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双选会” ____双选,双方都不愿选中医

[复制链接]
川耗子 | 2004-1-15 12: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悟“双选会” ____双选,双方都不愿选中医

为了不至于我"独醒",要让我和以明堂先生为代表的世人皆醒,特再次发出以下帖子.

个体诊所中医占“半壁江山”
专科医院市场竞争力更强
民族医医院大夫比患者多
慢性病治疗优势正在丧失
农村市场阵地慢慢缩小

□本报记者□

张灿灿  (2003.09.04)

  
  刚刚完成的“十省市中医医疗需求与服务调查”课题研究成果日
前发布,中医医疗服务与利用的一些新动向引起业界关注。
                   1  慢性病治疗优势正在丧失
  “在慢性病治疗领域,中医的传统优势正在丧失。”中国中医研
究院中医药信息所所长陈珞珈在课题报告会上说。
  在被调查的42819位城乡居民中,有12.52%的人患有慢性病,有
38.34%的慢性病患者选择就诊中医,与1988年《中国农村中医医疗
服务调查》结果相比,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那时选择中医、中西医
结合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占2/3。间隔14年,中医中药已经在慢性病治
疗领域丧失了大片“阵地”,而且中医西医治疗慢性病在病种方面差
异不大,西医正在不声不响地追赶中医在慢性病方面的某些优势。
  本次调查慢性病患病与历次调查相比,不论城市还是农村,高血
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均有明显增加,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
和慢性传染性疾病呈现逐步下降趋势。陈珞珈提醒中医界,要注意城
乡居民患病特点,探索中医药治疗慢性疾病的有效途径,在保持现有
中医治疗慢性病特长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收治人群与病种,提高疗效,
开拓慢性病中医治疗的新领域。
                     2  农村市场阵地慢慢缩小
  与1988年调查结果相比,希望中医治疗的农村居民比例下降了11
个百分点,仅为10.20%。农村居民选择信任中医的比例更从76.64%
下降到47.08%。陈珞珈提请与会人员注意:“这是否说明农村居民
对中医发生了信任危机?”
  陈珞珈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点:
  一方面,中医药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中医发展萎缩,农村
居民就诊时找中医较困难。例如,本次调查反映,村卫生室以中医为
主的医生所占比例为10.20%,较1988年下降了近一半,中医诊疗量
较1988年也有较大滑坡。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药资源与利用
明显高于农村卫生室。从中医人力资源上看,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平均
每站有中医1.45人,相当于村卫生室的3倍。
  另一方面,中医是对实践能力要求极高的医学,目前普遍缺乏临
床专家,特别在农村,高水平的中医更少,临床疗效较难保证,直接
影响了农村居民对中医药的信任度。
  陈珞珈指出,我们一直认为中医药的根基在农村,但现在农村的
中医药阵地在慢慢缩小,这一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农村大力发展
中医药,遏制中医药在农村中滑坡的势头,是需要我们立即着手去做
的。
               3  民族医医院大夫比患者多
  在会上,陈珞珈给大家算了一笔账:2001年我国共有民族医医院
135所,设置床位4821张,平均每院36张,共有人员7533人,平均每
院56人。而2001年民族医医院院均年门急诊只有1.96万人次,日均54
人次。56个大夫,54个患者,大夫比患者多,民族医医院普遍经济拮
据,发展“举步维艰”也就不足为奇。
  他指出,我国民族医医院的人力资源在总量不足的情况下,还存
在着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医院之间差别较大的现状。最大的西藏自
治区藏医院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中蒙医院,接近内地3家中医院的规模,
但绝大部分民族医医院只相当于内地门诊部或诊所的规模。
  让人欣慰的是,民族医医院民族医药人员比例高,每4个医生中
有3个是民医医生,只有1个是西医医生,在6个药剂科人员中,有5个
是民族药人员,这说明民族医药特色仍然非常浓郁。
                 4  个体诊所中医占“半壁江山”
  本次调查共涉及257个个体诊所及这些诊所的433名个体开业医生。
在这433人中,有48%是中医,而且个体诊所的中医医生具有医师以
上职称的人数远高于西医医生,约占80%。
  陈珞珈认为,这提示个体诊所内中医医生的素质并不低,其队伍
补充来源主要为国有医院和卫生院的退休医生及一部分未找到医院就
业岗位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在诊疗人次中,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占到了
个体诊所诊疗量的2/3。个体诊所主要用中药,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
的73.61%。另外,2001年我国医院平均每1门诊人次费用为136.47元,
而个体诊所仅为40元,说明个体诊所有其市场定位和生存空间,是中
医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
  个体诊所承担了相当份额的中医服务量,而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因此,课题组提出,个体诊所在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农村中医服务中
的作用不可忽视,对其应鼓励、引导、规范、管理,不应抱有传统偏
见、歧视或放任不管。
                   5  专科医院市场竞争力更强
  调查显示,相比于综合性中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在中医诊疗量
和中医特色方面均占优势。
  专科与综合相比,中医人员占全院医生的比例未见明显差别,但
无论是中医年诊疗人次、中医年治疗出院人数、中药收入比例及饮片
的使用率,中医专科医院均优于综合性中医医院。课题组提出,这与
医院的人员构成有关。中医专科医院的中医大多是中壮年,一般情况
下,这个年龄段的医生在临床经验与专科独特技能方面,较其他年龄
段更有优势。而综合中医院中医中35%是年轻中医,还须培养和提高。
同时,几乎所有中医专科医院都牢牢抓住一两个专科专病,市场定位
准确,中医疗效明显,能够赢得患者信任。而且这些医院规模较小,
平均每院仅有39名医生,体制创新,机制灵活,经济效益较好,在医
疗市场中自然较有竞争力。  
原载《健康报》2003年9月4日



兰心 | 2004-1-15 12: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悟“双选会” ____双选,双方都不愿选中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兰心在 2004/01/15 01:18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难经难2004/01/15 02:36am 发表的内容:
这种情况是中医自找的。是现在中医教育的必然结果。一个读了半本《内经》不中不西的医生什么事都干不了,那个老板会要?
中醫的現狀是有一些不讓人樂觀的方面。但我認為中醫的發展更需要一批腳踏實地的人去努力改善。光坐在那裡唉聲嘆氣﹐怨天尤人﹐有什麼用呢﹖根本就于事無補。
我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發奮圖強﹐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振興中醫﹐這才是正確的方法。我認識的中醫中有做省領導的(請注意他是中醫出身)﹐有做校長的﹐有被邀請出國講學工作的﹐而他們都才四十出頭﹐年富力強﹔也有的自己開藥廠﹔還有一個專用傷寒方肝病的專家﹐他賣了一個專利就是三百萬。
是金子在那裡都會發光﹗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向他們學習﹖自己有真本事還怕餓死嗎﹖
匿名| 2004-1-15 13:09:02

感悟“双选会” ____双选,双方都不愿选中医

话虽这么说,人活世上,还是得要衣食住行吧?一个两个出类拔萃的代表,反映不了基层中医的窘迫现状。没有一个相对平稳的大环境,温饱问题也得不到解决,或者明摆着比同等级的西医生们待遇低,人才就会大量流失。
怨天尤人固然不好,但拒不承认现状更糟。
怨天尤人的人群里,或者会出现一两个能进入实践的,想改变现状的人,比如当年的中国革命,而拒不承认的人群里,绝出不了毛泽东。
兰心 | 2004-1-15 13: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悟“双选会” ____双选,双方都不愿选中医

只要是能“進入實踐的”都好﹐最怕的就是光報怨不實踐。
匿名| 2004-1-15 13:44:51

感悟“双选会” ____双选,双方都不愿选中医

术业有专攻,人各有所长,中医做实践的人太多太多,肯正视缺点的有几个?
耗子就是负责揭露劣根性的。
鲁迅先生有参加中国革命吗?他拿过一天枪吗?或者他发明过任何先进的东西吗?
他只不过写,骂,嘲讽而已。
他的作用,你能小看吗?:)
兰心 | 2004-1-15 13: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悟“双选会” ____双选,双方都不愿选中医

況且﹐不報怨光實踐的人當中也是可以出“毛澤東”嗎.毛澤東當年在陝北的時
候也沒有怨天尤人,灰心喪氣嗎.
匿名| 2004-1-15 13:49:29

感悟“双选会” ____双选,双方都不愿选中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班竹枝在 2004/01/15 01:52pm 第 1 次编辑]

不错,不过他在湖南师大的时候,可是只会怨天尤人骂政府哦,不过他没有灰心而已。
所以我说怨天尤人的人群里,有可能出现毛泽东,总有不灰心的。
但是满清政府的保皇派,就绝对出不了毛泽东,哪怕他才高八斗,这是认识问题。
比如辜鸿铭,大&师级的人物,毛泽东在学问上是万万不及的,却居然拥护小脚和纳妾!
兰心 | 2004-1-15 13: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悟“双选会” ____双选,双方都不愿选中医


“中醫做實踐的人太多太多”
真是那樣就不用愁了。
“耗子就是負責揭露劣根性的。”
這是一件好事情。你們不要誤解﹐我從來也不認為中醫是完美的﹐我認為任何是都
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即要看到不足﹐也要看到希望。
至於魯迅﹐說良心話﹐我一點也不喜歡他﹐不管他有多高的才華﹐但為人太刻薄。

兰心 | 2004-1-15 14: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悟“双选会” ____双选,双方都不愿选中医

“不過他在湖南師大的時候,可是只會怨天尤人罵政府哦,不過他沒有灰心而已。”
  所以我說僅僅抱怨沒有﹐必須要發奮圖強﹐做些實事才能改變現狀。
沐天翔 | 2004-1-16 14: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悟“双选会” ____双选,双方都不愿选中医

估计这样下去不久,我们要学中医,真的要去国外学了!
而中医教育的体制还是这样的话,中医的根基必然会进一步薄弱,中医也必然会被人越来越看不起!而越来越多的人也将在这越扩越大的中医药大学里浪费自己宝贵的青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