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1
2
3
4
5
/ 5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复制链接]
糖糖
|
2004-8-30 13: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08/30 01:57pm 第 6 次编辑]
首先,我并没有说,中医,是建立在道家基础上啊! 未来,至少,我也会取自此书:很多的文言文举证,以此详细地说明:道家、道教与中医,这三者的因缘,只要,读者愿意看的话!
而【中医,受到道家、道教,这种「影响最深」的因缘!甚至,我可以说:不懂道家、道教,就要懂,全部的中医,不可能!抽去了,道家、道教成分,中医的范畴,至少,就要被挖去,三分之一!】这是个,千真万确的事实,无法作假!您以为,我未来,所引述的文言文资料,著者,会是个道教徒吗?他当然不是,但是,他是个对古文化,富有极深造诣的现代研究学者!书中,有太多的文言文举证!来说明:不懂道家、道教,就要懂,全部的中医,不可能!抽去了,道家、道教成分,中医的范畴,至少,就要被挖去三分之一!!
其次,我并没有提出:《看到阴阳五行就是周易,道德经!》这样的说法!您是从,我的哪个文句中,得来这种印象?我未来,会引用很多的文言文举证,说明,我并没有提出:《看到阴阳五行,就是周易、道德经!》这样的说法!而且,我未来,至少,会取很多的文言文举证,以此,来详细地说明,这两者的因缘!
但是,有一件事,必须先说明:在读我,这一系列篇章的时候,请将时空,回到古代,先暂且不要去,处处以现代人的观点,来评价古代!请还给我,一个最单纯的「古代文言文情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糖糖
|
2004-8-30 14: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08/31 11:54pm 第 6 次编辑]
在此,我将内容,再更正如下:老实地说,当我看到了,您的这段话,第三楼有关 :传统文化的议题,我就觉得,我现在,就很有必要,多告诉您,有关非医学,及医学的传统文化素养!http://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1547&show=0
而且,您在学医之时,如果,这些传统文化素养,都没有,我很怕:纵管您学医,学了一辈子,就只能,抓到它的树叶,得不到它的根枝!您只能,得到它的枝微末节,却得不到,它的精髓!您有根,可以生出树叶,但是,您有树叶,不一定有根枝!这个比喻,等到我未来,引了很多的文言文,以此,来跟您详细说明,您就会知道,我这个比喻的意含!
以下,我取了,一则实例,以它成为,我这一系列的开端:有一位青年,极为愿意学玉,因此,他就去跟,一位老师学玉,第一次上课,老师,就让此人,手捏着一块玉,来授课!可是,这个老师,第一次上课,却都不谈,与玉有关的话题,而谈其它的传统文化,就这样授课了,不知有多少天,这位年轻人,当然会忧心如焚:我是要学玉,又不是来听您,讲这些,「与玉无关的其它传统文化话题」!这一天,老师还是让此人,手捏着一块玉,开始又要讲起,「与玉无关的其它传统文化话题」!这位年轻人,就开始叫起来:「老师,您给我的手上这块,不是玉!」老师说:「自现在起,可以学玉了!」
没有具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素养,不可能懂玉!学医,就是以此类推!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在当初,我会很,语重心长地对您说:「您有学中医,那么,我劝您,在学医之时,最好,也能具备有: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对它的正确理解、肯定、信受、及素养,如果,这些,您都完全没有,就要学好医,在我看来,绝对是,不可能!而且,您,在学医之时,极可能,也会有,怨憎会的苦痛!」
不过,我要先问您,您愿意,看我说起:「有关非医学,及医学的传统文化」吗? 而您看过了,就有了,您自己的观感,我极为欢迎您,上网提供给我!
因为今天,图书馆未开,所以,到了明天,我才能上,图书馆、书店买书,去借书,将它的详尽之文言文资料,甚至是网络数据,再取回来,以我的手,再重新,输入到网络上,给您看! 可是,现在,我面临了,非常重大的麻烦:那就是,中医,受到道家、道教,这种「影响最深」的因缘!甚至,我可以说:不懂道家、道教,就要懂,全部的中医,不可能! 而我所提供的数据中,会不只,谈到了道家、道教,还包括了,其它非医学,但与医学有关联的其它传统文化范畴!甚至是,单纯地非医学内容,及医学家的生平!
糖糖对慕容版主的回复:首先,我并没有说,中医,是建立在道家基础上啊! 未来,至少,我也会取自此书:很多的文言文举证,以此详细地说明:道家、道教与中医,这三者的因缘,只要,读者愿意看的话!
而【中医,受到道家、道教,这种「影响最深」的因缘!甚至,我可以说:不懂道家、道教,就要懂,全部的中医,不可能!】这是个,千真万确的事实,无法作假!您以为,我未来,所引述的文言文资料,著者,会是个道教徒吗?他当然不是,但是,他是个对古文化,富有极深造诣的现代研究学人!书中,有太多的文言文举证!来说明:不懂道家、道教,就要懂,全部的中医,不可能!
其次,我并没有提出:《看到阴阳五行就是周易,道德经!》这样的说法!您是从,我的哪个文句中,得来这种观感?我未来,会引很多的文言文举证,说明,我并没有提出:《看到阴阳五行,就是周易、道德经!》这样的说法!而且,我未来,至少,会取很多的文言文举证,以此,来详细地说明,这两者的因缘!
但是,有一件事,必须先说明:在读我,这一系列篇章的时候,请将时空,回到古代,先暂且不要去,处处以现代人的观点,来评价古代!请还给我,一个最单纯的「古代文言文情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8-30 22: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这个贴子最后由儒释道在 2004/08/30 10:59pm 第 2 次编辑]
五苓散讨论之一:
两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1桂枝?肉桂?
这是五苓散用药的一大疑点,桂枝通阳解表,肉桂升命门火以温水。伤寒在体,化热化水,此二味不离不弃。也正是《伤寒》《金匮》共用五苓散却有所不同的原因。
妙在桂枝/肉桂,使得五苓散的治疗范围扩大了不少,欲利水者用肉桂反则解表用桂枝。
2太阳经腑同证辨
都说五苓散是【太阳病,六七日,不传他经,而自传其腑】。如此以来,传变必然明显,病势颓然加剧。然则三焦为诸脏腑之廓,所谓直传其腑,五经不知,三焦焉能不察?
太阳经传变太阳腑,枢机便在三焦,显而易见:六经直传脏腑,枢机皆在三焦。
故此,凡三焦病,水道不通者,皆可用五苓散加减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2时50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8-30 22: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这个贴子最后由儒释道在 2004/08/30 11:00pm 第 1 次编辑]
五苓散讨论之二:
君臣之道
似乎五苓散中,没有君药,于是千百年来,各家各派,众说纷纭,然则罔度圣意者众,洞察真理者少。不才与此须当明言,
首先,何谓君臣佐使?
君者,帝王也,谋略之始,决断之终
臣者,宰相也,所谋者大,所识者广
佐者,辅佐也,工作实在,勤劳勇敢
使者,使节也,持一虎符,奔走天下
君与臣,当持一心。君贵在少而不在多。臣当随君心,但所谋更大,所识更广
佐之功,勤劳肯干,贵在专一而不杂。使之命,受之于君,而能纵横天下
臣药与君药,气味应相投,佐药之功专一,方能建立奇功,使药须当通行经络。
如果没有君王,那就是臣子的天下,如果诸位大臣能够“同气连枝,辅佐幼君”,也是未尝不可。此时佐使之臣,须当倍加用心。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2时52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8-30 22: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这个贴子最后由儒释道在 2004/08/30 11:01pm 第 1 次编辑]
五苓散:
猪苓黑色归肾,茯苓白色归肺。更有泽泻为使,泽上泻下,协同二苓奔走往来。欲调通水道用肉桂,欲解表发汗,用桂枝。佐药白朮,镇守中焦燥胃之湿。三焦本是“经病传腑”的枢机,中焦又是“利络三焦”的关键,白朮一心一意铸起堤坝,水到渠成。
用茯苓猪苓两位老臣携手并力,重用泽泻上下两使。外使桂枝通阳解表,或内使肉桂水火既济,重在佐药白朮,竟与两位老臣并列十六铢。
所谓“水之得以安流者,上为之提防也,得意长流者,水为之蒸动也,无水则火不附无火则水不行”——今用肉桂,水道得火,足以内循环,若用桂枝,则外发也。桂枝肉桂不可多,多饮热水有奇效,如此方为“既济”
重在堤坝以“安流”,故白朮燥湿之佐,与二苓等同十六铢
两位老臣【猪苓/茯苓】各十八铢,泽泻在此扮演两位使者的角色,上下分消,故用一两六铢,实则30铢,两位臣药共36铢,仍能制约两位泽泻使者。重用白朮镇守中焦,铸就堤坝,以防水患。还有一位小使者,桂枝或者肉桂,奔走相告。
不知各位看管是否看出了其中奥秘?
中华民族向来善于“治水”,只要遇见一位“明君”,那么这样严格的治水系统就能够“无往而不利”——这才是五苓散的秘密
没有君药其实不要紧,只要方剂本身的体系严谨,可以说就是“二九见龙在田”
古往今来,争论《五苓散》何为君药的人不少,他们都没有想到,这样的一个“治水班底”,需要一位明君的领导,就能治愈天下水患。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2时55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8-30 22: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故此,凡三焦病,水道不通者,皆可用五苓散加减
这是我上贴的言论,现在看来,我们需要为《五苓散》加减一味君药,如此,则三焦水患皆可治也。
推而广之,君臣佐使不全的方剂,只要观察 是治水 还是治金木火土,皆可三因制宜,加加减减!
西方的科学把人看成机械,东方的医学,把理法方药看成人类的社交活动,想必三皇五帝都是社交高手。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2时57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8-30 23: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五苓散讨论之三:
变化(一)用药
猪苓/茯苓/白术/苍术/泽泻/桂枝/肉桂/茵陈/栀子/大黄/甘草/人参/
猪苓:
·性味:甘、淡,寒。
·归经:肾、膀胱。
·功能:利水渗湿。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
茯苓:
·性味:甘、淡,平。
·归经:心、脾、肾。
·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主治:水肿;脾虚;心悸失眠。
白朮:
·性味:苦、甘,温。
·归经:脾、胃。
·功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脾胃气虚证;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气虚汗多;胎动不安。
苍术:
·性味:辛、苦,温。
·归经:脾、胃。
·功能:燥湿健脾,祛风湿。
·主治:湿滞中焦证;风湿痹证;外感风寒挟湿之表证。
泽泻:
·性味:甘、淡,寒。
·归经:肾、膀胱。
·功能:利水渗湿,泄热。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痰饮等。
桂枝:
·性味:辛、甘,温。
·归经:心、肺、膀胱。
·功能: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心悸。
肉桂:
·性味:辛、甘、热。
·归经:脾、肾、心、肝。
·功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主治:命门火衰;心腹冷痛;寒痹、阴疽、经闭痛经。
茵陈:
·性味:苦,微寒。
·归经:脾、胃、肝、胆。
·功能: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主治:黄疸;湿温、湿疹、湿疮。
栀子:
·性味:苦,寒。
·归经:心、肝、肺、胃、三焦。
·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热病烦闷;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疮疡肿毒。
大黄:
·性味:苦,寒。
·归经:脾、胃、大肠、肝、心。
·功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化瘀。
·主治:热结便秘;吐衄咯血,咽肿牙痛;热毒疮疡;瘀血证。
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心、肺、脾、胃。
·功能: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主治:心、脾气虚;痰多咳嗽;脘腹、四肢挛急作痛;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物、食物中毒等。
人参: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心、肺、脾。
·功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主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肺气虚;脾气虚;口渴、消渴;心悸、失眠。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3时10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8-30 23: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五苓散讨论之三:变化(二)变方
变方之一:
苍术易白朮
白朮苍术,性味归经皆相同,白朮: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
可见二者对于燥湿的功效相同,而白朮多健脾化内湿,苍术多祛外风湿。如果是内湿,可用白术,外湿可用苍术,一攻一守,如同桂枝肉桂之妙。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3时11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8-30 23: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变方之二:
茵陈五苓散
茵陈性味:苦,微寒。归经:脾、胃、肝、胆。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治:黄疸;湿温、湿疹、湿疮。
贵在苦寒而能入肝胆,于是因为水湿所致水不涵木,黄疸,肝郁胆积等证,能先利水后条达。
上方,先调五苓散,后用茵陈蒿为五苓散两倍。例如:
茵陈蒿30g 猪苓9g 茯苓9g 白术9g 泽泻15g 桂枝6g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3时12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8-30 2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变方之三:
茵陈蒿汤合五苓散
贵在栀子,利络三焦,大黄苦寒之品,本为黄疸第一方,若合五苓散,则水木相生,水清木华!
上方茵陈五苓散多用茵陈30g 如今若合茵陈蒿,则:
猪苓9g 茯苓9g 白术9g 泽泻15g 桂枝6g+茵陈蒿30g 大黄10g 栀子15g
不才初学,如此合剂尚须名家指点。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3时15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3
4
5
/ 5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