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 临床经验名家专辑
订阅

名家专辑

史大卓: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特点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主要病理改变为关节滑膜细胞浸润、滑膜翳形成、软骨及骨的组织侵蚀,滑膜反复炎症, ...
2015-11-29 21:30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重型肝炎⑨(传统医学)
(五)月经来潮 慢性肝炎病人,因有慢性肝损伤的病理基础,可引起内分泌的代谢失常。如果慢性肝炎有急性发作,特别是病情较重,对内分泌代谢的影响会更严重。妇女在此期间月经来潮可能使肝病病情加重。因为正常情况下 ...
2015-11-29 21:30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重型肝炎 ⑧(传统医学)
(四)免疫激活 慢性肝炎系免疫失调,在发病期间可能有细胞免疫功能活跃,此时若采用较强的免疫激活剂,可导致病情加重。笔者曾应邀外出会诊或收治转入我院的病人中,有不少慢重肝是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发病期应用日达仙 ...
2015-11-29 21:29
病机十九条解读(学术交流)
病机是病能中的一部分,病机二字的意思,王冰解释为“病之机要”,谢利恒解释为“病之机括”,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引起疾病发生、症状出现与变化以及病情发展的原因与机理,与现代医学的“病理”有所近似。 病机十九 ...
2015-11-29 21:10
外感病辨证属病层辨证(学术交流)
自然界的物质形态依一定的标准,如位置、质量、运动规律等,可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层次之中也可能再分为若干层次。层次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间断性又有连续性。人体是一复杂系统,按不同的位置、质量、运动规律 ...
2015-11-29 21:10
王洪图教授与内经学的创建(科研教育)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构建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反映出中医学的基本学术思想和理论原则,是中医学发展的基础。这部以医学内容为主体,广泛记载中国古代哲学、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生物、数学,乃至 ...
2015-11-29 21:09
《金匮要略》用大黄刍议(中医治疗)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运用大黄为君药组方治疗多种病证,对中医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兹就学习所得略述之。 一、用于治疗痉病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曰:“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 ...
2015-11-29 21:09
《内经》是中医临床的基础——王洪图教授运用《内经》理论指导临床实践阐释(学术交流)
著名老中医王洪图教授业医已近50载,治学严谨,熟谙《素》、《灵》,医理精深,学术颇多建树,临证则师古不泥,立足《内经》,融会贯通,屡屡治愈奇难杂症。我等有幸成为王洪图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侍师临床实践, ...
2015-11-29 21:09
《金匮要略》乌头应用的特点(中医治疗)
乌头为散寒止痛要药,既可祛经络之寒,又可散脏腑之寒。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金匮要略》对乌头的应用颇有特点,笔者临证如法应用,收效甚佳,且安然无恙。 适应证 乌头能散经络之寒而止痛,适用于风湿、类风湿性 ...
2015-11-29 21:09
杜玉堂教授谈乳腺肿瘤防治(交流探讨)
记者日前采访了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协作组组长、全国中医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普祥中医肿瘤医院专家杜玉堂教授。他擅长乳腺肿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疗和手诊研究,主持属中医望诊的国家教育部手诊 ...
2015-11-29 21:09
退黄不惟利小便(学术交流)
黄疸病多因湿阻中焦,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影响肝胆的疏泄,以致胆汁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所致。因病因多强调湿,故治疗多注重利尿驱湿。张仲景“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一语对后世影响颇大,临床有“治湿不利 ...
2015-11-29 21:09
《内经》对五味应用的论述(学术交流)
《内经》对于五味功效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但大多散在于五味的临床应用之中。《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耎……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耎,四时五藏, ...
2015-11-29 21:09
不尚涩止 不避温热 推重行破——《金匮要略》对出血急症的辨治理论特色(学术交流)
《金匮要略》对出血的救治,不尚涩止,不避温热,推重行破,与后世止血之法相比别有特色。而于辨证中,详审虚实,明辨寒热,谨察标本,给人颇多启发。 不尚涩止 出血当止血,本无可非议,要者在于以何法止之。若不辨 ...
2015-11-29 21:08
经络学说的建构与古代神秘数字(学术交流)
信念是一种接受或同意某一主张的心理态度,是对还不能充分肯定的东西给予肯定的接受。经络学说的建构同样以信念为认识的支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在其基础上形成的对神秘数字的信念,是经络学说建构的重 ...
2015-11-29 21:08
《内经》阴阳的养生及临床指导意义(学术交流)
《内经》认为健康和养生的关键是协调平衡阴阳。在人体保持健康的过程中,阴阳始终是处于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自我调节中,中医养生和治疗中所要调节的阴阳既包括实体物质,也包括交流的信息和某种蕴含的规律。因此,有人 ...
2015-11-29 21:08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