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复制链接]
儒释道 | 2004-9-5 12: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补中益气汤讨论之六:
深入
上师张景岳有云:
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佐白术以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气,且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相须之妙也。(古今明方医论) ——感谢广益中医先生转载。
儒释道 | 2004-9-5 12: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再谈橘皮桔梗
上师紫极先生所绘补中益气汤图,以生地黄养肾水,假借参芪归芍柴麻之功,以后天补先天,更有橘皮桔梗共用,奇正是也。橘皮是果实的外皮,保护、包含着果实,所主者,包容,收纳。桔梗的作用,类似于桂枝,其形状发散,和桂枝一样是植物的末梢,所主者,发散,分消。桔梗主动,橘皮主静,而又有同气相求。橘皮桔梗共同,即【陈】又【升】,此其妙一也。
尚有桔梗多入肺经,窃以为金为水母,是否因此引领参芪归芍之气血入于肾?
上师更有茯苓泻其“多余之水”,何哉?卫出下焦宣发上焦,卫气自为锅盖也!茯苓上达心经,得其“令”也,中走脾经与补中同道,终归于肾,淡则渗下,是为伏也。如此,“多余之水”可走州都而出焉。若能结合黄柏泻火,则可辅助茯苓上下条达,襄助生地,成交泰也。
============================
小子不才,不能知方药真意,不过略知大概尔,窃以此为【补中】之尾,实则千古圣方,安能日夜便解?
二○○四年九月五日星期日12时44分
yang2cf | 2004-9-8 21: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能治好人的病,才是学好中医的目的
今天的医案,舌上出血,胃/心火毒上攻,下泻急,里应用三黄汤加味症治.
儒释道 | 2004-9-8 21: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楼上的什么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