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理论探讨
订阅

理论探讨

柴胡桂枝汤临证之九:上下交病 症状百出 以和为贵(交流探讨)
叶天士有“上下交病,治从中焦”之著名论断。细察《临证指南医案》,方知此类治法,多用于太阳久病之后,病情较重,上中下三焦俱病,而胃气败坏,呕逆难以进食者。饮食尚且难进,徒虑其进汤药奈何?因而调治中焦,使 ...
分类:    2015-11-29 08:13
对中医痰证学的探讨(交流探讨)
中医学认为痰是一种“其液黏稠”的病理产物,但痰一旦形成又成为一种致病的“邪气”,因其产于体内故也可称为内邪。痰的生成是由于气机郁滞或阳气不足,不能正常运化津液,使津液聚积所致。痰分两类:一种是经咳嗽, ...
分类:    2015-11-29 08:13
中国传统整脊学的椎曲论(交流探讨)
从中国传统医学整脊技术史可以了解到,古人对脊柱创伤、损伤的治疗是以牵引法、悬吊法、旋转法、斜扳法、过伸法、屈曲法、整盆法和推拿按摩为主要治疗方法的。根据古人的启示,应用现代科学研究,就可发现中国传统医 ...
分类:    2015-11-29 08:13
《伤寒论》探微——认识阴阳 探求至理(之八)(交流探讨)
开、合、枢的正常功用失常就会产生病变。所以,六经病变就是开、合、枢的失调,就是开、合、枢的病变。 太阳主开,负责阳门的开启,太阳的开机发生异常可能来自内部,也可能来自外部,或兼而有之。外部的因素往往比 ...
分类:    2015-11-29 08:13
《伤寒论》探微——认识阴阳 探求至理(之七)(交流探讨)
三阴三阳建立起来后,中医的基本模型便随之确定。所以,到了《素问》的第六篇,就专门有一个“阴阳离合论”。怎么叫“阴阳离合”呢?首先从“合”的角度讲,合就是从综合来看,从总体来看,它谈的是很基本的层面,这 ...
分类:    2015-11-29 08:13
太阳病探要(交流探讨)
经云:“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素问·六微旨大论》);“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据“水克火”加“少阳”二字);“太阳从本从标,有标本之化;“少阳从本”(《素问·至真要 ...
分类:    2015-11-29 08:13
黄疸条辨(交流探讨)
黄疸,指身黄、目黄、溺黄而言,系各种原因导致的胆液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而发。该证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兼夹证颇多,阶段不同,病因病机各异,其治法亦各有不同。并非内科教材所列的几个证型所能囊括。笔者翻 ...
分类:    2015-11-29 08:13
朱文锋教授谈证素辨证新体系(交流探讨)
什么叫"证素辨证"?证素辨证这种提法是否合适?证素辨证是否创立了中医辨证新体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华,是中医几千年来防病治病的实践积淀和理论结晶,内涵深厚,体现了中医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
分类:    2015-11-29 08:12
认识阴阳 探求至理(之五)(交流探讨)
前文中,我们已经对阴阳讨论了很多,对它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阴阳的工作机制,弄清楚这个以后,理解《伤寒论》的许多问题就会更加方便。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阴阳的来源。阴阳是一体两 ...
分类:    2015-11-29 08:12
认识阴阳 探求至理(之四)(交流探讨)
主导和体用这两个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解答最初提出的读《伤寒论》之前必须搞清的三个问题。 第一,寒为冬气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寒,寒是冬日的正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怎么会产生寒呢?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提 ...
分类:    2015-11-29 08:12
也谈“十八反”(交流探讨)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这首《儒门事亲》中的十八反歌诀在中医界早已是深入人心,“十八反”也一直被大多数中医大夫当作临床使用禁忌,但是医学科学发展到今天仍不能 ...
分类:    2015-11-29 08:12
认识阴阳 探求至理(之三)(交流探讨)
阴阳的关系还可以从体用的角度来谈。体用是传统文化里一个重要的概念,体是谈基础,用是谈作用,谈应用。没有体,用不可能发生,而没有用的体,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 体用的关系怎么说明阴阳呢?具体地说,阴阳之 ...
分类:    2015-11-29 08:12
重读《温疫论》的收获(交流探讨)
由于去年的非典和今年初的禽流感,引起了人们特别是医务界对传染病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我对中医文献里有关传染病认识的思索,便重读了吴又可先生的《温疫论》,受益匪浅。 《温疫论》是清代吴又可先生于1642年著成 ...
分类:    2015-11-29 08:12
卒中单元--中风病的生命绿洲(交流探讨)
卒中,中医又称脑中风,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都很高,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卒中治疗的研究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虽然在基础和临床方面有了许多进展,但并无令人满意的突破。卒中 ...
分类:    2015-11-29 08:12
络病证治探析(交流探讨)
络脉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肇始于《内经》,发展于仲景,充实于金元,兴旺于明清,至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之时,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往较重视经脉的研究(如针麻、经脉实质等),而忽略了对络脉 ...
分类:    2015-11-29 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