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请中医高手诊断此病历:

[复制链接]
刘雪鹰 | 2004-8-5 11: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请中医高手诊断此病历:

建议以后天之养弥补先天之不足,或许更为安全实效。----同意摇铃郎中的建议和方案
我认分析这个病 是:经治疗而未撼动其主根也!!!
标:痰饮上储于胸隔.中困于脾胃.
本:宗气不足.胸阳难振.肺脾气虚.
所以, 羊角锤: 总版主的方药并不适合你!!!

刘雪鹰 | 2004-8-5 11: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请中医高手诊断此病历:

提醒楼主,上无一方适合你!!!
trshin | 2004-8-5 11: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请中医高手诊断此病历:

谢谢诸位争鸣,“经治疗而未撼动其主根也!!!”诚哉斯言,然为之奈何?
刘雪鹰 | 2004-8-5 12: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请中医高手诊断此病历:

[这个贴子最后由刘雪鹰在 2004/08/05 10:56pm 第 4 次编辑]

©大医精诚中医在线 -- 大医精诚
主要症状:背寒、足寒,精力差,易患感冒。
发病经过:生下来得硬肿症,后经民间医生秘方治愈;以后因体质虚弱,经常感冒,历经11年如此。面部肤色很白,脸色鲜红,动则出汗,冬天出冷汗,夏天出大汗,所以经常感冒,经常是这个星期感冒刚好,下个星期感冒接着就来,扁桃体经常发炎。精神状态好象是刚干过重体力劳动之后体力不支,气喘吁吁的样子。食欲差。冬天特别怕冷,夏天怕热,但在夏天,热中怕冷,经常感觉背部发凉,打寒颤。学习用不起脑子,如强行学习,脑子会有一片空白的现象发生。
性别:男
年龄:12
身高:162
体重:96
面色:白中透黄;
舌色:舌中微黄色,大部分为白色
嗜好:打电游,身体部分恢复之后,爱看书
饮食:一般,爱吃西瓜
二便:色黄,不硬不软
居住地:湖南永州
特殊情况:如果不懂中医,外表看根本不象有病的。
求诊目的:确诊病症,开出处方参考
诊断:痰饮---饮伏胸隔型
分析:先天禀赋不足,脾肾气虚,母之不足,必无力奉养其子,是以久则肺气亦虚,终成卫表不固,抵抗力极差而易于外感。水湿乏于运化,水液乏于气化,则聚湿酿痰成饮,饮为阴邪,内伏胸隔,伤耗宗阳,其象外见于背部的肺腧,心腧,隔腧三穴,是以背寒,阳气骤减则易打寒颤。气虚而不能耐劳,又肾不纳气,所以动则气喘吁吁,运化乏力,所以纳呆(食欲差)。冬天特别怕冷---非真寒也,乃其邪得阴助其势也,夏天怕热---气虚表不固,得炎热令其气随汗出而更损---此病之大忌也!!!但在夏天,热中怕冷---乃饮邪内伏,内有时时内耗心阳,外又缘于邪之所凑之故。水饮困重,清阳不能四布,肾阳不能温其主,心阳不能温煦血脉,是以足寒。舌色:舌中微黄色,大部分为白色,为痰饮内伏,久而欲与热互结之象。小便:色黄---乃经服用温补肾之品而相火易动之象。居住地:湖南永州---湘南潮湿,多雨。其地理之殊也。
综上所述,其病标为痰饮上储于胸隔。中困于脾胃。本为宗气不足。胸阳难振。肺脾肾气虚。
治法:宣泻痰饮,温畅宗气,培补元气(补气以生阳也)
射干12克,麻黄4克,苏子15克,葶苈子12克,桔梗12克,细辛3克,人参10克,白术12克,陈皮12克,苍术12克,藿香12克,白豆蔻3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扁豆20克,苡仁20克,甘草6克。
君:苏子15克,葶苈子12克----直泻其饮。
臣:射干12克,麻黄4克---宣肃其肺。合细辛3克---温畅宗气。助君化痰泻饮。
    人参10克,白术12克,陈皮12克,法夏12克,厚朴12克,苍术12克,茯苓15克,
    扁豆20克,苡仁20克----以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渗湿化湿之品共为臣,
    培补元气,健运化湿,杜绝生痰湿之源。
佐:白豆蔻3克,藿香12克---应时而用,又籍其芳香之性以醒振脾运。
使:射干12克,麻黄4克---既宣肃其肺,又可令君药之力直入于肺,桔梗12克---引药
   上行入肺,合四君子而成补土生金之用。
   泽泻12克---用其克制因前温阳之品使病人虚不受补而易动之相火。
   免其势将水热互结之变。甘草调和药味。
如此切入病机之方,方可用矣,当于五剂有余之后可见其效也。前诸君分析,除了摇铃郎中前辈一人之外,余皆是不得其要也。
千林之医 | 2004-8-5 12: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请中医高手诊断此病历:

刘雪鹰 诊断:痰饮---饮伏胸隔型  我认为不对
理法方药讲的虽然很清楚,但是大方向搞错了。究其根本乃肾阳不足所致。病史及前医诊治均可表明。痰饮---饮伏胸隔型,乃天方夜谈也,既无金匮之咳逆倚息,心下支满等症,何以谓此证矣?
  先天禀赋不足,脾肾气虚,母之不足,必无力奉养其子,是以久则肺气亦虚,终成卫表不固,抵抗力极差而易于外感。这一点分析的对。
  水湿乏于运化,水液乏于气化,则聚湿酿痰成饮,饮为阴邪,内伏胸隔,伤耗宗阳,其象外见于背部的肺腧,心腧而穴,是以背寒,阳气骤减则易打寒颤。这一点分析欠妥。经曰:阳虚则外寒。肾阳亏虚,卫失温煦,况背部乃督脉循经之处,督脉者主一身之阳气也,是见背寒,易打寒颤。症状甚清,岂致误哉?
   冬天特别怕冷---非真寒也,乃其邪得阴助其势也。此大误也。冬天主寒,既为阳虚,岂有不畏寒哉?
    夏天怕热---气虚表不固,得炎热令其气随汗出而更损---此病之大忌也!!!此句解释尚有理。气虚者之通病也。
   但在夏天,热中怕冷---乃饮邪内伏,时时内耗心阳之故。非也。气虚奏理疏松,邪气因凑致此也。
   水饮困重,清阳不能四布,肾阳不能温其主,心阳不能温煦血脉,是以足寒。此为阳虚之征,非独心也。
   舌色:舌中微黄色,大部分为白色,为痰饮内伏,久而欲与热互结之象。舌中微黄,结和时令及扁桃体发炎考虑乃为阳虚中略有阴火也。
  
  是以,综上本人认为大方向因为微微生发肾中之阳气为主,然不能操之过急,用之过猛。温阳之中佐以养阴泻热,利湿和胃。不能固守一方而操之,因照顾兼证。

刘雪鹰 | 2004-8-5 13: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请中医高手诊断此病历:

千林之医 是汝之错也,
唯一此句:但在夏天,热中怕冷---乃饮邪内伏,时时内耗心阳之故。非也。气虚奏理疏松,邪气因凑致此也。-----可补我之未审未述。
另,不可拘于经言也!!!-----不信可叫其查有无胸膜积液即可得证!!!
谢谢先生点评,不胜荣幸。
江南嘉言堂 | 2004-8-5 13: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请中医高手诊断此病历:

那个湖南老中医的方子很好,可以加一点鹿角片.我看那方就是好,要常吃.还有那方对小儿没有坏处.下面人开的方子,时间吃长了,多颇不宜.
trshin | 2004-8-5 17: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请中医高手诊断此病历:

非常感谢诸位医生、先生!
各位依据医理病状,分析精当,在下感佩!唯病患为在下犬子,又稍通医理,所以本人主观判断各位诊断结论为:判气虚有理;判痰郁为误;判肾阳不足有理。
经过吃那副中药以后,身体大为改观。夏天足寒,而且是在没有任何感冒的情况下出现足寒状况,应属身体自身阳气不足所致。夏天天气变阴或吹风,身上立刻就有感觉,对应这句判语:“气虚奏理疏松,邪气因凑致此也”。另,吃中药后,食欲处于正常水平。
现在如果采用“千林之医”的方子,顾虑是大多为成人所用药,壮阳的副作用不得不考虑,诸位能否从助阳而减少壮阳上斟酌考虑?
再次感谢诸位的热情参与和辨证分析,祖国医学发扬光大全赖诸位同道努力了!这些病症,用西医的任何方法都不能诊断得出的,更遑论治疗了!
刘雪鹰 | 2004-8-5 18: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请中医高手诊断此病历:

TO:trshin
你好!!!
此诚为:痰饮---饮伏胸隔型
其日后若急发则必然哮喘也!!!
不信可叫其查有无胸膜积液或者胸膜积水即可得证!!!---既然是阁下宗子,汝亲自为其治疗,势必多觉棘手。
trshin | 2004-8-5 18: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请中医高手诊断此病历:

刘雪鹰 先生!
请认真考虑如下反诘:
“痰饮---饮伏胸隔型,乃天方夜谈也,既无金匮之咳逆倚息,心下支满等症,何以谓此证矣?”
小儿确无此状。
再次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