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中医
›
临床经验
›
名家专辑
订阅
名家专辑
田宗汉治疗痰饮十一法(名人医案)
清末湖北名医田宗汉,根据多年观察,发现与痰饮有关的疾病,临床上比比皆是。乃上禀医经之旨,广搜百家之言,盖以己验有效之方,编成《医寄痰饮治效方》一书。田氏所谓的痰饮,既包括仲景《金匮》中的痰饮、悬饮、溢 ...
2015-11-29 21:45
名医巧识、释医理(交流探讨)
丹溪翁治一男子小便不利,前医治以利水药,病益加甚。丹溪诊之,右寸脉颇弦滑,以宣肺之法治之,小便大利而愈。丹溪翁不愧名医,他指出:此积痰也,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而膀胱为下焦,上焦与下焦相通,今上焦闭则下 ...
2015-11-29 21:45
胡希恕方证辨证说略(交流探讨 )
作者:李国臣 王冠民 崔文艺 近拜读《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书·胡希恕》(以下简称《胡希恕》)一书,欣喜万分。笔者被胡老先生研究《伤寒论》的丰硕成果所吸引,同时折服于其独特的临床经验,故撷其精华于同道一起 ...
2015-11-29 21:45
蒲辅周医话——谈“节欲”(交流探讨)
谈“节欲” 作父母的谁都希望子女健康、聪明。要作到这一点,除后天的营养教育外,重要因素还在先天。所以在怀孕之前,首先应注意父母的身体健康,俗话说“母壮儿肥”,若育儿夫妇体质不好,胎儿的健康必然受到影响 ...
2015-11-29 21:44
蒲辅周——谈方之“王道”与“霸道”(交流探讨)
治外感方如大将,消灭入侵之敌;治内伤方如丞相,治理国家。这是人们对方药性能的比喻之谈。外感多为六淫犯人,其来疾,其变速,其症险,尤其是温病。这就要求在短时间内克敌制胜,故用方多猛,犹如行军打仗一般,争 ...
2015-11-29 21:44
历代著名本草论附子(交流探讨)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均系栽培。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临床用名有附片、淡附片、炮附片(子)。 【本草汇言】 《神农 ...
2015-11-29 21:44
痹痛略论(临证心法)
一讲到痹痛,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风寒湿痛,各种骨质增生,关节酸痛,及一切劳损所产生的疼痛。现代人在认识研究古人经络学说基础上,发明了不少经络治疗仪器,来治疗痹痛,有一些疼痛得以治愈,有一些痹痛得以缓解,有 ...
2015-11-29 21:44
细辛应用的经验(临证心法)
盛国荣 原载于《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4期 关于细辛的用量,古人有“用不过钱”之说,始发此论者,乃宋人陈承,他说:“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嗣后,医家大都承袭其说。但也有反对者,如张 ...
2015-11-29 21:44
蒲辅周医话—— 谈用中药不能离开中医理论(交流探讨)
一妇人贫血,医予当归、丹参、白芍、熟地、龟胶、鹿角胶、枸杞、猪骨髓、山茱萸等一味蛮补,历时数周,红血球未见增长,乃就诊于我。我阅过原方,细观神色,切过脉后,问曰:胀乎?答曰:胀,不思食,食亦不化。我即 ...
2015-11-29 21:44
蒲辅周医话—— 谈方之“王道”与“霸道”(交流探讨)
谈方之“王道”与“霸道” 治外感方如大将,消灭入侵之敌;治内伤方如丞相,治理国家。这是人们对方药性能的比喻之谈。外感多为六淫犯人,其来疾,其变速,其症险,尤其是温病。这就要求在短时间内克敌制胜,故用方 ...
2015-11-29 21:44
转贴 : 蒲志孝先生——乙肝之我见(交流探讨)
乙肝就病机而言,系劳损;属于中医“内伤”病的范畴,其症状与中医所称“萎黄”相似。乙肝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一)体力劳动过度,肝为罢极之本,过劳所伤。(二)脑力劳动过度,肝主谋虑。(三)妇女生育过多,失血过多, ...
2015-11-29 21:43
蒲辅周医话—— 谈治病求本(交流探讨)
凡治病必先找出发病的根本,即《内经》所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这一点,是临床治疗的绳墨。历代先哲的著述,无处不体现这种观点。 观仲景《伤寒论》,同属太阳病,由于病人体质这个“本”不同,于是就有麻黄 ...
2015-11-29 21:43
蒲志孝先生—— 肉桂、干姜、附子保胎举隅(交流探讨)
肉桂、干姜、附子习惯被烈为孕妇慎用药。但在临床中,用之得当,不但不伤胎,不引起流产,反而起到安胎、助长胎儿发育的作用。兹举数例如下。 阳虚中寒、逐寒安胎 刘某,女,28岁。1971年春,因患肾炎来诊。自述浮肿 ...
2015-11-29 21:43
从“否”“泰”二卦的体位性用看《伤寒论》痞证的治疗(医理纵横)
广西中医学院 (530001 ) 原载于《广西中医药》1995年第5期 研究易医,宜结合到具体的象上来讨论。为此笔者选择了《易经》的否泰二卦及《伤寒论》中的痞证为讨论对象,通过对其体位性用关系的探讨来揭示医中有易、易 ...
2015-11-29 21:43
施今墨对药:鲜地黄 石斛(交流探讨)
鲜地黄又叫鲜生地,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怀庆地黄或地黄的根。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本品甘寒多汁,略带苦味,性凉而不滞,质润而不腻,长于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凉血止血、止血而不留瘀,用于治疗热性 ...
2015-11-29 21:43
1
2
3
4
5
6
7
8
9
10
... 18
/ 18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名家专辑
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