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时人的一种解释,也很有理。值得思考。
在《素问.长刺节论》有“刺家不诊,听病者言”的著名论述。历代医家多将“刺家不诊”解释为“不必待诊”或“不必诊脉”。纵观《黄帝内经》全书,无时不在强调诊脉的重要性,在此突然出现此语,如果解释成“不必诊脉”,则与全书思想相悖。况且,“听病者言”本身就属于“诊法”的内容之一。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凡将用针,必先诊脉”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书中有诸多文字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如《灵枢.经脉》在十二条经脉的每一经脉之后,都有类似的脉诊论述:“……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而在《灵枢.终始》《灵枢.逆顺》《灵枢.禁服》等均有关于脉诊的详尽论述。从表面上看,“刺家不诊”与“凡将用针,必先诊脉”的语义互相矛盾,这是因为我们通常多将“不”字理解为否定词之故。但实际上,“不”字除表示否定外,还用作语助,也可做“未”字解。“不”字,在《辞源》中有以下几种含义:①否定词,表示相反义;②毋,勿,不要,表示禁止;③未;④非,不是;⑤无、没有。其中,除第3条外,均表示否定。做“未”字解时,有尚未、不到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