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回应楊振宁先生

[复制链接]
郭人俊 | 2006-5-7 15: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谨以此文回应楊振宁先生

好文章!大力支持!!!
山里人 | 2006-5-11 11: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谨以此文回应楊振宁先生

沉底多日,被郭先生顶出,中国人这么多,识宝之人还是有的。
山里人 | 2006-6-27 22: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谨以此文回应楊振宁先生

顶上来,欢迎平凡一生来此切磋
山里人 | 2006-7-12 17: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谨以此文回应楊振宁先生

顶出,恭侯平凡一生先生来此评判!
大蓄 | 2006-7-13 12: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谨以此文回应楊振宁先生

陈老师文章的价值,识者自知,这在医学或哲学史上,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典范之作,丝毫不用理会盲人的评判,对自己负责,对科学负责
人体气脉运行的质变过程,不知道陈老师是否研究过,有些东西不便于公诸大众,以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感谢并祝福陈老师!
山里人 | 2006-7-13 14: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谨以此文回应楊振宁先生

65楼:我代替陈帆向你表示谢意!主楼文章原本在香山会议上宣读,其中心内容被别人宣读后,陈才公布了内中三章,其余部分我见过,确实不宜公开发表。陈说:相信百年内,必然有人接过他的力棒。
山里人 | 2006-8-15 17: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谨以此文回应楊振宁先生

再顶出此楼,请平凡一生解密下帖:
    平凡一生
   

  

显示详细资料↓
等级: 医道八段
情侣: 偶是单身
积分: 1284 威望: 0
发帖: 1396 篇  
来自: 保密 
信息: 妖
现金: 5648 两纹银
精华: 2 篇
在线: 175 时 45 分
注册: 2004/09/09 01:16pm
造访: 2006/08/15 04:09pm  
  

消息 v 文集 v 资料 v 搜索 v 好友 v v 引用 v 回复 v 只看我 v 悄悄话  第 13 楼
   
     发帖时间 2004/12/29 09:11am

陈老:mW4i5
卑下,尊重您老人人家,您老人家可否把嘴巴放干净,要是你的抽纸不够用,我给你老邮一些过去。要是您老哪根筋不舒服,我可以发发气功遥控一下,给你老梳理梳理。要是您老普通话讲不好,我会发发气功给你老校正一下。m];s]M
但愿,您老人家可以心平气和待事,不可像狗一样见了人就乱咬!可明白!HLeW
  


声明:本论坛开方仅为临床治疗参考,权利与责任属患者本人,与本论坛及开方者无关!

山里人 | 2007-4-16 22: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谨以此文回应楊振宁先生

此文写于十二年前,两年前我将它贴发在此。今天,发展中医的形势一片大好,前景无限光明,再将它顶出奉献给网友。
山里人 | 2007-5-20 20: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谨以此文回应楊振宁先生

谁有优先权
看过钟世镇院士的声明,方才知道又出来一位“发现”经络的实体是结缔组织的大学问家、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主任、博导、原林教授。这,就麻烦了,因为还有一位大学问家十年前就在中科院第65次香山会议上宣布他首先发现了经络实体是结缔组织,并于1998年3月获取相关专利权(专利号:cn1236687),这位大学问家是复旦大学测试中心化学工程师费伦教授。他曾担任过863计划经络课题组的首席科学家。谁先谁后,一目了然。
当今的世界之争,事实上是高科技之争、人材之争。说白了也就是原始创新性科技之争,关键就是这个“原始创新性思维”的优先权、首发权归属于谁?其判断依据是:谁的论文最先在公开发行的书刊上发表,那怕是前一天。这,是国际公认的准则。
用“经络 结缔组织”百度一下,得到38500个页面,Google一下,得到24400个页面。逐一点击,以在公开出版物上直接认定经络是结缔组织为准,得到如下结果:
1. 湖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外科主任医师陈 帆,论文发表在1996年第10期《气功与科学》
2. 第二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教授党瑞山,论文发表在1997年第4期《上海针炙杂志》
3. 第二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教授陈尔瑜,论文发表在1998年第2期《上海针炙杂志》
4. 复旦大学测试中心教授费 伦,论文发表在1998年第3期《科学通报》
5.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炙系教授沈雪勇,论文发表在1998年第10期《中国针炙》
6. 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教授原 林,论文发表在2005年第3期《中国基础科学》
本人年事己高眼力不济,难免挂一漏万,欢迎各位纠错、补漏,特别是1996年10月以前的资科。
山里人 | 2007-5-25 13: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谨以此文回应楊振宁先生

zt钟世镇院士关于“筋膜学”研究的声明
  2007年4月11日,中国工程院发函对某院士“论文事件”进行通报,按“全
体院士要以此事为鉴,吸取教训,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方面率先垂范,严于律
己,并加强对助手和学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的教育”的要求,鉴于原林教授的
“筋膜学”研究及其“成果”已造成的不良影响,钟世镇院士有必要公开声明。
  2007年4月中旬,钟世镇院士受到他人询问“筋膜学”的研究进展,并被质
疑“筋膜学”网站上有关“筋膜学”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原创性、科学性和真实性。
经登录www.fasciaology.com原林教授的“筋膜学”网站仔细浏览,认为该网站
所转载的论文多处冒用钟世镇院士的署名,并故意给读者造成原林教授的所谓
“筋膜学”,从开始构思、探索研究到大张旗鼓地公布取得的“所谓成果”,都
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钟世镇院士的支持、鼓励和协作的假象。
  一、 有两篇属冒名和伪造署名发表的论文,钟世镇院士要求取消署
名,并声明不负文责
  在原林教授的“筋膜学”网站上,有两篇在发表前后都未将内容告知钟世镇
院士就署其为第二作者的论文:1.原林,钟世镇.人体自体检测与调控系统(筋膜
学)――筋络有关的解剖学基础.天津中医药.2004.21;5:350-395;2.原林,
钟世镇.中医筋络理论的物质基础――结缔组织,筋膜自体监控系统.中国基础科
学.2005,3:44-47。第一篇文章系冒名发表,第二篇文章系伪造署名(原作者
为原林、焦培峰、唐雷、黄文华)。但在网站上,在英文摘要中,居然钟世镇是
第二作者,在此声明这是纯属伪造的署名,并声明不负文责;
  二、 所谓“人体第十个功能系统”的发现和“筋膜学”的提出纯系
原林教授的个人行为,并不代表钟世镇院士的观点
  2003年,为探索“数字人”技术和成果的应用,钟世镇院士赞成原林教授用
数字化技术去探讨中医相关理论的尝试,并同意作为第十作者署名,在《解剖学
报》2003年35卷4期发表题为《针灸经穴的数字解剖学研究》一文,以鼓励原林
教授在交叉学科领域进行探索。
  随着原林教授开始急功近利,东拼西凑了大量不同领域的并不新鲜的资料,
用主观臆测替代客观试验,特别是用人为干预手段所标记的筋膜集中处,将勾勒
分割的结缔组织重建绘制出“躯干筋膜重建图”、“上下肢筋膜重建图”等等,
并宣称通过数字化技术,重建出与上肢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下肢足太
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相一致的实际上是结缔组织的所谓形态学结果,解决了经
络穴位的千古之谜。钟世镇院士就此对原林教授的这些科研方法不严密、客观依
据不准确的“成果”提出过异议,并告诫:这样的结果,言轻了是科学态度不严
谨,结果不可信;言重了是打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和发掘弘扬祖国医学的旗号,
用弄虚作假的手段哗众取宠谋取名利。同时向原林教授表明不得再在其有关筋膜
研究的文章中署“钟世镇”之名。并向此后继续移花接木,冒用钟世镇主编书目
为参考文献的《中国科学导报》编辑部等发了更正函。
  三.“筋膜学”不是原创学说,是众多已有的关于中医理论的假说之一,可
以百家争鸣
  在经络的形态学依据未能解决的当代,是绝对不可能用数字化技术重建出来
的。一直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手段对祖国医学这块瑰宝,
进行了大量的、扎实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建立了中医本身的“脏腑学说”、
“阴阳学说”等,还引进现代技术创建了“神经调控学说”、“神经体液学说”、
“结缔组织相关学说”、“光-气学说”、“经络隔膜学说”、“经络经筋学
说”、“生命空间学说”、“生物全息学说”、“生物场论学说”、“电磁光波
学说”等等,并成立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机构,对学说进行艰苦卓绝的求证和探索。
  同样,“筋膜学说”最早是由江苏省江阴市的陈超然中医师提出的。至于
“筋膜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在实现生命过程中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化传递
方面有重要作用”则早已被许多研究者认同,能否作为“人体第十个功能系统”,
可以见仁见智,各抒己见。
  最后,作为解剖学工作者和中国数字人研究联络组组长,钟世镇院士声明,
不认同能用先进的数字化信息技术重建出没有形态学依据的经络;更不认同有所
谓的、与经穴有关“串珠状结构”的存在。因为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如果
还有任何与经穴有关的,未被发现的形态学结构的存在,除了病变或变异组织,
否则是不可能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朝鲜金凤汉发现“凤汉小体”的
教训应当记取,不应重蹈覆辙。
  声明人:钟世镇
  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体解剖学工作者
  中国数字人研究联络组组长 2007年4月30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