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 理论探讨经典探讨
订阅

经典探讨

五脏生克与附子泻心汤(农村与社区)
《伤寒论》中的智慧(19) 中医治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着眼于整体,强调脏腑之间的关系,而讲到脏腑之间的关系,可一言以蔽之,主要就是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脏的相生关系 中医最大的一个特色 ...
2015-11-29 22:07
栀子豉汤清胸膈邪热(农村与社区)
《伤寒论》中的智慧(18) 《伤寒论》中还有一个著名的清火热的方子,叫栀子豉汤,是清胸膈之间邪热的。 栀子豉汤清胸膈间邪热 热郁胸膈之间会出现什么症状呢?兹选我的导师刘渡舟先生的一则医案说明: 一妇女,患伤寒 ...
2015-11-29 22:07
伤寒治水方之四:真武汤与猪苓汤(农村与社区)
《伤寒论》中的智慧(11) 肾主水,肾脏功能失调,最容易引起水液内停,《伤寒论》根据不同情况用真武汤,或猪苓汤治疗。 肾主水的生理与病理 肾是人体泌尿系统的一个核心器官,有主水的作用,这一点中西医的认识是相 ...
2015-11-29 22:06
伤寒治水方之三:五苓散(农村与社区)
《伤寒论》中的智慧(10) 《伤寒论》里有一个著名的治水方剂——五苓散,是治疗水蓄于膀胱的,临床非常常用。而要谈五苓散的功效、应用,须从膀胱的的功能说起。 膀胱与“藏津液” 说起膀胱,恐怕大家都知道它是人身 ...
2015-11-29 22:06
伤寒治水方之二:茯苓甘草汤、苓桂枣甘汤(农村与社区)
《伤寒论》中的智慧(9) 水饮为病,可出现在人体任何部位,下面的一个病例很有代表性。 茯苓甘草汤治水胃病 我看过一个50多岁的女性患者,有浅表性胃炎几年了,还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她一喝水或稀粥就胃胀,而且胀 ...
2015-11-29 22:06
伤寒治水方之一:苓桂术甘汤(农村与社区)
《伤寒论》中的智慧(8) 机体水液代谢平衡,人体生命活动才能正常,一旦代谢失衡,就易导致“水”病。 水液在体内运行的方式 我们喝进去的水是如何在体内代谢运行的呢?正常的水液在体内运行必须以“气”的形式,也就 ...
2015-11-29 22:06
《伤寒论》中的智慧(4)阴阳互根与白虎加人参汤(农村与社区)
《内经》不但重视阴阳的升降规律,更是强调阴阳之间的互为根本、相互作用的关系。在一篇专论阴阳的篇章中,以天地云雨为例说明之。认为“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这里的天、云在上属于阳,地 ...
2015-11-29 22:06
《伤寒论》中的智慧(3) 阴阳升降与小柴胡汤(下)(农村与社区)
小柴胡汤调理气机解诸疾 小柴胡汤调理气机主要体现在解郁作用上。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饮食、起居不规律,如饮食不节制,过食生冷或煎炒油炸之品,熬夜甚至通宵达旦,白天睡觉,因而患气机郁滞的比 ...
2015-11-29 22:06
《伤寒论》中的智慧(2)阴阳升降与小柴胡汤(上)(农村与社区)
阴阳升降消长理论与小柴胡汤 《黄帝内经》认为,日月星辰的运转,形成了阴阳二气的升降与消长,所以阴阳的升降与消长是自然界的固有规律,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长与死亡,皆本于此规律。由此,一年之中就有春夏秋冬四 ...
2015-11-29 22:05
《伤寒论》中的智慧(1)张仲景与《伤寒论》(农村与社区)
《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内容博大精深,其六经辨证体系开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其理法方药一直被后世视为中医临证之圭臬。为了更好地理解《伤寒论》要旨,我们特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教授通俗易懂地系统讲解 ...
2015-11-29 22:05
“互补对称”读《伤寒》(学术与临床)
大千世界,阴阳之道,和谐之美,相得益彰。山岳的伟岸只有与河流的娟秀并存才能构成壮丽的画卷,男人的刚强只有与女子的柔美共舞才能奏出生命的乐章。受此启发,笔者发现,“互补对称美”是世间的普遍规律,若由此来 ...
2015-11-29 22:05
法因证立 方随法出 ——浅谈《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式(学术与临床)
●有时症候群虽不具备,但若病机一致,医者只要抓住其病机实质,便可辨证准确,论治中肯。 ●治疗上,必须处理好主证与次证、兼证的关系,即在治疗一组症候群的基础上,附加治疗次证和兼证的药物。 《伤寒论》全书始 ...
2015-11-29 22:05
仲景扶阳法治水肿浅析(学术与临床)
扶阳当理解为维护、增强、调理阳气的功能。是针对纠正阳气在量上的不足及质(功能)上的不用所采取的一系列治法的统称;它是在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治法,以恢复阳气正常气化功能的方法。 阳气是水肿 ...
2015-11-29 22:04
辨《伤寒论》解表三方(学术与临床)
从腠理开合、正邪交争、甘草用量 从正气角度看:麻黄汤症“腠理密”;桂枝汤症“腠理疏”;小柴胡汤症“腠理开”。 从正邪交争的角度看:麻黄汤症“邪未入”;桂枝汤症“邪欲入”;小柴胡汤症“邪已入”。 从治疗角 ...
2015-11-29 22:04
《伤寒论》百方皆可退热 ——从合病、并病谈发热的六经证治(下)(学术与临床)
小儿为纯阳之体,似乎难以出现三阴证候。但不少小儿发热时,或因素体虚弱,或因治疗不当,伤及正气,导致出现邪热陷入三阴见症,亦不少见。此时,切记不可一见发热即清热,加重病情,而应以麻附辛、真武汤、四逆汤之 ...
2015-11-29 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