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中医
›
理论探讨
›
理论研究
订阅
理论研究
执和致平是中医防治疾病之纲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郑生 郭… “执和致平”以达和谐,是中华文化之灵魂,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灵魂。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健康,依赖于机体内部脏腑、气血、阴阳二气之和谐。如外感天地之间风、寒、湿、 ...
2015-12-3 13:12
银屑病因何误治却得效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英栋 山… 李东垣《脾胃论》云:“不可以得效之故而久用之,(若久用)必致难治矣。”前面讲的“得效”是针对症状的改善,针对标,针对近效的;而后面讲的“难治”则是针对人体,针 ...
2015-12-3 13:12
臧堃堂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介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郭建生, … 臧堃堂教授为南方医科大学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军委保健局特约中医师。临床经验丰富, 尤擅长诊治内科杂病。笔者有幸成为臧老师承弟子, 承袭了其宝贵的临床经验, 如拾 ...
2015-12-3 13:11
《灵枢·淫邪发梦》之“厥气”解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徐琳 武… 《灵枢·淫邪发梦第四十三》讲述偏胜的病邪即淫邪侵扰不同脏腑器官影响神明而出现的梦境,包括12种实证和15种虚证。在描述15种虚证时称:“厥气……客于阴器,则梦接内。” ...
2015-12-3 13:11
浅析“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范铁兵 中… 《伤寒论》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仲景对阳明病病理机制的高度概括,后世医家将其称之为阳明病的提纲。对于此条的理解,历代注家各有其理,然多从实证、 ...
2015-12-3 13:11
肾虚是导致早期先兆流产的重要因素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曾倩 成都… 笔者通过对402例不孕症患者流行病调查统计分析后,发现被调查的402例不孕症患者肾虚证370例,占92.04%,为所有证型中之最。此结果符合诸多医家认为肾虚是不孕症主要病因 ...
2015-12-3 13:11
尴尬与无奈 中药不姓“中”?
文章来源:健康报 作者:佚名 一谈到中医药,很多人就会认为是“玄学”,因为无法用西医理论来解释。占世界中草药市场半壁江山的日本和韩国,其所用的中药原材料80%都是从中国进口,“优质原料”为何常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
2015-12-3 13:11
有邪才有病 治病当攻邪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英栋 山… ●有病为有邪,为偏,为气血不通。治疗的目的就是攻以祛邪,以矫偏,使血气流通。●通行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多论虚、实。虚有虚邪,实有实邪,都可以导致气血不通,故虚实 ...
2015-12-3 13:11
中医破解女子不孕症
文章来源:曲黎敏新浪BLOG 作者:曲黎敏 20年前,我国的不孕不育率在全世界还属于较低水平,但现在,患不孕不育症的病人越来越多。有统计表明,几乎每8对夫妻就有一对在生育方面有问题,而且年龄越来越年轻,大部分 ...
2015-12-3 13:10
治百病皆以固护胃气为要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牛群 甘肃… 胃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仓、气血之海,与脾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之受纳腐熟功能正常,表现为食欲如常,舌苔淡白,面色荣润,脉象不浮不沉、 ...
2015-12-3 13:10
甘补脾胃当首分阴阳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金亮 侯… 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 ...
2015-12-3 13:10
浅说风为百病之长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兵 中国… “风为百病之长”源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素问·骨空论》亦曰:“风 ...
2015-12-3 13:10
辛降之理在于调理气机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初雅培 山… 众所周知,中药五味各有其阴阳属性。早在汉代《内经》中就已有“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的认识,明代李时珍亦言“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如麻黄、桂枝、荆芥、薄荷 ...
2015-12-3 13:10
避瘟用温初探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英栋 山… 唐代大医孙思邈继承了历代医家对温疫的预防经验和诊治思想,提出了“瘴疠”、“温风”、”毒气”等病因,肯定了“毒”是传染病的主要病原,治疗上突出清热解毒。但提到避 ...
2015-12-3 13:09
脾胃治疗不可忽视“脾阴”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金亮 侯… 脾胃病者,医者多倡导东垣之论,一部《脾胃论》集脾胃学术之大成,其论述详于温补而少于清滋,往往忽略脾阴治疗,后世医家也多遵其说。然脾与其他脏腑一样,也有阴阳之分 ...
2015-12-3 13:09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36
/ 36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经典探讨
五运六气
中医发展
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