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理论探讨
订阅

理论探讨

从桂枝去芍麻附辛汤谈阴阳相得(传统医学)
桂枝去芍药麻黄附子细辛汤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的一张方子。原文记载:“气分,心下坚,大如杯,边如悬盘,水饮所作,桂枝去芍麻附辛汤主之。” 笔者根据原文的记载,灵活运用于临床,治疗阴阳 ...
分类:    2015-11-29 08:07
急性伤阴初探(传统医学)
急性伤阴的成因 急性伤阴的成因主要有过热、过汗、过利、过吐、过泻、过耗等。过热是指高热导致水分蒸发,如外感暑热燥火等温热病邪,直接消灼津液,或迫津外泄而致津液损伤。所谓“热之所过,其阴必伤。”《温热经 ...
分类:    2015-11-29 08:07
通利疗法在温热病中的应用(传统医学)
朱良春简介 朱良春,1917年生,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1991年被定为全国500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1~2届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长期从 ...
分类:    2015-11-29 08:07
邓铁涛指出:“辨病论治”不能取代“辨证论治”(传统医学)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中临床医学的灵魂,是总的指导思想,其最主要的内容是不能凝固地、一成不变地看待疾病,无论“外感”还是“杂病”,疾病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变动的过程。近年来,“辨证论治”成为医学界讨论的一个 ...
分类:    2015-11-29 08:07
关于中医药学的科学属性和文化属性(传统医学)
中医药学是属于自然哲学还是自然科学?除医学性质之外,如何看待其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可以说时至今日业内外人士的认识并不一致。由于对学科性质缺乏广泛的认同,对中医药学的生态环境及内在驱动带来种种不利影响,并 ...
分类:    2015-11-29 08:07
“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候学研究”通过鉴定(传统医学)
浙江中医学院承担的浙江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候学研究》日前通过省级评审鉴定。 该研究成果采用临床观察和分析的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诊断、并经电子胃镜证实的慢性胃炎患者,根据中医辨证设气阴 ...
分类:    2015-11-29 08:06
如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传统医学)
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刘鲁明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的相结合,增强用药的针对性,创新中药及复方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在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研究方面,中医需要解决 ...
分类:    2015-11-29 08:06
病、证、药结合研究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传统医学)
湖北省中医院张方健陈如泉 病、证、药结合研究有助于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中药研究的发展 病、证、药结合的研究模式并不排斥基础研究、中药研究的独立发展。作为某一学科,总有独特的规律,特别是基础学科,总有比较 ...
分类:    2015-11-29 08:06
论中医辨病论治的发展阶段(中医治疗)
郭教礼 中医学辨病论治理论的提出,由来已久。纵观历代医家的专著及论述可以看出,病、症、证三者互相关连,难以分割而各有侧重,但在一些中医名家的倡导和推动下,辨证论治学说被捧到了较高的位置,重证轻病、重辨 ...
分类:    2015-11-29 08:06
肝失疏泄析议(传统医学)
朱光 在中医学中,肝脏的主要功能被表述为疏泄,并在人体功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诸如疏理情志、疏畅气血、疏利胆气、疏达脾土、疏通水液等。一旦疏泄异常,则上述生理功能均不能正常完成,而表现出一系列相应的病 ...
分类:    2015-11-29 08:06
“肝阳不足不舒,风药疏补之”(交流探讨)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五官97级 唐玉英 提 要 从肝阳的生理特点,肝阳不足不舒的病理特点,提出“肝阳不足不舒,风药疏补之”,通过东垣补阳用药特点加以阐发,并列举一些现代病例的治疗,说明很多疾病中都有肝阳 ...
分类:    2015-11-29 08:06
浅谈中医学中的概念及其特征(交流探讨)
重庆中医研究所 陈犁 “概念是现象中的一般本质的东西的反映他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出发点,集中的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维水平。它的产生根源于人类实践活动的需要,同时,它作为反映现实的一种形式总是和人类发展的一定阶 ...
分类:    2015-11-29 08:06
“虚则补其母”偏误的思考(交流探讨)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医94级 吴田兵 提 要:探讨“虚则补其母”的偏误,指出其产生原因在于五行学说自身的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又因受自然哲学的影响,故提出当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完善五行学说,以便更好 ...
分类:    2015-11-29 08:05
浅探“元极之和”与“阴阳交感”(交流探讨)
新疆中医学院针灸94级(830054) 雍玉玺 提 要:把元极学的“和”与阴阳学说的“阴阳交感”联系起来,借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冲和来探求“阴阳交感”的内容和实质,认为:元极之“和”与“阴阳交感”本质同源,“阴阳交感 ...
分类:    2015-11-29 08:05
用中医理论指导基因治疗浅探(交流探讨)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医七年制96级 李巧颖 提要 试将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和整体观用于指导基因治疗,提出在基因治 疗中,可从诱导细胞凋亡和调整微环境着手。 关键词 阴阳学说 整体观 基因治疗 前不久 ...
分类:    2015-11-29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