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
现代类
订阅
现代类
下级分类:
500种中药现代研究
|
邓铁涛医话13篇
|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
|
方剂心得十讲
|
郝万山讲伤寒论
|
胡希恕讲伤寒论
|
李可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
|
麻瑞亭治验集
|
名老中医之路
|
思考中医
|
手穴手纹诊治
|
医林五十年
|
用药心得十讲
|
走近中医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人体使用手册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2条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这个就重了,这个咽中,就是整个嗓子,而且生疮,就是有溃破的地方,那么这个就是进一步的化脓之后了,不能语言,这个重的很,他这个不能语言有几种,一种 ...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24
p嵮?N;S-,{AS]N鄗 -No?f俌UO籰舥剉
MRb梽v鄗倐鎷苸▼哊篘SO丵亜veY貀錘蔛緐舥剉鴙sQ鍂茓
分类:
走近中医
2015-12-11 21:24
医林五十年-中篇 内科病证-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因脾湿胃逆,肺不降敛,表卫不固,脾失统摄之权,营血外溢而不归经所致。 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而均源于中焦脾胃,中气健旺,则肝脾温升而营血不郁,肺胃清降而卫气敛固。表阳内交于阴,里 ...
分类:
医林五十年
2015-12-11 21:24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3条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它都大量用半夏,那么这个呢,它是外有风邪,所以它用桂枝甘草汤的基础呀,加半夏,那么这类的嗓子疼呀,这都是特别凶,它也写个咽中痛,它不是用咽痛呀,全嗓子都疼,这个古人把 ...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24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二讲 发散药-生姜
生姜味辛,性微温。常用于解表发汗、发散风寒的方剂中,以治风寒感冒。可配伍麻黄,荆芥、桂枝、苏叶等同用。也可单用生姜一味,切碎,加红糖适量煮汤饮服,治风寒感冒。前人经验中有“行阳分而发表散寒,宣肺气而解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1:24
走近中医-第二十章 汤头揭秘
汤头,在中医学上也称为方剂,是多种中药的有机组合,它的最终目的就是纠正人体内在的平衡失调。我们知道,每一种疾病对人体造成的平衡破坏都是多方面、多环节的,比如说风寒邪气侵袭人体,既能造成人体汗孔开合障碍 ...
分类:
走近中医
2015-12-11 21:23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二讲 发散药-薄荷
薄荷主要用为辛凉解表药,有辛凉发汗的作用。常用它治疗风热感冒,头晕头痛,咽喉肿痛等。多与荆芥、银花、桑叶,菊花等同用。 薄荷有发散风热的作用,故可用于由风热引起的风疹、皮肤痒疹,麻疹等。这种情况常与连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1:23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4条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这个少阴病下利,这就要跟头前讲的太阳阳明合病必下利,葛根汤主之是一个道理,那个必下利不是说太阳阳明合病必定下利,不是这么个解释,这个书内面有很多内容,这种话,例如桂枝汤证, ...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23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二讲 发散药-菊花
菊花甘苦微寒,有疏风散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温初起,风热感冒,头痛,目赤等。 菊花也是眼科常用的药物,主用于治疗肝经风热、目赤肿痛,两目昏花,见风流泪,目生云翳等,有清利头目的作用。常配伍黄芩、密蒙花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1:23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5条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汗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那么这段是有问题的,历来注家都这么说的,少阴病下利,脉微者,应该用白通汤,同上面一样呀,那么 ...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23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二讲 发散药-牛蒡子
牛蒡子辛苦而凉,有散风除热,宣肺透疹,清热解毒的作用。 牛蒡子配桑叶,菊花,银花,薄荷,可以治疗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的表证,对兼有咳嗽、喉痛、咽痒的尤为有效。小儿麻疹时,如果肺经郁热,咳嗽,咽喉红痛、麻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1:23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三讲 发散、和解、表里同治的方剂-逍遥散
柴胡、白芍、当归、白朮、茯苓各30克、炙甘草15克,(宋代)原方为粗末,每服6克,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煨姜)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 近代多以此方作为汤剂服用,药量可根据原方意和具 ...
分类:
方剂心得十讲
2015-12-11 21:23
医林五十年-上篇 总论-一、阴阳五行
天地未分,一气混茫。气分清浊,清气浮升而亲上,是为天,浊气沉降而亲下,是为地。浮升之清气为阳,沉降之浊气为阴,于是阴阳始分。天地之间,化生万物,而万物皆阴阳之所变化,所以万物之生长、变化、消亡,皆取决 ...
分类:
医林五十年
2015-12-11 21:23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6条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这个或下利不对,因为前面有个“自下利”,还“或下利”,这语意重复,不 ...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23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三讲 发散、和解、表里同治的方剂-藿香正气散
藿香90克、紫苏、白芷、大腹皮、茯苓各30克、白朮、陈皮、半夏曲、厚朴、桔梗各60克、炙甘草75克,共为细末,每次服6克,用水一盏、生姜三片、大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盏,热服。如欲出汗,盖好衣被,再煎服之。 现临床上 ...
分类:
方剂心得十讲
2015-12-11 21:23
1 ...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 103
/ 103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经典类
中药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