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中医
›
理论探讨
订阅
理论探讨
下级分类:
经典探讨
|
五运六气
|
中医发展
|
理论研究
中医“痰瘀互结”理论对心肌重构的解释与运用(交流探讨)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医七年制96级 李薇 提要 先阐述心肌重构的生物学基础,再通过类 比推理的方法提出“痰瘀互结,痰凝于心则促使心肌肥大”,指出心肌重构是以心气虚为本 ,痰滞血瘀为标。希望为临床治疗找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05
意识和气在中医中的作用(话说中医)
我们的世界被普遍地分为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意识是由物质世界产生但不能直作接用物质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认为意识就是物质。科学所积累的证据是如此之多,有利于一个独立于意识之外的现实存在,这使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05
痰证证治刍议(理论探讨)
摘 要 从《诗经•鄘风》开始就有关于痰的记述,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病症历代医家都是如何认识与治疗的。本文就有关痰证的一些论述作一次浅谈。 关键词 痰证 痰证治疗 痰证分型 痰证辨证 痰证:病证名。痰,古作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05
“阴平阳秘”内涵与外延启微(中医哲学)
摘要:阴平阳秘,是《内经》对人体最佳生命活动状态的高度概括。阴平阳秘,即阴与阳在保持各自功用和特性的情况下,通过相互作用所达到的整体协调状态。理论渊源阴阳是对自然界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不仅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05
《脾胃论》学术思想发挥(脾胃论)
《脾胃论》是李东垣学术思想的核心。他在继承前人有关脾胃论述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和对自己临床经验的总结,从而对脾胃的生理功能、病理机制及其治疗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其重点内容是论述脾胃对元气的滋养作用及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05
解析外感六淫(交流探讨)
原创者:热血江南 欲明"六淫"当先知道"六气"。六气就是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一般情况下,六气不伤人。当六气伤人时则"六气"就变成了"六淫"。六淫,也就成了风、寒、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04
肝炎病证术理分析(交流探讨)
肝炎从中医的观点看可以对应多个病证。但以湿热病为多。东方人肝气为用,肝强肺弱,多有此证流行。其病后期往往正邪纠缠,迁沿难愈,形成治疗的难点。现在的临床治疗多从疏肝、健脾、清热解毒入手。有其道理,也有未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04
“阴阳”范畴的形成及内涵(学术交流)
阴阳,本指物体对于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诗经》的《大雅·公刘》说:“既景既冈,相其阴阳”。就是阴阳二字的本义。 西周末年,周太史伯阳父用“阴阳”解释地震的起因,说:“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04
论正气对抗外邪及其调节的机理(交流探讨)
提要 正气出于脏腑,自内发外,布散全身,呈非均衡性,具有趋邪特点。但这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受经络的蓄溢、转输等调节,使正气非均衡性变化始终维持在最佳的抗邪范围。 关键词 正气 非均衡性 外发性 趋邪性 经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8:03
脏腑演化律(交流探讨)
山东省 人体脏腑演化,实际反映出生命演化最根本的规律。人类只能进化出五大类中空性的腑,也只能相应地进化出五大类实质性的脏。几千年的中医六腑概念是错误的,与进化论相违背。 中医 脏腑 演化 定律 中医脏象学说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7:51
中医理论中的概念辨析(交流探讨)
关于“气” 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其概念必定是确切、清晰的。《内经》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书中关于 “奇恒之腑”就是为了澄清当时“脏”与“腑”概念而产生的。读不懂《内经》首要原因就是不辨析概念,望文生义。 把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7:51
几之义及其规律——五行生克制化是几(交流探讨)
关键词 综述 几 五行 一 几是什么 几是什么?是力、道、神之别称也。力者,是自然之力,一切事物皆有之。一物,即便是最小的物,如分子,甚至比分子还小者,起码有两种力,即吸引力和排斥力。这样促使事物的变化。这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7:51
对肝在右,肝气在左的争论?(交流探讨)
肝为木,色青,味酸,为风,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液为泪,开窍于目等,在志为怒。 肝在右胁,对此,古书籍多认为,肝虽然在右,而肝气在左,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有:“尝思人禀天地之气化以生,人身之气化,即天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7:51
试论神与心、脑之关系(中医临床 )
李亚明 (上海中医药大学96级博士生 上海 200000) 张春燕 (上海市东方医院中医科 上海 200000) 摘 要 从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涵义及其在中医学理论形成中的发展过程,探讨了“神”的本质及其与心、脑的关系。认为,神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7:50
不通病机探析(中医临床 )
王宗殿 武刚 摘 要:全身脏腑气血津液均应畅通,不通则疾病丛生。不通病机指人体全身或局部应通而不通,导致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不通病机广泛,有三焦不通、四海闭塞、五脏不通、七窍不通、六腑不通、六经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7:50
1 ...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 107
/ 107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