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太阳病正治法,有麻黄汤证及其加减法,何也?

[复制链接]
胡来元 | 2007-11-19 17: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词解

心下有水气:即水饮停积于心窝部,病者自觉有胀满感。甚者该部的皮肉有轻度的浮肿现象。
胡来元 | 2007-11-19 21: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水饮的产生,一般是因脾失健运,水温潴积;也可以因外感之后,肺气失降、影响水气的流通、而停积于中焦。本条主证是干呕、咳喘、表邪不解。表邪触动停饮,使水饮上逆,影响胃气,则见干呕;如水邪干扰肺气则见咳嗽,咳甚者见喘急。而水饮又反过来牵制表邪,致表邪始终不解。或渴、或利、或呃逆、或小便不利而少腹满,是水饮内停所引起的兼症。水饮内停,津气不化则渴;水渍心下,影响膈气下降则呃逆;水饮下注于肠则腹泻;水蓄下焦则小便不利而少腹胀满。以上兼症,不一定一一见到。
胡来元 | 2007-11-20 10: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案举例

廖某,女,五十岁。自诉头痛、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痰白清稀,咳甚则呕吐清涎。发病巳二天。来诊时形寒发热、头痛、咳嗽气喘较甚、痰涎多、胃脘胀满、胃纳差、大便两日未通、小便清长、脉浮紧、苔簿白。拟予小青龙汤两剂。复诊时热巳退减、痰涎亦少、气喘大减、尚有微咳和仍有形寒。前方去细辛、桂枝、并减麻黄、半夏、干姜之量,加荆芥6克紫菀9克,再服二剂而安。
胡来元 | 2007-11-20 10: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经验之按浯

麻黄汤证有气喘而无咳嗽者,亦有兼咳嗽者。对痰不多或无痰的病者,须在麻黄汤中加祛痰止咳之药物。而小青龙汤证所见的喘咳,以咳为主,并有多量的稀痰,则不需在原方中加减用药。
胡来元 | 2007-11-20 12: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案举例小青龙汤案

例一:张某,男,32岁,农民。1964年1月8日初诊。前日受凉后,遂即恶寒发热,咳嗽痰稀,鼻流清涕,骨节酸楚,脉浮苔簿。此为新凉外束,水气内停。治拟解表化饮,重药轻服法。处方:麻黄一点二克桂枝一点二克干姜零点九克五味子零点九克姜半夏三克细辛零点九克炙甘草一点二克杏仁四点五克茯苓六克。按:药后微汗,咳止疲消而愈、、、、、
胡来元 | 2007-11-20 13: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案举例小青龙汤案

例二:张某、、、初诊10月18日。暑天多水浴,因而致咳。诸药乏效,遇寒则增剧。此为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净麻黄四点五克川桂枝四点五克大白芍六克生甘草三克北细辛四点五克五味子四点五克干姜四点五克姜半夏九克。10日20日二诊:咳巳痊愈,但觉微喘耳,此为余邪,宜三坳汤轻剂,夫药味以稀为贵。、、、
胡来元 | 2007-11-20 13: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一条

原文: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巳,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胡来元 | 2007-11-20 13: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要

承上条揭示服药后,有向愈之机。
胡来元 | 2007-11-20 14: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小青龙汤主之,一句应移接,发热不渴,之下。服药后感到口渴,表示寒饮巳化,病巳有向愈之机。口渴,为寒饮骤去,津液不能及时恢复所致,是服药后的症候。上条兼见口渴,是未服药前的症侯,是津液受寒饮所抑制;二条的病理虽不相同,但舌苔俱见潮润,可与里热胃燥的口渴作区别。
胡来元 | 2007-11-20 14: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三条

原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甘草石甘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