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本养院日誌

[复制链接]
冥昧 | 2003-7-9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耕读本养院日誌

03年7月6日,周日
上午陪陈*去他原上的书法班上课,看看老师较前天朋友介绍的那个比怎么样。老师的好坏对人的不同影响相差太大了。老师不老,有些相关见识、阅历的人。扣以书法之真谛,未能道及。壁立有古琴,兴来为我们轻抚片段。心为之怡悦不已。
午后,为周末班的几个孩子上课。九岁的王**也想来住,他父母也愿意。我看这孩子的妈妈被孩子折磨得到一种限度了。
晚,陈母来电话,言论教育事一个小时。
03年7月7日,周一
今日雨大雷大。网上斑竹枝又令我受宠若惊。以我这样无知无德者竟屡被当做高人,大不解。妻不满我上网耽误管教孩子。是。
03年7月8日,周二
早又重罚孩子。我的心态、办法应有问题,然心不清明、少知少慧,无可奈何。
晚,归家,心很累,早睡。
03年7月9日,周三
早,大孩子不堪我严要回家。我很生气,然念其回家必错过了一件要事,便招两孩子坐下,为授性教育。此大孩子曾对其母讲自己总做一件坏事,但不能说。后去北京私立学校“人多,不能做了”。
第一次正式为人讲这个东西。先大至介绍“人”,再讲男女……这时,已九个月未来的12岁的老学员张*被妈妈送来了,便让一起听。接着讲性征,大孩子很难为情坐立不安。平静其,又讲男孩子的性成熟期及其现象。大孩子说自己已有。再讲这时候男孩子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其又认同,说刚才在外跑步还碰到了自己本校本班很好的女同学(他们好象有些什么),说自己非常想她。他很不安。我和妻安慰他此之正常,也讲自己身上的例子。又讲该如何正确的对待人的此种情况……
孩子们的反应让我更感到了这个事对适龄孩子的极为重要!
冥昧 | 2003-7-10 15: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耕读本养院日誌

03年7月10日,周四
大孩子终于未走,所以还能继续。
早,带两个孩子晨练。鉴于大孩子之前的难以承受,我降低些运动幅度。搞不清他有几分属于懒惰习惯所致,或是先天、后天的疾病缘故?若是正常意义上的身病,则需求治;若是懒病,便属于欠磨练。孩子爸爸不大配合,电话里一提孩子身体的弱便止我语,意思是不能让孩子听到这话,担心不良暗示。
晨练归,两个孩子按部就班干自己的劳动。突然在厨房吵吵起来,大孩子要打小孩子。细问双方,大概应该是小孩子不懂敬让又乏和气所致。严肃批评两个孩子各自问题,着重批评了小孩子的错误,告诉他目前已发现他的两个不好习惯或许就是他在学校多招人“欺负”的原因(另一个毛病是他好告状)。
继续昨天的性教育。引申到人的其它主要欲望。讲及天理与人欲。为简单剖析欲望,阐其性质,引向正面,“你们将来都会喜欢哪个女孩子,当你喜欢一个人时,要注意你应该真正去为她着想,祝愿她好、幸福,不该想怎么怎么为我什么的……”介绍给他们外在的欲壑难平与内在的大满足……
讲了不少。希望他们将打理好自己的身、心……
应该带他们多沉实的涉入一些外面的实事中……
匿名| 2003-7-10 19:49:57

耕读本养院日誌

关注中,并继续关注下去。
想问先生一个问题:你费了很大劲,好容易教孩子懂得一些道理了,而他一离开先生,故态复萌,心中是何感受?
冥昧 | 2003-7-12 21: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耕读本养院日誌

     答班竹枝:我现在脑袋象浆糊,还反应不过来
     
     03年7月11日,周五
    晨练结束,往回走到公园小门附近,例行和孩子们驻足看一伙人练武。主要是有一位年轻人和一位师傅样子的人学着拳、剑、刀、枪。我对孩子说:你看他(那年轻习武者),他那嘻笑的样子说明他的功夫肯定还不行。真正有功夫的人必有股沉静之气。
    饭后先为孩子们讲昨日报纸上的一则七八个小流氓在公园僻静处以极卑鄙恶劣手段欺凌侮辱两位中学生的新闻。最终我要让孩子们一步步的明白其所生活的社会、真实人生中的诸真实。又讲报上看到的一篇关于萧军的文章。看来是为名人,我不知道,喜欢他的豪气人生及他的一首小诗:嗟嗟匣中剑,光寒不可蔽;不为鹰犬人,胡为苦蜷曲。领孩子朗诵两遍。
    白天又来个“住校”的十岁男孩。
    下班回来。大孩子到外面玩,臂扎树刺,带上医院处理。其实人是极脆弱娇气的一种东西。医院里一个小小孩被妈妈领着要扎针,小孩子凄惨绝望、声嘶力竭地嚎起来嚷求着……现在的孩子们何其不幸,小时所得到的是完全的舒适与甜蜜,以至人生中真实、必然的苦痛偶来一点都令其完全无能承受,更不要说他的真实人生开始后所要面对的——他们受到的是最爱他的亲人们如何的彻头彻尾的欺骗哪!所以现在孩子的自杀率很高;所以现在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很重;所以成长论坛讨论现在孩子自杀问题我跟帖说“合情合理、理所当然”。所以说未来必然的可悲下场……
    晚为孩子们讲七七事变,讲张自忠那种英雄气概。孩子们听得豪情澎湃……
  
    03年7月12日,周六
    每早的晨练首先我已受益了,身体更结实些了。早饭后带两个孩子去学书法。下午我为周末班几个孩子上课。今天课上得较好,整庄,有力量。讲“饱食暖衣,逸居无教,即近禽兽,圣人忧之”。这是上周书法课老师赠给孩子的韩国学生书法作品中的话。我甚感慨,我这也算读点古书的中国人都没见过的中国话韩国孩子到这么熟!
    现在的孩子正是“饱食暖衣,逸居无教”,“即近禽兽”!
    三七手书的“敛淡庵”横幅被朋友裱上深褐色的边衬重悬门顶墙上。较前压迫些,衬色太深了。它能有助孩子们的心气沉实,还是会使有压抑感?
   
冥昧 | 2003-7-14 16: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耕读本养院日誌

   03年7月13日,周日
   晨练,过十字路口,我告诫孩子自己注意,谁也不能依靠。
   上午为周末班孩子上课,念到《论语》“当仁不让于师”,讲;“君子贞而不谅”,讲我理解的“贞”;念到“道不同不相为谋”,讲到不让陈*看带来的《诺贝尔传》的原因,批评了西方没有道德、没有智慧的科学家的胡思乱想、胡作非为对自然、生态、人类社会的极度破坏,所以我们不看这样一些书,不接触这样的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下午课后留12岁的李同学,单为他讲性。他近几次课更明显的神不守舍、心不在焉。他爸之前特地来一次,讲孩子近来更孤僻了,好将自己关屋里。我已讲过两次了,越发老练……
匿名| 2003-7-14 19:26:09

耕读本养院日誌

先贴相关资料:
作家简介:
  萧军(1907.7.3-1988.6.22) 萧军原名刘鸿霖,生于辽宁义县。另有笔名三郎、田军等。曾入本村私塾和本县小学。1925年考入张学良在沈阳办的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七期,学习法律和军事。1922年在哈尔滨化名“三郎”在各报纸上投稿为生。1932年冬天结识萧红,不久同居。1933年两人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散文合集《跋涉》,其中有他6个短篇。1934年l1月到上海,得到鲁迅亲自指导,参加了《海燕》和《作家》等杂志的编辑工作。1935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1940年赴延安,先后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及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教员。抗战胜利后,曾任东北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院长。194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先在抚顺总工会从事戏剧创作和研究。1951年调至北京市“文物组”当文物研究员,不久专门从事写作。近年来他先后编写了《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注释了萧红、鲁迅给他的信。出版了自传《我的童年》。
  著作书目:
  《跋涉》(短篇小说合集)与萧红合著,1933,自费出版
  《八月的乡村》(长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
  《羊》(短篇小说选)1936,文生;1981,广东人民
  《江上》(短篇小说选)1936,文生
  《绿叶底故事》(诗、散文合集)1936,文生
  《第三代》(1—2部,长篇小说)1937,文生;
  1一3部,
  1947一1948,哈尔滨鲁迅文化出版社
  《十月十五日》(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
  《涓涓》(中篇小说)1937,上海燎原出版社
  《侧面》(报告文学)1938,成都跋涉书店;续集《从临汾
  到延安》,1941,香港海燕书店
  《幸福之家》(四幕话剧)1940,上杂
  《萧军杰作选》(综合集)1947,上海新象书店
  《五月的矿山》(长篇小说)1954,作家
  《过去的年代》(上下册,长篇小说),1957,作家
  《吴越春秋史话》(上下册,长篇小说)
  1980,黑龙江人民
  《萧军近作》(诗文选辑)1981,四川人民
  《萧军五十年文集》(综合集)1981,黑龙江人民
  《我的童年》(自传)1982,黑龙江人民
  《从临汾到延安》(散文集)1983,山西人民
  《萧军戏剧集》(戏剧)1984,黑龙江人民  

再说下自己了解的:
萧军为人性子极硬,与萧红同居时,曾多次动手打萧红,有次是打到萧红流产。以致两人最终分手。
不过人很刚直,文革时曾有造反派上门欲揪斗他,他手把房门喝道:“谁敢上来?”威风凛凛,万夫莫挡,居然把造反派吓跑了。他在文革中一次打也没挨过,因为没人敢打他:)
匿名| 2003-7-14 19:30:04

耕读本养院日誌

下面引用由冥昧2003/07/14 04:45pm 发表的内容:
03年7月13日,周日
念到“道不同不相为谋”,讲到不让陈*看带来的《诺贝尔传》的原因,批评了西方没有道德、没有智慧的科学家的胡思乱想、胡作非为对自然、生态、人类社会的极度破坏,所以我们不看这样一些书,不接触这样的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再来与先生商榷。
此段话我不太赞同。何以诺贝尔是西方没有道德,没有智慧的科学家呢?先生的理由是什么?是他发明了炸药吗?
冥昧 | 2003-7-14 22: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耕读本养院日誌

敦煌女侠不愧是喜爱文学的,又增加了我的知识。
诺贝尔的事稍后试答。那好象先需要辨晰道德和智慧的概念本身了。这是真正的问题中的问题。看看我能不能及格?
    03年7月14日,周一
    早正点起,很乏累,不得不起。谁在教育谁?
    大孩子昨天回家,爷爷讲了伤感的话,他回来,现在想到还难过呢。我为讲心念的力量,“心想事成”之理。
    妻这段时日超常发挥,本弱,却坚持着。实属不易。
    晚,一位王女士带11岁女儿来,也要孩子在这。另外还有两个孩子要来。我这如此窄陋,该换地方了。
    最理想就是离开城市……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匿名| 2003-7-14 23:35:20

耕读本养院日誌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
青橄榄 | 2003-7-14 23: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耕读本养院日誌

冥昧还有如此雅兴啊,好在有班竹枝,你不会寂寞的,呵呵!
橄榄是粗人,不懂不通,还是赶紧走吧,免得扰人清静,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