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订阅
古籍
下级分类:
经典类
|
中药类
|
方剂类
|
各家类
|
五官类
|
四诊类
|
针灸类
|
外科类
|
妇儿类
|
医案类
|
养生类
|
现代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伤寒论方解下篇-少阳胆经坏病结胸痞证方
大陷胸汤(方见前) 伤寒十余日之久,复往来寒热。此少阳经病,病结在胃。宜大柴胡汤解少阳之经,兼下胃热。若外无大热,但结胸者,此乃水结在胸,头上微汗出,即水气上蒸之故。宜大陷胸汤下水也。 半夏泻心汤 半夏 ...
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15-12-11 21:50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187条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伤寒脉应浮紧,是表实,是津液充斥于体表所以脉浮紧,脉里面充血,一摸脉紧,现在脉浮缓,弱 ...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50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五讲 理气药-佛手
佛手味辛苦酸,性温。主要功用是理气和中,舒旰解郁。 本品适用于肝胃不和,气滞胃痛,胸闷胁胀,食欲不振,呕吐等症。常配合香橼、香附,苏梗,厚朴、半夏、陈皮、藿香等同用。 佛手配青皮、川楝子,治肝气郁结而致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1:50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伤寒论方解下篇-疑难篇三阳合并方
调胃承气汤(方见前) 胸痛满烦,此有胃热,胃热则自吐自下。用调胃承气汤以和胃热。若非自吐下,则胃热不甚,便不可用调胃承气。呕与吐下皆胃热,见其呕便知其自吐自下也。若但呕,而不自吐自下,胸痛微溏,此亦大 ...
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15-12-11 21:50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188条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戢然微汗出也。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49
500种中药现代研究-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辛夷
为木兰科落叶灌木植物辛夷 Magnolia liliflora Desr.、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武当玉兰Mag- nolia sprengeri Pamp.或同属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Magnolia fargesii Cheng) 的花蕾。味辛,性温 ...
分类:
女科折衷纂要
2015-12-11 21:49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寒凉药-简介
本讲主要介绍具有辛寒、甘寒、苦寒、咸寒、酸寒以及辛凉、甘凉等性味的常用清热药。其中包括清热泻火、清热解毒、16热解暑、清热燥湿,清热化痰、清热凉血等药物。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1:49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类伤寒篇-湿病方
桂枝附子汤 桂枝 炙草 生姜 大枣 附子 风湿相搏,身体烦痛,不能自转侧,脉浮虚而涩。此风湿亦本身之风湿也。风湿入于荣卫,故身痛而脉浮虚,宜用桂枝汤去芍药之收敛以和荣卫,脉涩为无阳,宜用附子补阳以散风湿 ...
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15-12-11 21:49
500种中药现代研究-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苍耳子
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 ex Widd. 带总苞的果实。味甘,性温,有毒。入肺、肝经。功能:散风、止痛、祛湿、杀虫。主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癞、瘙痒。内服:煎汤,3~10g ...
分类:
女科折衷纂要
2015-12-11 21:49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189条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那么在这个时候发热恶寒脉浮而紧,是太阳的脉呀,即伤寒脉,这里虽然病发于里,他里不会实的,而且应该先解表,就并发证头前讲 ...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49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类伤寒篇-霍乱方
理中丸五苓散(方见前) 人参 炙草 干姜 白术 寒霍乱乃湿寒阻滞,升降停顿之病,能饮水而仍吐者,五苓散以去湿补中,不饮水者,是中虚且寒,宜干姜炙草白术人参,温补之药以理中气,而复升降也。 四逆汤(方见前 ...
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15-12-11 21:49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寒凉药-石膏
石膏味辛甘,性寒。本品生用为清肺胃火热药,能清火,止渴、除烦、退热;煅用名熟石膏或煅石膏,清热作用大减,有收敛作用,外科常用在敛疮、祛湿、止痒,或作为石膏绷带用。内科常用在以下几种情况: 1.伤寒阳明经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1:49
500种中药现代研究-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麻黄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 和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Mey. 的草质茎。味辛、微苦,性温。入肺、膀胱经。功能:发汗、平喘、利水。主治:伤寒表实, ...
分类:
女科折衷纂要
2015-12-11 21:49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190条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能食是有热,热化食嘛,阳明病,能吃是里头多热,古人以风为阳邪,所以说中风,不能食,胃虚停水,故不能食,水性寒,所以名中寒,这是以能食与否而分辨阳明病为中寒、中 ...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49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类伤寒篇-大病瘥后喜唾方
理中丸(方见前) 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者,此属胃寒。宜理中丸以温胃寒也。
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15-12-11 21:49
1 ...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 1973
/ 1000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