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驳呓语纯中医的贡献和长处

[复制链接]
牛道士 | 2004-8-5 11: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驳呓语纯中医的贡献和长处

下面引用由秉烛之明2004/08/05 09:12am 发表的内容:
怪不得有好心的网友提醒川同网看看逻辑学。川同网的逻辑似乎有点混乱。
这些不中不西的医院被兼并是必然的,于中医何干。
中医院被西医院兼并、中医院向西医院转换的趋势难道于中医无干?
我看逻辑似乎有点混乱的是[秉烛之明]才对。
军民软件 | 2004-8-5 21: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驳呓语纯中医的贡献和长处

牛道又在偷换概念
人家说的“与中医无关”,是指其责任不是中医造成的,而牛道的”无关“却将其泛化为事物的普遍联系,按照牛道的说法,不但和中医有关,而且跟宇宙间的一切都或多或少的有关系。
川耗子 | 2004-8-5 21: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驳呓语纯中医的贡献和长处

[这个贴子最后由川耗子在 2004/08/05 09:33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秉烛之明2004/08/05 09:12am 发表的内容:
川同网是否回复太多,脑子有点混乱了。
秉烛言中医不亡的基础是其“效简便廉”。这与是否吃张仲景的方子没有什么关系吧?
秉烛还言,亡的是不中用的中医师。这与中医院被兼并的事实矛盾吗?
怪不得有好心的网友 ...
我有点搞不懂,请教老秉,中医既然“效简便廉”,为什么国人不去选择中医为主的方法治病,如果国人是选择中医为主治疗疾病,为什么中医院又办不走,还要被人兼并?
牛道士 | 2004-8-6 12: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驳呓语纯中医的贡献和长处

下面引用由军民软件2004/08/05 09:07pm 发表的内容:
牛道又在偷换概念
人家说的“与中医无关”,是指其责任不是中医造成的,而牛道的”无关“却将其泛化为事物的普遍联系,按照牛道的说法,不但和中医有关,而且跟宇宙间的一切都或多或少的有关系。
昏!你竟然会认为我在诡辩。?????
大脑有问题啊?
军民软件 | 2004-8-6 12: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驳呓语纯中医的贡献和长处

不是大脑是牛脑
秉烛之明 | 2004-8-7 10: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驳呓语纯中医的贡献和长处

下面引用由牛道士2004/08/05 11:09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院被西医院兼并、中医院向西医院转换的趋势难道于中医无干?
我看逻辑似乎有点混乱的是才对。
概念明确是逻辑清晰的前提。
秉烛这里使用的中医是指按中医理论(即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指导下的临床诊疗活动。
不知牛同网所用中医一词的含义与此相近否?
现在中医院少有人用上述中医理论指导临床活动了。这样的中医院被兼并与中医并无干。
实际上,中医是一项典型的个体劳动。一个中医师是否为出色的中医师,更多地与他自己是否掌握中医理论与技术有关,而与他是否在医院,是否在高级如三甲医院并无太多关系。
秉烛以为,在这个意义上,按照西医医院模式组建的中医院从一开始就不适合中医的发展。这样的不中不西的医院被兼并是早晚的事。
秉烛之明 | 2004-8-7 10: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驳呓语纯中医的贡献和长处

下面引用由川耗子2004/08/05 09:29pm 发表的内容:
我有点搞不懂,请教老秉,中医既然“效简便廉”,为什么国人不去选择中医为主的方法治病,如果国人是选择中医为主治疗疾病,为什么中医院又办不走,还要被人兼并?
秉烛认同目前医药界以西医为主体的表述。而造成这个状态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不是某一个因素所左右的,而是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是否可以日后另开版讨论。
川同网给出的通讯地址表明,川同网在一家中医院里工作。显然在多年中医院工作中,川同网或者视而不见,或者没有机会见到能够“效简便廉”治病的中医。
秉烛为此而感到悲哀,也大致能够理解川同网对中医态度的背景原因了。
这一事例也正说明,现在的中医院被兼并与中医无干。
只是希望川同网能有机缘见到好中医。另外建议川同网找一下治疗非典的资料,或许可以见见中医的效简便廉。
川耗子 | 2004-8-7 20: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驳呓语纯中医的贡献和长处


"只是希望川同网能有机缘见到好中医。另外建议川同网找一下治疗非典的资料,或许可以见见中医的效简便廉。"

以下这篇文章是我很久以前发表在该论坛"的陈年老窖",一开始我就觉得中医治"非典"是在按西医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所以别以为中医在治"非典"中表现有多么辉煌,纯粹是我们的中医权威们(包括邓铁涛老权威)在用西医理论指导中医用药,或者说没按"中医理论(即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指导""非典"的治疗,可居然还有很多象老秉这样的"好中医"在为中医在"非典"中的表现沾沾自喜.让人担忧啊!文章有点长,老秉如有兴趣,就慢慢读吧!欢迎赐教.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目前发现的新病种,几天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才确认,是由一种变异的冠状病毒所引起。由于中西医对这种病的治疗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给中医发挥特长提供了显山露水的机会。结果中医药在预防“非典”方面的确如人们所了解的那样,显出了令人信服的效果,WHO专家詹姆斯震博士在广东省中医院视察时,当得知“平均退烧时间缩短为7天,住院时间为18天左右”,他高兴地说“这一经验值得研究学习”,如果这种经验上升至常规治疗,那他对世界其它地方在防治非典型肺炎方面将会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4月9日)。然而,仔细一想,当"中医"治病效果愈是明显的时候,愈显得和中医的理论有冲突,试以这次防治非典型肺炎这一实例做一分析:
1.北京、四川等地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出的一些防治方案可以看出,中医专家们一致把“非典”归为中医“温(热)病”的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热毒痰瘀,壅阻肺络,热盛邪实,湿邪内蕴,耗气伤阴,甚则出现气急喘脱的危象。首选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作为诊治手段。从理论上讲,不管中医还是西医,一个病(证)只要病因明确,诊断准确,治愈它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中医更是明确主张,在治病时“审因求证,辨证论治”,达到了这个要求,这个病就会百分之百的被治愈。这次防治“非典”,中医专家们对这个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的确认都是非常一致的,从理论上讲,治愈这个“世纪瘟疫”应该是“效如桴鼓”。但实际情况是,中药只是对“非典”的防治有明显的效果,并不能把它根治(至少目前如此)。为什么会出现理论治愈,实际不愈的矛盾现象呢?这是因为把所有的致病因素,发病机理,疾病转归和预后等都规定在经典和前人指定的框框之内。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等等都用这个“框框”之内的理论去解释。而事实上,任何疾病都不可能按照人们的意志去变化。显然,“非典”(包括其它很多病证)的致病原因已超过了中医病因学所认识的范畴,“效”而不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实这次防治“非典”,中医和西医都是在没有搞清楚病因的性情况下进行的,西医却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凭借防治其它传染病的共用理论,很快掌握了其一般规律,虽然 没有找到它的病因,依然使得不少病人康复痊愈。中医本来就“不存在”发病原因和机理不明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在这方面作更深入的研讨,很容易陶醉于“效”而不愈的层面上,根本就没有考虑如何从纯中医理论角度来提高对“非典”的进一步认识,而只是凭经验用中药去进行治疗。象这样理论上的原地踏步,如何能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对 “非典” 的疗效呢?“中医疫病学”(暂切这样称呼)又如何发展壮大得起来?西医则不然,虽然可以治愈这种病,但它的真正的致病原因必须找到,所以开展了世界性的大会战,这不仅可望从根本上解决“非典”的危害,还会极大推动现代传染病学的突飞猛进。
2.中华中医药学会及一些地区制定了预防“非典”的中药推荐方,这就意味着,全国人民或地方成千上万的人民共用一首方。说它无效吧,专家学者把这些方的组成、作用、防病机理分析得头头是道,人民群众更是趋之若骛,深信不疑。但是从中医专业角度讲,这一举措又和中医理论产生了严重的冲突。不错,中医历来强调防重于治,高明的医生(上工)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治”就必须辨证,包括弄清“未病”可能发展成“已病”的病因、人的个体差异、地方环境不同、季节气候变化……等都是中医治病时医生考虑的因素,处方时根据辨证的结果,处以不同的方剂。现在可好,一首处方让千万人“通吃”,难道这不是中医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如果我们还不把解决中医理论的重大缺陷摆到非常重要的位置,还是那样墨守陈规,对中医药在临床上产生的实际效果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我们又何以去取信于别人呢?想想过去,明朝吴又可按常规治疗“疫病”疗效不好时,他都敢有创新思维,提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基本上抛弃了“六淫”致疫的论调,可以说是为“中医疫病学”的形成提供了一个重大转折机遇,然而,我们并没有把握住这个机遇。也许吴又可属“无名小辈”,他的“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纯是叛经离道;也许是因为现代人有了“微生物”致疫说法,我们就要标新立异,保持“特色”,不肯承认前人已结论,后人已证实的生物致疫这一客观事实呢。就连我们现在对“非典”的认识都还留恋在“六淫”的范畴,而对生物致疫依然是羞羞答答,讳莫如深。如果不突破这一点,中医的疫病学就不可能有实质进展。
我一直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完备的理论,是一种不发展(或发展跟不上实际)的理论。先前我以为持这种观点的只有我等一小撮现代“激进”分子,遭人攻击时,总免不了“心虚”而“惶惶然”。近读吴又可《温疫论》,总算傍到了一位“老大爷”,也实实在在体会到老中医们告诫温习古书的好处。吴又可是这样说的:“嗟乎!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书,原无明论,是以投剂不效,医者彷皇无措,病者日近危笃,病愈急,投药愈乱,不死于病,乃死于医,不死于医,乃死于圣经之遗亡也。吁!千载以来,何生民不幸如此。”中医理论的不完备,思想的保守僵化,给中医和民众带来的深重危害由此可见一斑。有了古人这张门面,我们为中医之忧而忧大放“厥词”时,底气也足得多了。
   
作者单位及通讯址:四川遂宁市中医院(和平路111号)
电子信箱:zy0525@vip.sina.com
牛道士 | 2004-8-7 20: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驳呓语纯中医的贡献和长处

[这个贴子最后由牛道士在 2004/08/07 09:00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秉烛之明2004/08/07 10:23am 发表的内容:
秉烛这里使用的中医是指按中医理论(即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指导下的临床诊疗活动。
现在中医院少有人用上述中医理论指导临床活动了。这样的中医院被兼并与中医并无干。
你的意思是只有纯中医才算中医吗?
你可否告诉我哪所中医院是真正的中医院?
军民软件 | 2004-8-7 22: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驳呓语纯中医的贡献和长处

中医和中医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如牛和牛棚一样
牛道又想偷换概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