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理论探讨
订阅

理论探讨

《脉要精微论》“动静”“精明”辨(学术探讨)
《素问·脉要精微论》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的论述。然而,由于断句不同,致使“动静”和“精明”颇有争议。笔者认为,本经文系对临证时强调脉、 ...
分类:    2015-11-29 09:17
风药辛散定痛机理(学术交流)
风药以辛味为主,发散走窜,能散邪气,通经络,宣气机,故能收定痛之功。本文试就祛风药物辛散定痛的有关作用机理作以下探讨。 一、辛散除平肝息风药邪 气机宣畅,百病不生,一有邪扰,则郁滞不畅。风药味辛主升发宣 ...
分类:    2015-11-29 09:17
“禀赋之邪”说病因(学术争鸣)
中医将病因分为两大类:“六淫”及疫疠邪毒等病因为外感性致病因素;七情、房室、劳倦、饮食等所伤之病因为内伤性致病因素。 因先天禀遗父母之病,或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形成失常或脆弱的胚胎,致后天脏腑功能失调, ...
分类:    2015-11-29 09:17
汪机擅用参芪培护元气(学术)
汪机,字省之(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463~1540年),安徽祁门人氏。因世居祁门邑城内之石山坞(又称南山朴墅)而号石山。据《祁门县志》记载:"殊证奇疾,发无不中,……行医数十年,活人数万计";《明史·方技传》载 ...
分类:    2015-11-29 09:16
白汗小议(交流探讨)
白汗之名,首见于《素问·经脉别论》:“一阴至,厥阴之治也,真虚病心,厥气留薄,发为白汗”。历代医家见仁见智,对“白汗”一词曾作多种解释。如吴昆认为是“汗色白”,丹波元简认为是“魄汗”,近世医家或认为是 ...
分类:    2015-11-29 09:16
从爻辞看《易经》的医学思想(医易之争)
臧守虎 山东中医药大学 《易经》由文字系统和卦画符号系统两部分组成,文字系统由占辞、断辞等组成。其中的占筮范围涉及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婚姻、疾病等各个方面,又通过吉、凶、悔吝、利或不利等断占之 ...
分类:    2015-11-29 09:16
《黄帝内经》思想体系以天道为终极依据(交流探讨)
周鸿飞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黄帝内经》与天象观测的关系极为密切,对天象的认识也是极为深入的,如“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 ...
分类:    2015-11-29 09:16
名医巧释医理(交流探讨)
丹溪翁治一男子小便不利,前医治以利水药,病益加甚。丹溪诊之,右寸脉颇弦滑,以宣肺之法治之,小便大利而愈。丹溪翁不愧名医,他指出:此积痰也,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而膀胱为下焦,上焦与下焦相通,今上焦闭则下 ...
分类:    2015-11-29 09:16
《温病条辨》对《伤寒论》下法的发展(交流探讨)
程海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伤寒与温病同是指外感热病,伤寒伤于寒邪,温病伤于温邪,但《伤寒论》中却包括温病在内,温病又比《伤寒论》内容全面系统。伤寒与温病均起源于《内经》,而后汉、唐、晋历代医 ...
分类:    2015-11-29 09:16
营卫钩玄(交流探讨)
营卫学说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早在《内经》即设立专篇进行论述,主要内容散见于《五十营》、《营气》、《营卫生会》、《卫气失常》以及《卫气行》诸篇,下面结合自己研习经典的体会从营卫生理、病理以及治疗方 ...
分类:    2015-11-29 09:16
透热转气发微(交流探讨)
张智龙,1961年8月出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曾师从津门名医李振华、李毓麟教授;现师从张伯礼教授和攻读石学敏院士博士生。现为天津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天 ...
分类:    2015-11-29 09:16
血府与气海辨(交流探讨)
谭洪福 山东省淄博市康泰中医诊所 “血府”与“气海”是由不同医家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关于“胸中”这一部位生理、病理的两个概念,它们都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发挥了很大作用。 1.血府 “血府”之说见于清代王清任《医林 ...
分类:    2015-11-29 09:15
论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范畴(交流探讨 )
翟双庆 王智瑜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近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受到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者的关注,虽无人专门撰文探讨,但在论述中医基础理论相关问题的文章中,众多学者都或多或少地表达了自 ...
分类:    2015-11-29 09:15
探讨《伤寒论》与温病学派治疗温病的异同(完)(交流探讨)
靖丛林 吴鞠通学术研究会 2.清气法 清气法属于清法范围,它是清泄气分热邪的一种治法,具有清热解烦止渴的作用,可分为轻清宣气、辛寒清气、苦寒清热等,用于治疗气分温病(包括阳明温病)。运用伤寒治疗温病者,轻清 ...
分类:    2015-11-29 09:15
“金匮”辨析(交流探讨)
孙国中 北京河图洛书文化交流中心 “匮”字,古有二义:一为竭乏,读作kuì,即匮乏之义。《诗·大雅·既醉》云:“孝子不匮,永赐尔类。”《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云:“上有积财,则民臣必匮乏于下。”其二同柜,读 ...
分类:    2015-11-29 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