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中医
›
理论探讨
›
经典探讨
订阅
经典探讨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24) 三阳病盗汗释义(学术与临床)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24) 《内经》中无“盗汗”一词,其表述卧寐时汗出的情况称之为“寝汗”,如《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又,《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太阳所 ...
2015-11-29 22:14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23) 厥阴病争议的厘定(学术与临床)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23) 自古以来,《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便存在诸多争议,其争议点包括厥阴病的内容、提纲、成因、本质、定位、主证主方及证候分类等。兹不揣谫陋,一一予以厘定。 争议原因 厥阴病篇之 ...
2015-11-29 22:14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22) 三承气汤再认识(学术与临床)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22) 所谓“承气”,指帮助大肠承接胃的下降之气,使六腑以降为顺的功能得以延续,与“亢则害,承乃制”没有关系。 调胃承气汤清泻胃热,大承气汤攻下大肠燥屎,小承气汤介于两者之间,在未确定 ...
2015-11-29 22:14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21) 阳明病亦有蓄水证(学术与临床)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21) 阳明经表风寒邪气过经入腑结于阳明胃,使阳明胃不能正常游溢精气而寒水互结,从而形成阳明蓄水证。 小便的利与数即明确揭示了水蓄部位的不同:太阳蓄水证小便不利;阳明蓄水证小便数而大便 ...
2015-11-29 22:14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20) 重新认识少阴三急下(学术与临床)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20) 大承气汤既非专为阳明而设,也非专为泻下燥屎而设——但凡病急热甚、气机闭塞、实邪阻滞,均可用大承气汤泻热开闭去实邪。 《伤寒论》第321条的总病机是“热邪亢盛,火移小肠,泌别失职, ...
2015-11-29 22:13
仲景柴胡用量探秘(学术与临床)
仲景柴胡大量用至八两,此时柴胡药势往外往表,故可用于治疗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而呕。 柴胡用量中等(大约二两~四两),药势则弥散扩展,能上能下,用于镇痛解热,止呕醒神。 柴胡用量小(大约五分~十分),药势则往上走 ...
2015-11-29 22:13
《伤寒论》 钩沉与正误(19) 浅议少阳枢机与少阴枢机(学术与临床)
依据《伤寒论》“开阖枢理论”,阴经和阳经,各有一枢机,即“少阳枢机”和“少阴枢机”,这是一个涉及者少而争论多的问题。对于两者的讨论,多从单一的“少阳枢机”或“少阴枢机”入手,很少有将两者对比探讨者,因 ...
2015-11-29 22:13
方与证间的基础是病机 ——兼答刘方柏同志(学术与临床)
《伤寒论》全书的灵魂,可用仲景本人的两句话来概括:一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只要有一个症状和体征能够反映出方剂的主治病机,便可径直应用;二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详辨脉症,探明病 ...
2015-11-29 22:13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18) 《伤寒论》方药加减应用精髓(学术与临床)
临床上成方的加减是中医理论精髓——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等观念的具体体现。经方,尤其是以《伤寒论》所载方剂为主的经方,因其组方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故临床加减应用亦可收到明显疗效。《伤寒论》方剂的加减 ...
2015-11-29 22:13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17) 戴阳证与格阳证(学术与临床)
“戴阳证”和“格阳证”是少阴病阴寒内盛四逆汤证的进一步发展,阴寒盛极与阳气相格拒,寒逼阳越,但因其阳越程度不同,量之多少不一,故结合症状表现部位,将其区分为“戴阳证”和“格阳证”。 戴阳证 关于“戴”的 ...
2015-11-29 22:13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16) 太阴实证解析(学术与临床)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伤寒论·太阴病脉证并治》第277条云:“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暗示足太阴脾病以“脏有寒” ...
2015-11-29 22:13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15) 太阴病篇缘何不载手太阴肺病(学术与临床)
手太阴肺经病证是指手太阳肺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肺脏功能失调所表现出的症候,临床表现以肺胀,咳喘,胸部满闷,缺盆中痛,肩背痛,或肩背寒,少气,洒淅寒热,自汗出,臑或臂内前臁痛,掌中热,小便频数或色变等为主。 ...
2015-11-29 22:12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14) 少阳病病位并非半表半里(学术与临床)
《伤寒论》中“表”的概念均是指“太阳”或者“经证”,而“里”的概念则随证候之不同而不同。 “半表半里”可作为少阳病主证症状表现的表述,而不能作为少阳病的病位来概括少阳病。 “太阳病位在表,阳明病位在里” ...
2015-11-29 22:12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13) 少阳病篇条文缘何少且简(学术与临床)
少阳病均为柴胡类证,但柴胡类证又不独见于少阳病。 柴胡汤类所治除热入血室、阳明病、厥阴病及差后劳复等 热病善后处理外,均属少阳病。 柴胡类证散在分布于太阳病篇,故在少阳病篇略而简述。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 ...
2015-11-29 22:12
《伤寒论》钩沉与正误(12) 日晡并非申酉时(学术与临床)
《伤寒论》中的“日晡所发潮热”,指的是“晡时”和“下晡”。“日晡所”的“所”,是表示大约是“日晡”以后的一个时间段内,即14:15~17:15的3个小时之间—— 关于《伤寒论》中的“日晡”,大多数医家及著作都笼统 ...
2015-11-29 22:12
1
2
3
4
5
6
7
8
9
10
/ 10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经典探讨
五运六气
中医发展
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