定——与张养生先生商榷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盛良 南… ●学术界有些人通过统计认为“五味对位归经的认识基本不能成立”,进而否定中药性能理论,这是错误的。●对中药归经理论的错误理解、药因不同配伍而归经不同、中药的多味多 ...
分类:    2015-12-3 13:32
《伤寒论》三阴三阳指病位——从“欲解时”谈“六病”本质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英栋 … ●用阳气的“升降出入”——“圆运动”的模式来定位“三阴三阳”,即以人体阳气运动的不同状态来解读这些难题,正是“欲解时”带给我们的思路。●“升降出入”是人体阳气顺 ...
分类:    2015-12-3 13:31
辨清证病症 把握辨证论治实质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赵红彬 … ●中医“证”的内涵,不等同于单纯的症状,体现的是对疾病在某一阶段的全面认识,更深刻地反映了病变的实质。辨证论治是对中医整体审察和治病求本精神的贯彻,体现的是对病 ...
分类:    2015-12-3 13:31
仲景为何以杏仁代麻黄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英栋 … ●仲景明言“见病知源”,“源”即是病本,“见病知源”即辨证求本之意。机械地按仲景书中举出的有限例子来“方症对应”是非常不可取的。●药,指药物本身固有的功能;用, ...
分类:    2015-12-3 13:31
号脉三根指头是把人体分成三部分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中医号脉是用三个手指头(特别小的孩子,医生用一个手指头也可以;3岁以下的孩子不号脉)。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是三个手指,而不是两个、四个、五个?因为中医把人体从上到下分成三 ...
分类:    2015-12-3 13:31
浅述《金匮要略》妇人篇特色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吴熙 潘… 《金匮要略》妇人篇是研究和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专著,对妇人病的病因、病机、脉证和辨证论治都做了较详细的论述,所列方剂至今还具有一定临床实用和参考价值。基本内容《金匮 ...
分类:    2015-12-3 13:31
《素问》“六腑咳”临证小儿咳嗽验案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明利 … 经文: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病例:黄某,女,3岁。代诉发热,咳嗽,食纳欠佳4天,经用罗红霉素、阿莫西林等西药效不显著。刻下症见:发热,咳嗽,喉间 ...
分类:    2015-12-3 13:31
把握经方汗法之度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英栋 … ●“微似汗”之外,经方汗法的应用还有另一个准则,即“汗出彻身”。●“微似汗”和“汗出彻身”强调了祛邪扶正的两个侧面,汗法之度即在于对二者的把握。●表实邪盛之人, ...
分类:    2015-12-3 13:31
心这样主神明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耿世钊 … ●现代医学的理论只讲了心脏有形的、物质的一面,回避了它无形的、功能的一面,这背离了解剖与功能不能相分离的基本逻辑。●“心主神明”观不但表明了心脏的重要作用是供血 ...
分类:    2015-12-3 13:30
痛证病机解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范铁兵 高…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是患者的主观感受。任应秋云:“身体内外发生一种难于忍受的苦楚,叫做痛;痛而带有一些酸感的,叫做疼。” ...
分类:    2015-12-3 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