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复制链接]
儒释道 | 2004-11-2 11: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回楼上的  资料已经收集,至于【是非】,还是要以学医为主,其他的事情不必挂心
糖糖 | 2004-11-2 13: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必须对您说,我现在使用的计算机,不是我家的计算机!我才能得以看见:中国中医药论坛!
糖糖 | 2004-11-2 17: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1/02 09:17pm 第 3 次编辑]

   尝读喻西昌书,有曰迩来习医者众,医学愈荒,无方之书全不考究,有方之书奉为灵宝云云。 可知吾侪之学问,全在乎无方之书为根本也。然而典坟具在,蕴奥良多,何以考之,何以究之哉? 聊纪数则,以为引伸之鉴。
  读书须看反面   同一难产,而有虚实之别,补气之方反从瘦胎饮悟出。故凡 前贤议论,必明其正义,又必于反面构思,方不为其所囿。可见读书不可独泥于正面也。读书须悟 对面赵养葵水火论曰:世人皆曰金生水,而予独曰水生金。夫肺出气也,肾纳气也,凡气从脐下逆 奔而上者,此肾虚不能纳气归元也。毋徒从事于肺,或壮水之主,益水之源,肺向水中生矣。列按: 水生金,乃金生水之对面也。世人但知其一面,而不知又有处彼一面。凡此之类,自在人善悟之耳!
  读书须识正旨 《素问 通评虚实论》曰:“帝曰:肠澼便血何如?岐伯曰:身热则死,寒则生。 ”吴鹤皋注云:身热则血败,而孤阳独存,故死。列按肠澼便血之身热有三:一则表邪下陷于阳明, 药中加葛根,胃气得升即愈;一则阴盛格阳,虽为危候,亦有用温药而得生者;惟阴气已竭之身热, 于法不治。吴鹤皋但注得孤阳独存,可知阳陷与格阳不在此例也,苟使泥于吴注,几疑此症惟有孤阳 独存矣,并疑凡身热者皆死矣。故曰读书须识正旨。  
    读书必须汇参 李念莪《肿胀论》,引《内经》实胀四条,虚胀二条,寒胀三条,热胀一条。又 五运六气各有肿胀。然有提其纲者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曰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聚水也。又 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可见诸经皆有肿胀,无不由于脾,肺肾三者。列按: 今医之各有所偏者,因看书时不能参考异同,以致囿于一说,遂为成见。张路玉《医通》凡例曰:从 古立言,止就一端而论。诚哉,是言也。故引此以为读书必须汇参之法。  
    读书须立主见 《景岳全书》关格门,历引经文而曰:关格一证,《内经》本言脉体,以明阴阳离 绝之危证。又历辨越人以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及仲景,叔和,东垣等, 以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之非。而独创论曰:人迎察六腑之阳,格阳者阴格 于阳也;气口盛至四倍以上,此元阴无主,故曰关阴,关阴者阳关于阴也。若人迎,寸口具盛至四倍 以上,且大且数,此阴阳相离,故各关格也。总由伤肾伤精,阳不守舍,虽与劳损症不同,实即劳损 之别名也。列按:关格二字,诸先哲久已相传为下关上格矣,一旦独辟为阴阳离绝之脉证,不囿于要 相传旧说。观此可以开我侪自立主见之一助。
  读书必须隅反 王损庵曰:《内经》言温疟在脏者,止以风寒中一肾;言瘅疟者,止以肺素有热。 然冬令之寒,既得以中于肾,则其余令气之邪,又宁无入客于所属之脏者?既肺本气之热为疟,则四 脏之气郁而为热者,又宁不似肺之为疟乎?此殆举一可以三隅反也。列按:《内经》止说得冬令之寒, 而损庵即于冬令推到春,夏,秋令气之邪;《内经》止说得肺素有热,而损庵即于肺脏推到心,肝, 脾,肾。可见读书贵乎隅反,不可固执一说也。
   读书须善比例 喻嘉言治金鉴一案曰:观其阳症阴症混在一区,与两感伤寒无异,仲景不立治法, 然曰发表攻里,本是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两解其在表阴阳之邪;附子泻心汤,两解其在里阴阳之邪而 愈。列按:春温之症,本无两感,嘉言以其病情同于两感,而即以仲景之方比例治之,真所谓活法在 人,今人厅疾甚多,治法宜从权变,故引以为比例之法。
 
   读书须剔错处 王安道《内伤余议》曰:东垣《内外伤辨》有曰:饮食劳倦伤而内热者,乃阴火乘 其坤土也。又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惟宜温药以补元气而泻火邪。《内经》曰:温能除大热耳!按 “阴火”二字,《灵》,《素》,《难经》未尝言,而东垣每每言之。又劳者温之,所以调其饮食,适 其起居,澄心息虑,以待其真气之复常也。《今东垣谓宜温药补元 气而泻火邪,又易损者益之为损者温之,又以温能除大热,为《内经》所云,而遍考《内经》并无此语 ,此亦不能无疑者也。列按:东垣乃医贤中翘楚,尚有舛错《内经》之处,况其他书哉?读书者岂可苟 焉从事哉?故引此以为一鉴。
  读书须汰衍说 张会卿曰:疟疾一证,《内经》言已详尽,后世议论烦多,反滋疑贰。兹举陈氏三因 之说,以见其概。如内因五脏之疟,在《内经》所言,不过为邪在何经之辨,原非谓七情所伤也:再 若不内外因,或以疟邪乱神,因致狂言似鬼者有之,岂鬼祟果能为疟乎?至若胃疟,既云饮食,明是内伤,且凡先因于疟,而后滞于食者有之,未有不因乎外邪,而单有食疟者也。陈氏之说,既以三因 立论,故不得不敷衍其说。不知响影之淡,不但无益,而且乱人意见。列按:此类之衍说甚多,如士材之《诊家正眼》,每脉中必以寸,关,尺为主病,甚至将迟火衰。夫三部之脉,数则倶数,迟则倶迟 ,如何提出一部之独迟独数以为主病乎?此亦景岳所谓敷衍其说也。诸如此类,不可为其所惑。
  
    读书须辨讹字 喻嘉言《秋燥论》曰:《生气通天论》谓秋伤于燥,误传伤燥为伤湿。解者竟指燥为 湿病,遂至经旨不明。列按:此一字之讹,而有毫厘千里之谬。诸书中传写讹字者自须具眼。《吴医汇讲》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11&topic=149&show=175
开始学医 | 2004-11-2 18: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楼上之言善哉。
糖糖 | 2004-11-2 22: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1/02 10:57pm 第 2 次编辑]

        实用气功网:气功治病
   http://hk.geocities.com/qigonghk/
     中华内外丹功网站:传播中华文化、济世救人
   http://www.tankung.org/keelung/index.html
儒释道 | 2004-11-3 10: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糖糖辛苦了  去紫专看看
糖糖 | 2004-11-3 10: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紫极先生在民间中医的帖子,我最近都大略看完了,我觉得:问他对癌症的看法,已属多余,因为,他已经在我还没问以前,就已言及!
糖糖 | 2004-11-3 10: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我必须要对您说,当我还没有,看见您的帖子之前的五分钟内,将「紫极‧‧言及」打字上去!
糖糖 | 2004-11-3 11: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1/03 07:52pm 第 6 次编辑]

                  转载:小心!信用卡
    「如果能够一了百了,就不用再为钱烦恼… …」两个月前,阿裕〈小名〉留下一纸短笺,吞下一个月份安眠药,在加护病房里一躺二十天不醒,这是阿裕第二次自杀。第一次吞药时,阿裕选在远离家人的地方,被救醒,医生判定他患有重度忧郁症。第二次再自杀,阿裕差点没救,出院之时,瘦得只剩皮包骨。阿裕出院至今已经一个多月没踏出过家门,阿裕的姊姊说:「可能是怕银行找到,让他不敢出门!」
  八十多万元的负债,已毁了才三十岁的阿裕。他曾经有过十多张信用卡、现金卡,卡片让他买了车子、房子。拿到人生第一张信用卡,阿裕的人生开始不一样,但短短八年,他却耗尽了所有。
  ㄧ九九六年,银行大打「终身免年费」,一举将信用卡发卡量推上一千万张关卡。当年发卡量以将近五○%的惊人速度成长。到了今年八月,信用卡发卡量已经是当年的五倍以上。
  当年二十二岁的阿裕躬逢其盛,才刚出社会工作不到一年,他办了生命中第一张信用卡,去年底,阿裕陆续接到银行催缴电话,也收到存证信函,被债务逼得只好寻死。「他的结打不开,永远也没办法振作」阿裕的姐姐说,如果当初债务能及时止血,阿裕或许不会这么惨。现在阿裕是不是有机会重新来过,家人不敢奢望,只求有一天他能振作起来,人生不要在三十岁就玩完!
  阿裕并不是因为信用卡,消费过了头而被逼得选择轻生的唯一案例。
  十一月十七日,一位青年上吊自杀,身上留给家人的一封简短字笺,道出他刷爆了五家银行的信用卡,因为无法承受欠债压力,只好选择自我了断。
  十一月十八日,一位大二女学生,因为还不出三万元的现金卡债务,被银行委托的财务公司催讨,受不了而吃安眠药自杀。虽然送医无大碍,不过她还是选择休学,才二十岁的生命蒙上阴影。
  
  人的生命,为什么会被一张小小的塑料卡片击垮?又是什么样的一股狂潮让这些卡片数量不断爆增,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当借钱、欠债成为社会中的常态,甚至一些经济条件才刚在起步阶段的年轻人把借钱视为正常,面临信用卡循环信用、现金卡利息高达一三%到二○%的条件下,一个个血淋淋的案例,也诉说着借钱的后遗症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发生。
   「……我儿子一直乱花钱,借钱又没办法还,怎么跟他说都不听,现在我愿意帮他还掉这三万多块,可是拜托你们把他的额度关起来,不要再借钱给他了……」
  在过去,一般老百姓很少有写信给银行的经验;现在,银行负责人说「几乎每天都会收到类似的信」。拜托、求情,有一堆无助的母亲,她们写到金融局或是银行的信件,泣诉的都是无法偿债的压力以及管不动孩子的无奈。
  信件中提到的「借钱」,指的是在短短三年内向银行借贷的金额超过一千四百五十三亿元的现金卡,以及信用卡的循环利息借贷方式。强调申请容易、还钱轻松的现金卡,这几年成为手头紧的人最常用的借钱管道之一;再加上使用信用卡循环利息的金额近五年来成长了一五一%,借钱,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习惯」。
  根据金融局今年八月份统计,目前现金卡发卡量达三百八十多万张,其中有一五‧四%发给二十四岁以下的年轻人。另外,根据中华银行针对该行现金卡客户所作的分析,近三五%持卡人介于二十到二十九岁,约三三%介于三十到三十九岁。这显示,三十九岁以下的人是使用现金卡的大宗;而从学位来看,约五八%的持卡者是高中职学位。
  
    金钱丰厚,是银行业者一窝蜂抢进现金卡的因素,短短三年吸引三十一家银行进入这个市场;过去奄奄一息的银行靠着现金卡大翻身,抢第一的万泰银行在八十九年惨赔三十七亿元,今年提存前竟然可以赚到八十亿元,就是靠现金卡这个「救命恩人」。
 
   借钱和还债,都是教科书很少教的一堂课。借钱的成本包括本金、利息,但是从活生生的案例来看,隐性成本却包含了家庭、亲人、朋友、工作、健康,还有信用纪录。而用结束生命来躲避债务的方式,使得借钱的「成本」除了利息负担之外,多了心神不宁、作息错乱,甚至于更严重的是威胁到可贵的生命。
   这些「成本」,不会在银行的DM上,也不会在申请信用卡、现金卡的契约书上写清楚;在消费的欢乐气氛中,也不会知道这些隐性的成本,在刷卡、借钱的那一剎那,已经开始发生了。
  
   当借钱面临偿债压力而四处躲避,或是被催债时人格受损,此时再回想现金卡广告—— 借钱是一种很好的行为,不禁会怀疑,还不起钱时,还能「抬头挺胸,理直气壮」吗?
  
   有人说:不看为广告或DM上必须有警告语,反倒是考虑要求银行不要在费用名目上玩花样,忠实、明白的揭露详细借贷条件及所有费用,不要挖火坑让消费者跳。
糖糖 | 2004-11-4 12: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太极草堂
        http://www.taijicao.com/taiji-1.htm
     【杨式太极拳,将阴阳融汇于行功走架之中,实为传统文化瑰宝之奇葩。在杨式太极拳百余年承传过程中,一脉完整继承了神意气运行规律和各种秘传,甚为难能可贵。
     该门派传人魏树人老师,不仅继承了其绝技,在数十年探研揣摩、挖掘整理基础上推陈出新,使之又有长足发展。为了广布太极善缘,魏老师不避年至耄耋,着书传徒,为各界太极拳爱好者答疑解难,辛勤备至、呕心沥血,一片心可昭世人。因杨式太极拳夙以神意气行拳,重意不重形,非口传心授殊难领悟,单纯以文字形式很难全面表现其神意气之奥妙,从而给广泛传播造成诸多不便。‧‧‧‧】
     从您六岁,就学会这种太极拳来看,您的悟性之好,与传统文化因缘之深,自不待言!天生就是适合念中医的人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