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中医
›
理论探讨
›
经典探讨
订阅
经典探讨
五脏生克与附子泻心汤(农村与社区)
《伤寒论》中的智慧(19) 中医治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着眼于整体,强调脏腑之间的关系,而讲到脏腑之间的关系,可一言以蔽之,主要就是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脏的相生关系 中医最大的一个特色 ...
2015-11-29 22:07
栀子豉汤清胸膈邪热(农村与社区)
《伤寒论》中的智慧(18) 《伤寒论》中还有一个著名的清火热的方子,叫栀子豉汤,是清胸膈之间邪热的。 栀子豉汤清胸膈间邪热 热郁胸膈之间会出现什么症状呢?兹选我的导师刘渡舟先生的一则医案说明: 一妇女,患伤寒 ...
2015-11-29 22:07
伤寒治水方之四:真武汤与猪苓汤(农村与社区)
《伤寒论》中的智慧(11) 肾主水,肾脏功能失调,最容易引起水液内停,《伤寒论》根据不同情况用真武汤,或猪苓汤治疗。 肾主水的生理与病理 肾是人体泌尿系统的一个核心器官,有主水的作用,这一点中西医的认识是相 ...
2015-11-29 22:06
伤寒治水方之三:五苓散(农村与社区)
《伤寒论》中的智慧(10) 《伤寒论》里有一个著名的治水方剂——五苓散,是治疗水蓄于膀胱的,临床非常常用。而要谈五苓散的功效、应用,须从膀胱的的功能说起。 膀胱与“藏津液” 说起膀胱,恐怕大家都知道它是人身 ...
2015-11-29 22:06
伤寒治水方之二:茯苓甘草汤、苓桂枣甘汤(农村与社区)
《伤寒论》中的智慧(9) 水饮为病,可出现在人体任何部位,下面的一个病例很有代表性。 茯苓甘草汤治水胃病 我看过一个50多岁的女性患者,有浅表性胃炎几年了,还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她一喝水或稀粥就胃胀,而且胀 ...
2015-11-29 22:06
伤寒治水方之一:苓桂术甘汤(农村与社区)
《伤寒论》中的智慧(8) 机体水液代谢平衡,人体生命活动才能正常,一旦代谢失衡,就易导致“水”病。 水液在体内运行的方式 我们喝进去的水是如何在体内代谢运行的呢?正常的水液在体内运行必须以“气”的形式,也就 ...
2015-11-29 22:06
《伤寒论》中的智慧(4)阴阳互根与白虎加人参汤(农村与社区)
《内经》不但重视阴阳的升降规律,更是强调阴阳之间的互为根本、相互作用的关系。在一篇专论阴阳的篇章中,以天地云雨为例说明之。认为“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这里的天、云在上属于阳,地 ...
2015-11-29 22:06
《伤寒论》中的智慧(3) 阴阳升降与小柴胡汤(下)(农村与社区)
小柴胡汤调理气机解诸疾 小柴胡汤调理气机主要体现在解郁作用上。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饮食、起居不规律,如饮食不节制,过食生冷或煎炒油炸之品,熬夜甚至通宵达旦,白天睡觉,因而患气机郁滞的比 ...
2015-11-29 22:06
《伤寒论》中的智慧(2)阴阳升降与小柴胡汤(上)(农村与社区)
阴阳升降消长理论与小柴胡汤 《黄帝内经》认为,日月星辰的运转,形成了阴阳二气的升降与消长,所以阴阳的升降与消长是自然界的固有规律,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长与死亡,皆本于此规律。由此,一年之中就有春夏秋冬四 ...
2015-11-29 22:05
《伤寒论》中的智慧(1)张仲景与《伤寒论》(农村与社区)
《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内容博大精深,其六经辨证体系开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其理法方药一直被后世视为中医临证之圭臬。为了更好地理解《伤寒论》要旨,我们特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教授通俗易懂地系统讲解 ...
2015-11-29 22:05
“互补对称”读《伤寒》(学术与临床)
大千世界,阴阳之道,和谐之美,相得益彰。山岳的伟岸只有与河流的娟秀并存才能构成壮丽的画卷,男人的刚强只有与女子的柔美共舞才能奏出生命的乐章。受此启发,笔者发现,“互补对称美”是世间的普遍规律,若由此来 ...
2015-11-29 22:05
法因证立 方随法出 ——浅谈《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式(学术与临床)
●有时症候群虽不具备,但若病机一致,医者只要抓住其病机实质,便可辨证准确,论治中肯。 ●治疗上,必须处理好主证与次证、兼证的关系,即在治疗一组症候群的基础上,附加治疗次证和兼证的药物。 《伤寒论》全书始 ...
2015-11-29 22:05
仲景扶阳法治水肿浅析(学术与临床)
扶阳当理解为维护、增强、调理阳气的功能。是针对纠正阳气在量上的不足及质(功能)上的不用所采取的一系列治法的统称;它是在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治法,以恢复阳气正常气化功能的方法。 阳气是水肿 ...
2015-11-29 22:04
辨《伤寒论》解表三方(学术与临床)
从腠理开合、正邪交争、甘草用量 从正气角度看:麻黄汤症“腠理密”;桂枝汤症“腠理疏”;小柴胡汤症“腠理开”。 从正邪交争的角度看:麻黄汤症“邪未入”;桂枝汤症“邪欲入”;小柴胡汤症“邪已入”。 从治疗角 ...
2015-11-29 22:04
《伤寒论》百方皆可退热 ——从合病、并病谈发热的六经证治(下)(学术与临床)
小儿为纯阳之体,似乎难以出现三阴证候。但不少小儿发热时,或因素体虚弱,或因治疗不当,伤及正气,导致出现邪热陷入三阴见症,亦不少见。此时,切记不可一见发热即清热,加重病情,而应以麻附辛、真武汤、四逆汤之 ...
2015-11-29 22:04
1
2
3
4
5
6
7
8
9
10
/ 10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经典探讨
五运六气
中医发展
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