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怎样讨论合病与并病?

[复制链接]
胡来元 | 2007-11-25 21: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本条则头痛而兼项强,是邪郁太阳经络的症状。第三条脉浮而兼紧,紧脉为寒邪盛,寒邪入侵影响胃气而致呕逆。本条的脉浮而不紧、呕吐是阳明病从寒化所致。综上所述,本条的具体症状是头痛项强即太阳经络受邪、恶寒发热、无汗即太阳、阳明表证的共有症状、呕吐即风寒直中阳明、脉浮即太阳、阳明表证的共有脉象。由风寒直接引起阳明发病所出现的表证,祥见阳明篇。
胡来元 | 2007-11-26 11: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案举例

陈某,女,成年。宿患咳喘,某日感受外寒,症见咳嗽痰多,气喘、形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肩背牵引不舒、咳呕痰涎、脉浮、苔白腻。此为外感寒邪,邪郁太阳经脉,并循经触动胃中的寒水。拟予葛根汤加半夏、桑枝,服药后头痛项强显减、恶寒消失,惟咳喘未平,改用温中化饮之法,数服而安。
胡来元 | 2007-11-26 11: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案举例

陈某,女,成年。宿患咳喘,某日感受外寒,症见咳嗽痰多,气喘、形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肩背牵引不舒、咳呕痰涎、脉浮、苔白腻。此为外感寒邪,邪郁太阳经脉,并循经触动胃中的寒水。拟予葛根汤加半夏、桑枝,服药后头痛项强显减、恶寒消失,惟咳喘未平,改用温中化饮之法,数服而安。
胡来元 | 2007-11-26 11: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72条

原文: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胡来元 | 2007-11-26 11: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要

两阳合病,偏于少阳的证治。
胡来元 | 2007-11-26 13: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一

由风寒直接引起发病,病在太阳的,见头痛恶寒发热、脉浮、病在少阳的,见头痛发热,不恶寒而脉弦。今太阳、少阳合病而见下利,是偏于少阳而从火化,当无恶寒外证,而有口苦咽干的少阳胆火内郁症状。
胡来元 | 2007-11-26 13: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二

本条的下利,也是属于热迫大小肠所引起的。与太阳、阳明之热利区别之要点是;太阳、阳明合病有口渴症状,本证则口不渴而干苦;在腹诊上,前者腹部灼热,后者则无而腹痛;同时所见之粪便亦自不同,前者为热臭水样粪、肛门有灼热感,后者为粘液粪、有里急后重感。此外,若太阳之邪未全化热,尚可见恶寒之外证。由于外寒入侵扰胃,所以下利又兼见呕吐的症状。
胡来元 | 2007-11-26 15: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案举例

汤某,女,成年,农。1971年9月得痢疾,每日20多次,里急后重,粪便粘腻混有少许血液,腹痛,身热头痛。曾服西药二天,大便巳减为七至八次,头痛身热巳减,而粪便性质如前,仍有里急后重和腹痛,口干苦不欲饮水,脉象弦数,舌红苔黄。诊为邪热内困、兼有食积,拟予清热和阴消滞之法,方用黄芩9克白芍12克甘草6克大枣四枚布渣叶15克火炭母30克。服二剂症状基本消失。再剂而安。
胡来元 | 2007-11-26 15: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小结

合病是两经的症状同时出现,因此,很难明显地划分,但可根据偏重于一方的特点进行辫证。
胡来元 | 2007-11-26 15: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小结

32条的太阳与阳明合病,病机是偏重于阳明,故阳明的身热口渴的外症独显。病机在里,两阳合热下迫,故见下利。此利属于热利。方用葛根芩连汤止利。兼解两阳之外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