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订阅
古籍
下级分类:
经典类
|
中药类
|
方剂类
|
各家类
|
五官类
|
四诊类
|
针灸类
|
外科类
|
妇儿类
|
医案类
|
养生类
|
现代类
500种中药现代研究-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天花粉
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或日本栝楼Trichosanthes japonica Regel的根。味甘、苦、酸,性寒。入肺、胃经。功能:清热、生津、止渴、润燥、排脓、消肿。主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 ...
分类:
女科折衷纂要
2015-12-11 21:48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金匮方解篇-金匮方解篇导言
仲景先师着伤寒杂病论,为中医方药祖本。金匮要略,即杂病也。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为一整个病。因伤寒病的表里,是一整个的。荣卫为脏腑之表,脏腑为荣卫之里。里气调和,表即不病。表气一病,里即失和。学伤寒论 ...
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15-12-11 21:48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199条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恼者,身必发黄。 这几段全讲发黄,阳明病无汗,热不得外越,故无汗,小便再不利,湿也不得下泻,心中懊恼,里头也有热。身必发黄,就是郁热在里,有湿有热,二个结合必发黄。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47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寒凉药-山豆根
山豆根味苦,性寒。主要有泻火、解毒、利咽喉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咽喉红肿疼痛。 对于火热上炎,热毒上侵咽喉而致的咽喉红肿,疼痛、咽下困难等症,可用本晶泻火清热、解毒消肿。常配合元参,麦冬,银花、桔梗、甘草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1:47
500种中药现代研究-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知母
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 loides Bge. 的根茎。味苦,性寒。入肺、胃、肾经。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滑肠。主治:烦热消渴、骨蒸痨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 ...
分类:
女科折衷纂要
2015-12-11 21:47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金匮方解篇-内伤呕吐哕下利
大半夏汤 半夏 六钱 白蜜 五钱 人参 三钱 分量系普通常用分量。治胃反呕吐者。 饮食入胃,原样吐出,名曰胃反。此病肛门干燥,屎若羊矢,中气虚津液少,大便不下,升降停顿,是以胃反。半夏降胃,人参补中生津,白 ...
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15-12-11 21:47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00条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这个人只是额上微汗出,旁处无汗,所以热也不得外越,而小便再不利,所以也必发黄。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47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寒凉药-锦灯笼
锦灯笼又名金灯笼,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散火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为清肺热药。对于肺热咳嗽,痰多黄粘,咽喉肿痛等症,可用本晶清散肺热.常配合瓜蒌,黄芩,知母,元参,桔梗、山豆根等同用。 我常以本晶配合生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1:47
500种中药现代研究-清热药 清肝明目药-决明子
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或小决明 Cassia tora L. 的成熟种子。亦名草决明(《吴普本草》)等。味苦、甘,性凉。入肝、肾经。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主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 ...
分类:
女科折衷纂要
2015-12-11 21:47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金匮方解篇-内伤腹满寒疝宿食
附子粳米汤 附子 三钱 粳米 六钱 炙甘草 二钱 大枣 六钱 半夏 六钱 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肋逆满,呕吐者。 内寒阻碍木气,木气冲击,则雷鸣切痛,胸肋逆满,而兼呕吐。附子温寒,粳米草枣补中气,半夏降逆气 ...
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15-12-11 21:47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01条
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阳明病脉浮而紧是太阳伤寒转属阳明,脉还浮而紧,说伤寒外证很明显,即便转属阳明,也只能潮热发作有时而已,发潮热也是阳明病的一个证侯,由于太阳病刚 ...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47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寒凉药-射干
射干味苦、性寒。主要有清热解毒,消痰散结的作用。常用于以下情况: 1.咽喉肿痛:由于痰热交结、壅塞咽喉而致的咽喉肿痛、痰不易咯吐、痰声如拽锯、呼吸困难等症。可用本品清肺胃痰热,消肿散结利咽喉。常配合山豆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1:47
500种中药现代研究-清热药 清肝明目药-青葙子
为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 L. 的种子。味苦,性凉。入心、肝经。功能:祛风热、清肝火、明目退翳。主治:目赤肿痛、障翳、高血压、鼻衄、皮肤风热瘙痒、疥癞。内服:煎汤,9~15g。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含 ...
分类:
女科折衷纂要
2015-12-11 21:47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金匮方解篇-内伤胸痹心痛短气
栝蒌薤白白酒汤 栝蒌 四钱 薤白 八钱 白酒 半斤 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者。 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皆气不降之病,气不下降,浊气填胸。栝蒌薤白降浊,白酒性温力大,助其下降也。栝蒌性凉,薤白性温,合 ...
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15-12-11 21:47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02条
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里有热,渴,胃有热,必渴,口干,只是燥而不欲饮,不渴。可口燥的难受,愿漱水,这是热不在卫分,在血分,血分有热,迫血妄行,常常鼻衄,故此必衄。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47
1 ...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1973
/ 1000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