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太阳病正治法,有麻黄汤证及其加减法,何也?

[复制链接]
胡来元 | 2007-11-19 11: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要

表实无汗,兼见里热烦躁证治。
胡来元 | 2007-11-19 12: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发热恶寒、身热无汗、脉浮紧是麻黄汤的原症。烦躁是因汗不得出。阳气郁久化热,热聚胸中,干扰心神所致。病机的重点仍在风寒外束,故用大青龙发汗之。脉微弱、汗出、恶风属表阳虚,为大青龙汤的禁忌证。因为大青龙汤比麻黄汤发汗的力量更峻,若果误用,必致阳气伤亡而见厥逆。阳气受伤,影响阴液的化生,使阳气与阴液俱缺,因而筋肉失养,故同时出现肌肉挛急跳动症状。
胡来元 | 2007-11-19 13: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案举例

例一:曾治一人冬日得伤寒证,胸中异常烦躁。医者不识大青龙汤证,竞投以麻黄汤。服后分毫无汗,胸中烦躁益甚,自觉屋隘莫能容。诊其脉洪滑而浮,治以大青龙汤加天花粉24克。服后5分钟,周身汗出如洗,病若失。
胡来元 | 2007-11-19 13: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案举例

例二:程某,近60岁。一日,发热恶寒,无汗,似睡非睡,不欲转侧,神倦懒言。问之再三,才勉强答云:全身疼痛,人感烦躁。有人断为少阴证,主用姜附回阳,家属犹豫不决。按其脉浮微数,触其两胫热,我认为属大青龙汤证。、、、本证属寒邪外束,阳热内郁,当用大青龙汤双解表里邪热。但又虑老人体质素弱,如发汗太过,恐导致亡阳,因比用下方:石膏30克麻黄、桂技、杏仁、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五枚。水煎,分三次温服,每二小时服一次。叮嘱家属留心观察,如发现病者微汗出,即须停药。仅服二次,果真微汗出,诸证悉除。、、、、
胡来元 | 2007-11-19 14: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九条

原文: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症者,大青龙汤发之。
胡来元 | 2007-11-19 14: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要

太阳病身重与少阴身重的辩证。
胡来元 | 2007-11-19 15: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临床上大青龙汤当有头痛、恶寒发热、无汗、烦躁的主证,须以大青龙汤发之。身重是因汗不得出,而阳气内郁,使津气不通所致。阳郁有缓解之时,故身重有时也减轻。阳郁津气失运,故脉不紧而见缓。少阴病当阴寒极盛,阳气将亡之时,也有恶寒发热、无汗、烦躁、身重等症状。发热是阴盛格阳,阳虚阴不继,故无汗。神失所养,故见烦躁。身重是阳虚不运。
胡来元 | 2007-11-19 16: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少阴病与大青龙汤证的主要区别,是头不疼而精神萎糜不振,脉不浮紧或浮缓而见微细,身重无减轻。此外,尚有肢冷,甚或下则等里寒症状。在临症时必须慎审二证的症侯,以免发生意外。
胡来元 | 2007-11-19 17: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条

原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胡来元 | 2007-11-19 17: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要

表证内兼水饮咳喘证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