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
订阅

古籍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类伤寒篇-阴阳易方
烧裈散 裈裆即裤裆 阴阳易之为病,忽然体重,少腹痛,少气,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华,膝胫拘急,阴中筋挛。烧裈散已通阴阳之气也。男病用女裈裆,女病用男裈裆,男女伤寒交合之传染病。肝肾虚而又热之病也。
分类:    2015-12-11 21:48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194条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其热必哕。 阳明病,如果不能吃,是胃虚停饮,不能再撤热,故攻其热必哕,即哕逆,这是因为有胃中虚有冷饮的关系,胃中虚不能攻伐,有冷饮用 ...
分类:    2015-12-11 21:48
500种中药现代研究-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石膏
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 Cypsum 的矿石。味辛、甘,性寒。入肺、胃经。功能:生用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 ...
分类:    2015-12-11 21:48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寒凉药-羚羊角
羚羊角味咸,性寒。主要作用有三: 1.清热解毒:对温病、瘟疫、瘟毒所致的高热神昏,谵语发狂等症,可以本品配合生地、元参,生石膏、寒水石、银花、连翘、黄连,大青叶,郁金,天竺黄,远志、葛蒲等同用。 2.平肝 ...
分类:    2015-12-11 21:48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195条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脉迟为有寒,胃虚有饮,也有寒,脉也迟,食难用饱,胃虚有饮不能吃,勉强吃,要是饱的话,就微烦头眩,里头 ...
分类:    2015-12-11 21:48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寒凉药-知母
知母味苦,性寒。主要有清热和滋阴降火的作用,知母苦寒清热,对由热邪盛所致的高热、出汗、口渴、心烦、面红等症,可用本晶配生石膏、生甘草,天花粉、芦根、黄芩等同用。由肺热而致的咳嗽、痰黄、口渴、便秘等症, ...
分类:    2015-12-11 21:48
500种中药现代研究-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穿心莲
为爵床科草本植物穿心莲 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的全草或叶。味苦,性寒。入心、肺、大肠、膀胱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流脑、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肺结核 ...
分类:    2015-12-11 21:48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196条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阳明病里热蒸汗外出,依法当多汗,如果反无汗,其原因有很多的,这条说的是虚,津气虚,也要出汗,但没有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热也往来?但没有津液 ...
分类:    2015-12-11 21:48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寒凉药-大青叶
大青叶味苦,性大寒。主要有清热,解毒、凉血的作用。本品最常用于温病,瘟疫、瘟毒所致的高热神昏,咽喉肿痛、头痛牙痛,口舌生疮、出疹发斑,吐血衄血以及丹毒,痄腮(腮腺炎)、猩红热等.可配合元参,生地、生石 ...
分类:    2015-12-11 21:48
500种中药现代研究-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淡竹叶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 Lophath- erum gracile Brongn. 的干燥茎、叶。味甘、淡,性寒。入心、胃、小肠经。功能: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主治:热病口渴、心烦、小便赤涩、淋浊、口糜舌疮、牙龈肿痛。内服 ...
分类:    2015-12-11 21:48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197条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阳明病无汗,应该有汗而反无汗,原因多,此段说,阳明病初病于阳明,指少阳病,呕而咳即少阳病,还没到阳明病大 ...
分类:    2015-12-11 21:48
500种中药现代研究-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栀子
为茜草科植物山栀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的果实。亦名支子(《本草经集注》)、山栀子(《药性论》)、枝子(《唐本草》)、黄枝子(《江苏药材志》)等。味苦,性寒。入心 、肝、肺、胃、三焦经。功能:清热 ...
分类:    2015-12-11 21:48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寒凉药-青黛
青黛味咸苦,性寒。主要作用与大青叶差不多,但凉血作用比大青叶更好,并且有消膈上热痰的作用。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兰、蓼科植物蓼兰或十字花科植物菘兰叶干燥色素的加工制品,为细粉末状,还可以外用。 对于因血热 ...
分类:    2015-12-11 21:48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198条
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头眩是停饮的关系,胃中停饮则头眩……有停饮,用苓桂术甘汤,起则头眩,吴茱萸汤也治头眩,那个是水气往上冲胸,则呕吐。这里但头眩不恶寒,这 ...
分类:    2015-12-11 21:48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寒凉药-板蓝根
板蓝根味苦,性寒。主要有清热凉血、解毒利咽的作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大头瘟:风热瘟毒,侵入血分而致头部红肿、发热,咽喉肿痛,甚至神昏谵语,可用本晶降心火、清胃热、凉血,解瘟毒。常与黄连、牛蒡子、 ...
分类:    2015-12-11 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