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太阳病正治法,有麻黄汤证及其加减法,何也?

[复制链接]
胡来元 | 2007-11-20 14: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要

汗后肺津受伤,肺热作喘证治。
胡来元 | 2007-11-20 17: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肺气外合皮毛,太阳病发汗不当,往往会使肺之津液受伤。同时,在寒邪外束之际,正气巳抗邪,造成胸中有不同程度的蕴热存在。今发汗不当,内蕴之热不能随汗外越,反而因津伤不能控制其热,热盛郁于内。故表无大热,肺津被迫,故汗出,气逆不降,故气喘。此时病巳由外寒转化为里热。本证临床的表现是:当闭汗时,体表之热较高,同时气喘亦较甚;汗出时体表之热较减,气喘亦相应地减轻。
胡来元 | 2007-11-21 12: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案举例

例一:黄某,男,3岁,在顺德某卫生院住院留医。发热咳嗽三天,体温39.8c度而入院治疗。气急鼻煽、微咳、微汗、夜间烦躁不安、纳差、口渴但不多饮,小便短赤、脉浮数、舌红、有少许淡黄苔,西医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中医辨证为外感风寒,郁久化热,邪热迫肺。方用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黄芩6克桑白皮9克甘草6克。服药二剂后热退喘平,停药观察一天,精神饮食及二便如常,拟予四君子加减二剂,嘱回家调养。
胡来元 | 2007-11-21 18: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案举例

例二:李某:男,二岁。因疹出不透,高热气急,晚上其母抱来某卫生院治疗。其母诉:患儿发热三天,今晨出诊,疹色尚红润,傍晚体温突然升高,气息喘急,咳声不杨,疹子隐没,胸背及两上肢尚有紫黑色疹点。烦躁不安,曾抽搐一次。诊其口唇干燥、口渴不多饮、腋下体温39.5.c度、昏睡、脉滑数、舌红、苔薄白。西医诊断为麻疹合并肺炎。中医辩证为疹出感寒,麻毒内攻,肝风内动,邪将传入营分。协议采取中西医合治。待
胡来元 | 2007-11-21 19: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先予至宝丹三分。开水送服。中药用麻黄5克杏仁6克甘草2克生石膏15克紫背浮萍3克红条紫草6克红花3克另煎芫荽趁热熏洗并擦身。翌晨三时许,疹子重见,色泽红艳,热势稍降,喘亦减轻,精神清醒。继续将上方去紫背浮萍、红条紫草、红花、加茅根、花粉、蝉衣,并将麻黄减为二点五克生石膏减为九克,再服三剂,疹收热退。其住院四天出院。
胡来元 | 2007-11-21 19: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浯

本病例虽见神昏烦躁、疹色紫黑,然脉滑数,苔簿白,这是邪偏于气分之候。抽搐是热盛引动肝风,故用清透解毒法便迅速转危为安。
胡来元 | 2007-11-22 16: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为麻黄汤的主证。其中无汗、脉浮紧是辩证要点。若兼见烦躁,是寒邪外束过甚,使汗不得出,而阳热内扰心神所致。病机的重点在于汗不得出,故宜倍麻黄以发汗,并加生姜、大枣以益汗源,再加生石膏以清热除烦。本证之烦热,乃属太阳之里,与阳明胃无关,故无口渴见症。若见心下满闷、干呕而咳,这是表寒内兼水饮,此时病机巳趋向于里。治则以温散里饮为主,解表为次,宜用小青龙汤。大小青龙汤两方,均不出麻黄汤的范围。若发汗后汗出气喘,是肺津受伤,由表寒证变为里热证。此时不能再用散表法,宜改用宣肺清热定喘之法,方用麻杏甘石汤。此方虽与麻黄汤仅一味之差,但其作用巳完全改变,巳不属麻黄汤的范围,而为其变方矣。
胡来元 | 2007-11-22 16: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

可为小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