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关于中医火神派及相关相近资料荟集

[复制链接]
查看5469 | 回复40 | 2005-5-23 09: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一源在 2005/05/23 09:20pm 第 2 次编辑]

           
        火神--郑钦安
         
                        何绍奇

一、“火神派”的开山之祖
    长期以来,四川医生以善用附子、干姜著称。近人如重庆补小南、成都祝味菊、云南吴佩衡、华阳刘民叔几位先生都有“附子”的外号,陆铸之先生更有“火神”之称,而追溯其渊源,郑钦安先生实乃这一流派的开山之祖。
    郑钦安,名寿全,钦安其字也。四川邛崃人。生卒年不详,查其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二书刊印的时间分别是在清同治8年和13年,即公元1869年和1874年,又据《医法圆通》书中提及“余业斯道三十余年”,可以推论出他是道光生人,其著书的年纪,大约50多至60岁左右。据《邛崃县志》,郑钦安出成都名医刘芷塘门下,刘生平事迹不详,看来这又是一位“识用精微过其师”的了。
    为什么要称“火神派”?是因为这一派不仅善用附子、干姜起大证、重证,惊世骇俗,在全国独树一帜,而且还不断地发扬光大(如祝味菊用附子治高热心衰,吴佩衡用附子治麻疹险证),历百余年而不衰。

二、郑钦安治哪些病证用附子、干姜
    郑钦安说“人咸目予为姜附先生”。《医法圆通》治内妇儿科杂病所列病证,就有60余种,加上伤寒温病,则远逾百种之多。诸如咳嗽、呕吐、泄泻、腰痛、头痛、唇口红肿、齿牙肿痛、口臭、喉蛾、臂痛、筋挛、心痛、胃痛、二便不利、淋证、失眠、健忘、胀满、中风、淋浊、痿躄……门类遍及于五脏六腑、外感内伤。其中有些病证,通常无用姜附之理,但他依然照用。

三、郑钦安提及的阴证依据
    综合郑氏书中阴证的依据,约有以下13点:
    1.少神或无神。
    2.喜卧懒言,四肢困乏无力,或踡卧恶寒,两足常冷。
    3.不耐劳烦,小劳则汗出。
    4.咯痰清稀或呕吐清冷痰涎、清水或清涕自流。
    5.语声低弱。
     6.唇色青淡或青黑。
     7.痛喜揉按。
     8.满口津液,不思茶水,间有渴者,即饮也只喜热饮。
     9.女子白带清淡而冷,不臭不黏。
     10.饮食减少,喜食辛辣煎炒极热之品,冷物全然不受。
     11.小便清长,大便通利。
     12.面白舌淡,即苔色黄也定多润滑。
     13.脉微或浮大而空。
    扼要地说,突出在一个“神”字,凡是“起居、动静、言语、脉息、面色,一切无神”,即是阳气虚衰的阴证。

四、郑钦安为什么要强调阴证
    阴证之形成,当然最重要的是体质,或者说禀赋属素体阳虚者。此外,与饮食劳倦、房室不节有关。还有更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便是医者不识阴阳,不分体质,对素体阳虚者既病之后滥用、误用、多用、久用寒凉滋腻,更伤其不足或虚衰之阳。尤其是对喉蛾、血证这样的病证,阳证固多,阴证亦复不少,而医者每多忽视阴证。
    此外,郑氏几乎在每一病证之后,都要批评市医积习,这一积习便是不独立思考,不思治病求本,见咳止咳,见痰化痰,见血投凉,又多用套路套方,如一见便秘即用大黄、当归、白芍、蜂蜜、麻仁、郁李仁,一见小便不利,便是木通、车前、滑石之类;更视峻药如虎,力图平淡稳当。小病犹可,大病则往往误人。由此追溯郑钦安的学术渊源,其理论实以《内经》为宗,其临床则“用仲景之法”,宗《内经》则在“洞明阴阳之理”,宗仲景则“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因此他的真传就是:“认证只分阴阳”,“病情变化,非一端能尽,万变万化,不越阴阳两法”。阳证自有阳证治法,阴证则宜益火之源,或甘温扶阳,或破阴返阳,如此,则仲景之四逆、白通、理中诸方,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他的习用之方了。“予非专用姜附者也,只因病当服此。”这便是他的夫子自道。

五、证治举隅(原文节录)
    1.喉蛾(扁桃体炎):喉蛾一证,有少阴君火为病者,或外挟风热,其证心烦,小便短赤,口渴引冷,挟风热则见发热、头痛,治当清热祛风,如导赤散、甘桔汤,重则黄连解毒汤。有脾胃积热,其人必过食厚味,多烦渴引冷,二便不利、口臭气粗,红肿疼痛等,法宜去积热,如大小承气汤之类;有怒动肝火,上攻于肺而致者,其人必胁痛,烦躁口苦,面青,法宜清肝,如丹栀逍遥散、大青饮之类。
因肾气不藏,君火弱不能制阴,阴气上僭,逆于咽喉而致者,其人口内肉色必含青黑色,或惨黄淡白色,痛亦不甚,人困无神,脉必浮空,法宜扶阳,如封髓丹、姜桂饮、白通等方,皆可令服。
    近来市习,一见喉症,往往用吹喉散、冰硼散一派寒凉之品,阳证无妨,阴证有碍,认证贵明,须当仔细。

2.鼻衄:有由火旺而逼出,定有火形可征,如口渴饮冷、大小便不利之类,法宜清火攻下,如大小承气、犀角地黄汤、导赤散之类。
    有由元阳久虚,不能镇纳僭上阴血,阴血外越,亦鼻血不止(不仅鼻血一端,如吐血、齿缝血、耳血、毛孔血、便血等),其人定无火形可征,二便自利,唇舌淡白,人困无神,法宜扶阳收纳,如潜阳、封髓、甘草干姜或加安桂、吴萸之类。

3.疮科:凡疮之生,无论发于何部,统以阴阳判之为准。
    阳证其疮红肿痛甚,寒热往来,人多烦躁,喜冷恶热,大便坚实,小便短赤,饮食精神如常,脉息有力,声音响亮、疮溃多稠脓。
阴证皮色如常,漫肿微疼,疮溃多清水,流清脓,黄水、血水、豆汁水、辛臭水,其人言语、声音、脉息、起居动静,一切无神,口必不渴,或渴喜热饮,舌必青滑,大小便自利,其治或以桂枝汤加香附、麦芽、附子,或麻黄附子细辛汤;疮溃而脓不稠,用黄芪建中汤、附子理中汤。阴寒最盛者,可用回阳饮、白通汤或黄芪甜酒炖七孔猪蹄、羊肉生姜汤等。

4.痿躄:东垣、丹溪道《内经》“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治痿独取阳明”之旨,专主润燥泻火,但《内经》所论,当是肺热叶焦之由,起于阳明也。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生精生血,化气行水之源也,《内经》谓阳明虚则宗筋弛,明是中宫转输精气机关失职,精气不输于脏,则痿生。以此分处,则治痿独取阳明一语方成定案,即不能专以润燥泻火为准。即有邪火太甚,亦未见即成痿证,果系火邪为殃,数剂清凉,火灭而正气即复,何得一年半载而不愈。法宜大辛大甘以守中复阳,中宫得复,转输如常,则痿证可立瘳矣,如大剂甘草干姜汤、甘草附子汤、参附、芪附、归附、术附,皆可酌选。

六、治验选录
    《医法圆通》所载治验无多,且都散见于原文中,从未见有人引用,因此如同浑金朴玉,阅之,弥觉可珍,爰选录四则,以飨读者:
予尝治一男子,腹大如鼓,按之中空,精神困倦,少气懒言,半载有余,予知为元气散漫也,即以大剂吴萸四逆汤治之,一、二剂而胀鼓顿失矣。
又治一男子,腹大如鼓,按之中实,坚如石块,大小累累,服破气行血之药,已经数月,予知为阴积于中,无阳以化之也,即以附子理中汤加桂、蔻、砂、半、丁香,一、二剂而腹实顿消。
   一人病患咳嗽,发呕欲吐,头眩腹胀,小便不利,余意膀胱气机不降而返上,以五苓散倍桂,一剂小便通,而诸证立失。
予恒见中年老妇,每多两手膀痛而不能举,究其所病之由,多起于少年天癸至时,不知保养,洗衣浆裳,常用冷水,以至寒凉伤及经络,不即为害,迨至中年老时正气已衰,兼受一点寒邪引动,而痛斯作矣。予每以甘草干姜汤加鹿茸、桂尖、附子、葱、酒,治之多效。
七、我对郑钦安的评价
    郑钦安为清代独具风格的医家,享誉巴蜀,其认证用方,专在“阴阳”上下功夫,对阴证证治,颇多发挥,尤以善用干姜附子,单刀直入,拨乱反正著称,实医林一代怪杰。
郑钦安虽善用姜附,影响了几代人,但他并不专用姜附,也不是偏爱干姜附子,恶当归地黄,而是当用则用,其所论阴证特征,可供临床者参考,以备一格。
    他批评的市习,一见什么病,就用什么病的套方套药,而不问阴阳,不辨证侯,这样的毛病,是医生的通病,我有时也难免不自觉地蹈此覆辙,是应当引以为戒的。
他的代表作《医法圆通》,是为补偏救弊而设,他强调阴证,是因为人们往往忽视阴证的缘故。但综观全书,他之持论并不偏颇,这是其可贵之处,也是他区别于明清贵阳贱阴论医家的地方。
    至其用方多是举例,言其大概而已,读者但师其意可也,不可拘泥。
[DISABLELBCODE][USECHGFONTE]
一源 | 2005-5-23 09: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关于中医火神派及相关相近资料荟集


         从郑钦安扶阳思想谈温补<强壮>介入疗法
           向天清
  关键词:郑钦安  扶阳  温补介入疗法
                    
    郑寿全,字钦安,清末著名伤寒学家,四川邛州固驿镇(今成都市邛州固驿镇)人,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宣统三年(1911),享年87岁。早年学医于一代通儒兼名医刘止唐先生,尽得其传。并熟读精研《周易》、《内经》、《伤寒论》诸书,尤其对《伤寒论》有独到见解。著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传世。以善用姜、桂、附等温热药著称于世,后来被四川医界咸尊为“火神派”之鼻祖。
    郑氏的学术思想甚为独特。他认为“万病皆损于阳气”,“有阳则生,无阳则死。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赖此先天一点真气耳。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故在论治时即强调“治之但扶真阳,内外两邪皆能灭,是不治邪而实治邪也”。并认为:“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在辨认阳虚病时说:“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浅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瓜甲青,腹痛囊缩,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扶阳抑阴”。从郑氏对阳虚病的诊断标准看出,扶阳治疗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他善用大辛、大热的姜、桂、附之类药物,如理中汤、四逆汤治疗阳虚虚损症,并认为“四逆汤力能扶先天之真阳,并非是为少阴立法,而上、中、下三部之法俱备,复谓“此方功用颇多,得其要者,一方可治数百种病,因病加减,其功用更为无穷,余用此方救好多人,人咸目余为姜附先生”。
    在中国中医药史上,自唐宋以后,尤以明清至今,以温病学说为中医发展的主流,用药以苦寒轻灵治病为主,扶阳补益也多以和缓的阴中求阳之法为最,真正应用温热之药迅速回阳救逆者鲜。至到近现代,西医药的盛行,抗生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严重挫伤了人类的免疫力。中医药发展的主流思想也多趋向西医靠拢,治病以苦寒药物为主,祛邪治病为本,由此在临床上形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在慢性、疑难等病症的治疗中,往往是治了病而没了命。这与有着几千年历史传统的中医学治疗原则--扶正才能祛邪,是严重背离的。如果一味地强调治病祛邪,在严重伤害人体阳气(正气)的情况下,治疗有时是前功尽弃,尤其在体质虚弱者的治疗中特别突出。
    郑钦安学术思想的核心即是对中医扶正治疗方法的提倡和发扬。更是对仲景六经学说中三阴病理法方药发挥得登峰造极、淋漓尽致。三阴症以慢性病、疑难病为多见。郑氏重用扶阳之品提前介入使用。有其奇特的辨证思想及扶阳为主的理论依据。而且屡用大剂量治愈许多群医束手的大症重症病人,因此被尊称为“郑火神”。
    自古以来,中医界的许多医者视附子为蛇蝎。郑氏思想的传播在认识上也受到很大的局限,但也有有胆识者,如《郑钦安医书阐释》的作者唐步祺先生和已故的云南名医吴佩衡,均运用郑氏扶阳思想,提前介入到慢性病、疑难病的治疗中,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吴佩衡以善用附子扶阳饮誉整个中医学界而传为佳话。唐步祺以扶阳为主在一些疑难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另一方面郑氏的扶阳温补思想在解放前被祝味菊带入上海而影响了上海医界,从不同程度上对后来上海中西医结合脾阳虚、肾阳虚的研究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祝氏之弟子陈苏生、徐仲才等人,继承其学术思想在上海医界也独树一帜。
    笔者几年来对郑钦安扶阳的学术思想及发展的几个分支作了综合研究和分析,并结合唐步祺老师数十年临床的经验总结,认为这是一种温补介入疗法。只要病人表现出有阳虚的症状,不必等到非要出现十足的少阴症,尤其是有慢性病或其它合并症,或一向体质虚弱者可及早采用扶阳温补培养正气,再辅以祛邪,事半功倍。在苦寒药物盛行,西药抗生素类滥用的当今医界,慢性疾病突出,多兼有并发症者在单一治疗无奈的情况下,温补介入疗法将具有一定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少医者也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现代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不少老年人体质虚弱,慢性疾病多,并发症普遍存在,西医治疗多是针对某一种病症单独用药,不能兼顾。在整体治疗上却无能为力,常规中医临床治疗,多以苦寒之剂应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抗生素类药物和中药苦寒之剂的大量应用,严重影响了人体正常的免疫力,伤害了正气,对进一步的有效治疗和康复人为地设置了医源性和药源性障碍。在辨证的基础上,温补介入疗法的应用将有效地避免和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注:温补原为强壮


临床病例略.  
   
一源 | 2005-5-23 09: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关于中医火神派及相关相近资料荟集

                        




                                 黎庇留 简介


    黎庇留,字茂才,又名天佑,广东顺德人,近代岭南伤寒名家之一,著有《伤寒论崇正篇》,于1925年刊行,现已绝版。1958年,其子黎少庇响应政府的号召,在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委员会的支持下,将黎氏遗下大量医案“遴选其精英,而增其美辞,复加以评述”,编成《黎庇留医案》一卷(以下简称《医案》),共收人医案50例。

    黎氏一生,推崇仲景,穷究伤寒,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正如《伤寒论崇正篇·左公海序》所云:“黎庇留茂才,博览四部,最癖医书,抗志希文,尊师仲景,读愈万遍,背诵如流,旁览百家,眼光别具,分勘合勘诸注得失,抉其微,以经证经;群言淆乱,一衷诸经,如是者有年,既而造车合撤,延诊者铁限为穿,见病知源,处治者刀主必效,如是者又有年。洎乎晚年,融汇全书,经临万病,积五十余年之学养,正百数十节之窜讹。从此,治伤寒者如迷途之有老马,如暗室之得明灯,事半功倍,此茂才之宏旨也。”此外,少庇也认为该医案“识者称之,以为兴灭继绝,使数千年坠绪阐发无遗,诚仲景之忠实后学者”、以上两段,恰如其分地介绍了黎氏的生平及其对仲景学说的发挥与良好的医疗技术。
    由于黎氏精通伤寒,并且能在临床中通权达变,因此,每每能够立起沉疴。在数十年的行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医案,给后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如《黎庇留医案·少庇序》言:“于编撰之余,就历年所治理诸证,择其堪为研究医学之参考者,或则顽沉、诡异,或则平顺、隐微,叙其过程,论其得失,编成医案,以与《伤寒论崇正篇》相引正,而加深经方运用之信仰。”《黎庇留案·小言》说:“生平论证处方,一是以仲师大法为本,故其手录验案.皆据经方而治效者。”
    纵观《医案》一书所载50个案例,直以“真武治验”命题者就有4例,其余各例或径用真武汤原方,或治疗过程中屡用真武,或用真武汤加味,每获良效。至于附于之用,更为频仍,足见黎氏运用《伤寒》方,使用温热药的精湛技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使用经方(当然也包括所谓的时方),尤其是大剂量的温热性药品,若没有驾轻就熟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是无法得心应手的。黎氏医案给后人一个提示,即:岭南虽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只要辨证准确,同样可以应用温热之剂,温热之剂虽可以化燥生火,但若运用得当,同样也可以化湿温阳。

    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有效措施是“首先把老年中医的学术和经验继承下来”。黎氏作为粤医伤寒大家,是岭南地区近代研究伤寒、运用经方的代表之一,他的验案,值得我们深究。正如萧熙在《黎庇留医案》中所言:“医案中关于经方的灵活运用,及推陈出新的手法,便可以意味着黎氏伤寒学上诰诣的深度,从而认识到所记医案,不仅是宝贵的活经验,而且在它里面还反映着湛深的理论基础。”
一源 | 2005-5-23 10: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关于中医火神派及相关相近资料荟集


快速操作: | 锁定此帖,不允许别人回复 | 删除此帖?????????????

怎么会有这些??????
一源 | 2005-5-23 11: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关于中医火神派及相关相近资料荟集

                   唐步祺先生生平简介
  唐步祺医师,生于1917年,卒于2004年,享年87岁。四川省永川县人。1941年毕业于国立四川大学。
  祖父蓉生公以医闻于世,私淑清末伤寒大师郑钦安。唐氏幼承庭训,习郑氏之学,后又游学于伤寒学家吴棹仙之门,继问难于任应秋氏。行医半个多世纪,精于辨阳虚阴虚症,妙于应用姜、桂、附子,屡起沉疴,世人誉称“唐火神”。
  唐氏先有《咳嗽之辨证论治》专著问世(1982年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晚年历时十五年阐释濒于失传之郑钦安遗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与《伤寒恒论》。阐释融原著之理法方药与临床运用创新于一体,医理既得真传,医法又极实用。该书出版之后,海内外反应强烈,谓其能自成体系,独立医林。
  自行医以来,个人或集体登门求教者络绎不绝。海外弟子还邀请两赴欧洲,一赴新西兰讲学授徒,其门人广布国内及欧、亚、澳洲。

   
  
GIGI | 2005-5-29 22: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关于中医火神派及相关相近资料荟集

唐步祺注释的郑氏医书乃我接触中医以来所读第一本医书(不包括刘力红《思考中医》,因思考中医似乎算不上医书),又读过“汉唐中医”倪医师的文章,终于明白真正能治病的中医是怎样的。目前中医教育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将来我只能到美国去学中医了
蒲亭逸仙 | 2005-5-30 07: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关于中医火神派及相关相近资料荟集

下面引用由一源2005/05/23 10:49am 发表的内容:
快速操作: | 锁定此帖,不允许别人回复 | 删除此帖?????????????
怎么会有这些??????
这是贴主的权利项。
一源 | 2006-2-3 22: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关于中医火神派及相关相近资料荟集

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1749&fpage=1

http://cntcmorg.w37.leoboard.com/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976&show=0
一源 | 2006-2-19 12: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关于中医火神派及相关相近资料荟集

“唐火神”
  水井街上,有一位儒医唐步祺。步祺先生是四川荣昌(永川)人,潜心医术,经验丰富,善用“扶阳”类热性药品(如生姜、附片之类),味少而量重,被人称为“唐火神”,尤精于治疗中老年人虚弱病症(亚健康体质)、咳嗽、哮喘、虚痨慢性病等。他用药精,颇享盛誉。先生既明医理,又多实践,后来陆续写作出版了《咳嗽之辨证论治》《医理真传阐释》《医法园通阐释》《伤寒恒论阐释》等专著。80年代以后,“唐火神”应邀去德国治病,由于疗效显著,很在德意志“火”了一把,还收了一些碧眼金发的女弟子传授中医药学。后来水井街拆老街,唐先生迁至交大广厦小区,依旧有患者老远地驱车来求医。

- 2005年11月20日02:58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蒋维明 《水井街,本色忆念 》文中的一段
http://news.sina.com.cn/o/2005-11-20/02587485665s.shtml
向日葵 | 2006-2-28 10: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关于中医火神派及相关相近资料荟集

听说今年刘力红拜师卢崇汉,成为其门下弟子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