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中医
›
理论探讨
订阅
理论探讨
下级分类:
经典探讨
|
五运六气
|
中医发展
|
理论研究
柴胡桂枝汤临证之九:上下交病 症状百出 以和为贵(交流探讨)
叶天士有“上下交病,治从中焦”之著名论断。细察《临证指南医案》,方知此类治法,多用于太阳久病之后,病情较重,上中下三焦俱病,而胃气败坏,呕逆难以进食者。饮食尚且难进,徒虑其进汤药奈何?因而调治中焦,使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13
对中医痰证学的探讨(交流探讨)
中医学认为痰是一种“其液黏稠”的病理产物,但痰一旦形成又成为一种致病的“邪气”,因其产于体内故也可称为内邪。痰的生成是由于气机郁滞或阳气不足,不能正常运化津液,使津液聚积所致。痰分两类:一种是经咳嗽,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13
中国传统整脊学的椎曲论(交流探讨)
从中国传统医学整脊技术史可以了解到,古人对脊柱创伤、损伤的治疗是以牵引法、悬吊法、旋转法、斜扳法、过伸法、屈曲法、整盆法和推拿按摩为主要治疗方法的。根据古人的启示,应用现代科学研究,就可发现中国传统医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13
《伤寒论》探微——认识阴阳 探求至理(之八)(交流探讨)
开、合、枢的正常功用失常就会产生病变。所以,六经病变就是开、合、枢的失调,就是开、合、枢的病变。 太阳主开,负责阳门的开启,太阳的开机发生异常可能来自内部,也可能来自外部,或兼而有之。外部的因素往往比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13
《伤寒论》探微——认识阴阳 探求至理(之七)(交流探讨)
三阴三阳建立起来后,中医的基本模型便随之确定。所以,到了《素问》的第六篇,就专门有一个“阴阳离合论”。怎么叫“阴阳离合”呢?首先从“合”的角度讲,合就是从综合来看,从总体来看,它谈的是很基本的层面,这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13
太阳病探要(交流探讨)
经云:“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素问·六微旨大论》);“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据“水克火”加“少阳”二字);“太阳从本从标,有标本之化;“少阳从本”(《素问·至真要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13
黄疸条辨(交流探讨)
黄疸,指身黄、目黄、溺黄而言,系各种原因导致的胆液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而发。该证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兼夹证颇多,阶段不同,病因病机各异,其治法亦各有不同。并非内科教材所列的几个证型所能囊括。笔者翻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13
朱文锋教授谈证素辨证新体系(交流探讨)
什么叫"证素辨证"?证素辨证这种提法是否合适?证素辨证是否创立了中医辨证新体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华,是中医几千年来防病治病的实践积淀和理论结晶,内涵深厚,体现了中医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12
认识阴阳 探求至理(之五)(交流探讨)
前文中,我们已经对阴阳讨论了很多,对它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阴阳的工作机制,弄清楚这个以后,理解《伤寒论》的许多问题就会更加方便。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阴阳的来源。阴阳是一体两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12
认识阴阳 探求至理(之四)(交流探讨)
主导和体用这两个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解答最初提出的读《伤寒论》之前必须搞清的三个问题。 第一,寒为冬气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寒,寒是冬日的正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怎么会产生寒呢?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提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12
也谈“十八反”(交流探讨)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这首《儒门事亲》中的十八反歌诀在中医界早已是深入人心,“十八反”也一直被大多数中医大夫当作临床使用禁忌,但是医学科学发展到今天仍不能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12
认识阴阳 探求至理(之三)(交流探讨)
阴阳的关系还可以从体用的角度来谈。体用是传统文化里一个重要的概念,体是谈基础,用是谈作用,谈应用。没有体,用不可能发生,而没有用的体,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 体用的关系怎么说明阴阳呢?具体地说,阴阳之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12
重读《温疫论》的收获(交流探讨)
由于去年的非典和今年初的禽流感,引起了人们特别是医务界对传染病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我对中医文献里有关传染病认识的思索,便重读了吴又可先生的《温疫论》,受益匪浅。 《温疫论》是清代吴又可先生于1642年著成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12
卒中单元--中风病的生命绿洲(交流探讨)
卒中,中医又称脑中风,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都很高,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卒中治疗的研究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虽然在基础和临床方面有了许多进展,但并无令人满意的突破。卒中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12
络病证治探析(交流探讨)
络脉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肇始于《内经》,发展于仲景,充实于金元,兴旺于明清,至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之时,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往较重视经脉的研究(如针麻、经脉实质等),而忽略了对络脉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11
1 ...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 107
/ 107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