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大醫精誠,醫學生誓辭,行醫歎,醫德彙編
1
2
3
4
5
6
7
/ 7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大醫精誠,醫學生誓辭,行醫歎,醫德彙編
[复制链接]
胡来元
|
2007-11-17 22: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讲一讲
易与医理相通之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糖糖
|
2007-11-18 09: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醫易
想看醫易,可以去傷寒網!或去此網:醫易‧類經
http://www.theqi.com/cmed/oldbook/index.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18 10: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hug: :hu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糖糖
|
2007-11-20 22: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金方系列及傷寒網
http://www.theqi.com/cmed/oldbook/book92/index.html
千金方系列
及傷寒網:古代醫生專欄
http://www.shanghan.com/bbs/forum-178-1.html
有關於動物用藥一事,可見此網!
[
本帖最后由 糖糖 于 2007-11-20 14: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耳石亲毛
|
2007-11-21 06: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21 08: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爱丝发布丁 的帖子
文不对题,请求管理员先生作决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糖糖
|
2007-11-21 09: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答複耳石亲毛、 爱丝发布丁的帖子:
答複耳石亲毛、 爱丝发布丁的帖子: 這裡是宣揚大醫精誠等地方,請看標題!不是來此宣揚女人的魅力《雖然我本人是女生》、而且 爱丝发布丁的女人清涼秀,別人看了會怎樣想?請管理員處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糖糖
|
2007-11-22 12: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不對題!
文不對題!請版主刪除這個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糖糖
|
2007-11-22 20: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轉:大醫精誠之作者簡介
世稱孫真人,后世尊之為藥王,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孫家塬人,他的學問非常淵博,對醫藥造詣很深,特別對藥物學有相當深的研究,是一位著名的醫藥學家。
自幼聰穎洞達,敏慧強記,7歲能夠日誦千言,人稱圣童。孫氏博學多聞,涉獵群書,20歲博通經史百家之說,善談道學,兼好釋典。因他少時體弱多病,常請醫生診治,以致耗盡家資,所以從青年時代他就立志以醫為業,為民除病,并刻苦研習岐黃之術。由于醫術嫻熟,遠近求醫者甚多。成年以后,隱居在太白山從事醫書著作及煉丹活動。均曾召他作官,都被他婉言謝絕,而一心一意致力于醫藥研究工作。
他是一位知識淵博、醫術精湛的醫家。然而他不慕名利,以醫生為終身業,長期生活在民間,行醫施藥,治病救人。他診病治療,不拘古法,兼采眾家之長,用藥不受本草經書限制,根据臨床需要,驗方、單方通用;所用方劑,靈活多變,療效顯著。他對民間醫療經驗極為重視,經常不辭辛勞地跋山涉水,不遠千里訪詢;為得一方一法,不惜千金,以求真傳。輾轉于五台山、太白山、終南山、峨嵋山等地,采集藥材、炮制藥物,提煉丹藥,深究藥性。他對民間常見病、多發病、地方病多有研究,救治過許多疑難危重病人。他不僅精于內科,而且兼擅外科、婦科、小儿科、五官科、眼科,并對攝生、食療、針灸、預防、煉丹等都有研究,同時具有廣博的藥物學知識和精湛的針灸技術。這不僅使他成為名極一時的醫學大師,而且使他一變羸弱之體,至百歲而視听不衰。
一生以濟世活人為己任,對病人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他提出"大醫精誠"的宏論,至今仍對臨床醫生具有廣泛的教育意義。他要求醫生對技術要精,對病人要誠。他認為醫生在臨症時應安神定志,精心集中,認真負責,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美丑,怨親善友,本族外族,聰明愚昧,要一樣看待;治療中要不避危險、晝夜、寒暑、飢渴与疲勞,全心赴救病人,不得自炫其能,貪圖名利。這也正是他身體力行,躬身實踐的寫照。他曾親自治療護理麻風病人達600余人;為了方便群眾和醫者,他創立了"阿是穴",并廣泛推廣,至今仍有很大的實用价值;他為了救治一名急性"尿閉"患者,用蔥管插入病人的尿道,是世界是最早應用導尿法的人。他的高尚醫德和高超醫術足為百世師范,后人贊曰:"其術精而博,其道深而通。以今知古,由后視今,信其百世可行之法也。"
對醫藥學的重大建樹是他首創“复方”這個概念。孫思邈勇于革新,淘去了古代醫書中一些不合理的藥方,吸取民間治病積累的寶貴經驗,用新方推動醫學向前發展。 醫學著作,在藥物史上有很大成就。他的故鄉盛產藥材,他常常親自去山野采藥
他通過總結民間的經驗和自己的臨床實踐,發現用杏仁、蜀椒等可以醫治腳气病。歐洲人第一次論述腳气病是在1642年,大約晚了一千年。
總結唐以前臨床經驗和醫藥學理論,收集方藥、針灸著作,積數十年之經驗,博采群經和各家方書,刪裁繁重,務求精簡,大約于公元652年(顯慶二年)寫成《備急千金要方》(簡稱《千金要方》)30卷。該書內容非常丰富,包括臨證各科、診斷、針灸、食治以及預防、衛生等各方面的內容。
編成《備急千金要方》后,雖已年逾古稀,但他仍不以此為滿足,乃取羽翼雙飛之意,又集他晚年30年的臨床經驗和臨證心得,寫出《千金翼方》30卷,對《千金要方》作了全面和有益的補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糖糖
|
2007-11-22 20: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轉:大醫精誠之作者簡介《2》
他從小勤奮好學,七歲讀書,每日背育一千多字,有「聖童」之稱。到了二十歲,已精通諸子百家學說,既「善談莊、老」,又「兼好釋典」,學問非常淵博。兩代帝王屢次請他做官,他都「固辭不受」,而立志學醫,他的這種認識,是從切身體驗中得來的。他小時候,體弱多病,要經常請醫生診治,「湯藥之資,罄盡家產」。周圍貧苦百姓,也跟他一樣,因為患病弄得窮困不堪,有的竟得不到治療而悲慘死去這些事,使他感到:「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千金要方》自序)。因此,他十八歲開始,就「志於學醫」,並下了很大的苦功,所謂「青衿(古學子所穿的衣,後稱入學的生員)之歲,高尚茲典。白首之年,未嘗釋卷」(《千金要方》自序)。經過這樣長期刻苦的鑽研,他的醫學造詣很深,成為時期醫藥界的佼佼者。宋代林億稱道:「唐世誠一代之良醫也」。
他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簡稱《千金要方》,共三十卷,內容極為豐富。分醫學總論、婦人、少小嬰孺、七竅、諸風、腳氣、傷寒、內臟、癰疽、解毒、備急諸方、食治、平脈、針灸等,共計二百三十二門,收方五千三百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書中首創「復方」。《傷寒論》的體例是一病一方,而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發展為一病多方,還靈活變通了張仲景的「經方」。有時兩三個經方合成一個「復方」,以增強治療效果;有時一個經方分成幾個單方,以分別治療某種疾病。這是對醫學的重大建樹,是我國醫學史上的重大革新。《千金翼方》是對《千金要方》的補編。書名含有和《千金要方》相輔相濟,羽翼雙飛的意思。此書共三十卷,其中收錄了唐代以前本草書中所未有的藥物,補充了很多方劑和治療方法。首載藥物八百餘種。這兩部書,合稱為《千金方》,收集了大量的醫藥資料,是唐代以前醫藥成就的系統總結,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類書,對學習、研究我國傳統醫學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宋代郭思高度評價《千金方》,說:「世皆知此書為醫經之寶」(《千金寶要》)。清代醫學家徐大椿也認為該書「用意之奇,用藥之功,亦自成一家,有不可磨滅之處」(《醫學源流論》)。這書不僅在國內受歡迎,而且還影響到國外,如朝鮮,日本。公元六O八年,日本來中國學醫的醫生,就把《千金方》等方帶回日本,對日本的漢醫影響深遠。
由於結合實踐,虛心地廣泛地學習各家之長,所以醫學水平很高,有許多獨特的貢獻。其中,對腳氣病的治療最為擅長。腳氣病是由於人體缺乏維生素乙引起的。這種病多少年來折磨著江南一帶群眾。孫思邈在學習前人和總結群眾經驗的基礎上,經過長期探索,終於提出一個有奇效而又簡便的防治方案,那就是用防己、細辛、蓖麻葉、蜀椒、防風、吳茱萸等含有維生素乙1的藥物來治療,用含有維生素乙1的谷皮(楮樹皮)煮湯調粥常服來預防,這在世界醫學史也是非常先進的。歐洲於公元一千六百四十二年,開始作腳氣病的研究,而孫思邈早在公無六百年左右,已經詳加論述,並掌握了正確的防治方法,比歐洲早了整整一千年。
特別重視婦幼保健,是創建婦科的先驅。他在《千金要方》中首例婦科三卷,兒科一卷,把婦兒科放在突出的地位。他還打破當時醫學界「各承一業」的陋習,主張用綜合療法治病。他說:「良醫之道,必先診脈處方,次即針灸,內外相扶,病必當愈」。他本人用藥、用針、用灸都很精熟,對病人,不問「貴賤貧富」,不分「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趕救」。一次,他在路上看到幾個人抬著棺材在前面走,從棺材裡滴出幾點鮮血,後邊跟著一個老婆婆,傷心大哭。這種情況引起他的注意。一問,才知道棺材裡的「死人」是老婆婆難產剛死的獨生女兒。他告訴老婆婆,產婦並沒有死。於是開棺搶救。一看,產婦臉色蠟黃,一絲血色也沒有,同死人無異,但一摸脈搏還在微微的跳動。選定穴位,只紮了一針,不一會,產婦就甦醒過來,胎兒也順利下產。眼看母子得救,大家十分感激,齊聲稱讚他的醫術高明。《歷代名醫圖贊》稱道:「唐孫真人,方藥絕倫,扶危拯弱,應效如神」(《本草蒙筌》)。
在生之年為醫藥事業作了那麼多重大的貢獻,臨終時,卻遺囑「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這種精神是很可貴的。他深受人民的愛戴和敬仰。他的家鄉人民給他修廟立碑,把他隱居過的「五台山」改名為「藥王山」。山上至今保留有許多有關他的古跡,如「藥王廟」、「拜真台」、「太玄洞」、「千金寶要碑」、「洗藥池」等。這也說明歷代人民對他的感情是多麼深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3
4
5
6
7
/ 7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