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复制链接]
儒释道 | 2004-8-30 23: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变方之四:
苓桂朮甘汤
上方乃是五苓散去猪苓泽泻,换甘草为使,何哉?
盖猪苓本向下,茯苓本向上,泽泻者上泽下泻,辅助二苓,今与此先去猪苓不向下,泽泻亦不可用矣。乃取甘草甘温之品与白朮共守中焦。
去猪苓通下之品,则需重用茯苓,桂枝亦重,为求其通。
仲景方: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朮甘 草各二两。
白朮在五苓散中,与二苓相同,用十八铢,今合甘草共四两,仍和茯苓等量。桂枝贵在其辛而能通下,重用之,可解无猪苓之苦。此方无泽泻上下贯通,固守中焦之意更加显著。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3时17分
儒释道 | 2004-8-30 23: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变方之五:
四君子汤
余尝谓五苓散:“二臣二使不见君,堤稳流长四海宁”如今桂枝换人参,不再通阳解表,意在“守元”。君臣佐使齐备,故曰君子。
在《局方》当中,参朮茯苓等分而用,何哉?
白朮甘草等分,如同苓桂朮甘汤,镇守中焦。今不再重用茯苓,盖人参君临天下,君臣合力,佐使敢不效命乎?故参朮茯苓草四味等分即可。
余窃思之,四君子汤意在守元,乃是《方剂学》补益剂第一方,何哉?
人参大补元气,白朮守之,甘草为之使,合以茯苓,则三焦之内皆通衢也!
此方重在“中正”,中正之后,方能变化,于是乎,六君子,加味,香砂等等辈出,愚虽不才,观其源流,盖五苓散也!五苓散治水之功臣,惜乎无君,今若有君,则君临天下,百态生平!无往而不利是也!
上有茵陈蒿汤合五苓散方,今思之,其水清木华者,服后所饮之水,也应较五苓散为多!
儒释道 | 2004-8-30 23: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落笔至此,不禁欣然:五苓散治水之功臣,得其明君,不由想起一人——李冰!
李冰之与都江堰,则被苍生,天府乃成!
四君子汤守元,就如同都江堰,留守巴蜀数千年,默默无闻却功德无量。巴蜀之水本来天成,今凭一堰治之,恰如李冰治水之能臣得遇明君,大展奇才。
回想五苓散之桂枝肉桂,不亦菀尔:桂枝通阳主外,肉桂流转水火,主内,桂枝是班超张骞,肉桂是苏秦张仪,妙哉妙哉!
非是不才罔度先贤,实是四史韬略了然于胸,今洞然五苓散之后,“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庞”所谓别开生面是也!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3时20分
儒释道 | 2004-8-30 23: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回味无穷……
窃思之,小儿必是苔薄白,脉浮无疑
茯苓甘草汤、猪苓汤辨:
《伤寒73》,茯苓甘草汤与五苓散,诸证相同,唯渴与不渴有别也。若不渴,水道未塞,泽泻猪苓调通之品不用!加生姜振阳,小便通,既利!药后饮水不必多,其见效也快!
茯苓甘草汤用茯苓二两,重用生姜三两,桂枝二两何哉?生姜假借君道,振阳通阳之后,一鼓作气,其病立消。白朮本是铸堤之品,今水道本通,只须“开闸泄洪”,故弃白朮,用甘草一两为使,稍加制约即可。生姜何能假借君道?盖水道已通,泽泻功成身退,大将军生姜奉命而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重用之,大用之,天下无敌!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3时22分
儒释道 | 2004-8-30 23: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各一两。
前三味自不必说,后边的阿胶,实则猪苓汤乃阳明方,阿胶代白朮,滑石代桂枝,阿胶守脏腑之海,滑石入阳明经却能利尿,妙哉!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23时25分
儒释道 | 2004-8-30 23: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从明天开始研究《补中益气汤》
三天不见 | 2004-8-31 18: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五苓散尚未弄好,还是回头来细细参详吧!无君药之说不知先生从何处得知,还望不吝赐教!
儒释道 | 2004-8-31 20: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下面引用由三天不见2004/08/31 06:47pm 发表的内容:
五苓散尚未弄好,还是回头来细细参详吧!无君药之说不知先生从何处得知,还望不吝赐教!
管理员兄弟请再看一遍这些帖子
儒释道 | 2004-9-1 00: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这个贴子最后由儒释道在 2004/09/01 01:00am 第 1 次编辑]

名方学习 (二)——补中益气汤
上文所言【五苓散】变方第五乃是【四君子汤】,今细察之,【四君子汤】实则更与【补中益气汤】为朋。故今日起,当细细研读李东垣之【补中益气汤】
[B]【儒释道自创补中益气汤歌括】
君子齐归俱生财
三人参朮两分身
黄芪一钱比金贵
橘麻柴草三五分
[/B]
诗解:
第一句:【补中益气汤】有【四君子】中三味,(参、朮、草)“齐归俱生财”各取黄芪、当归、橘皮、升麻、柴胡、谐音)
第二句:人参、白术各三分,当归身两分
第三句:黄芪补中益气,此处为君,人参以下皆须臣服
第三句:甘草五分,其余橘皮、升麻、柴胡取二三分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15时05分
慕容绍宗 | 2004-9-1 09: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建议儒释道,你的学医第二部分应该是中药,而不是方剂。中药不明先学方剂有未走先跑之感。
再一个就是学方剂不要被几大束缚住,中国人就是喜欢用几大来概括东西,最好打破这种腐朽的思想,真不知道这几大名方是哪位神仙概括的。
你学方剂的话,删补名医方论不错,你可以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