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1
2
3
4
5
/ 5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复制链接]
儒释道
|
2004-9-1 12: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我是通过学习方剂来掌握药理,所以您的第一个建议(先学药后学方)我正在做
何况理法方药,药是最后的一个——理对了,大方向就对,法对了小方向就对,方对了,就有效果,药对了,只是效果更快。
所以我是通过学习理法方,最后到药的
第二,关于【几大】问题,我总不能说《天下方剂尽网罗》吧?所以要以十大方剂为根基,当然,三七桂枝诸位老师曾经说《十大名方》名不副实,他们又给了十个名方
其实我讨论《五苓散》已经有五个变方,这样的话,实际上我是从十大方剂,引申到了50大方剂,可能更多,比如桂枝栀子 之类的方剂,《伤寒》就不下20个
所以我一开始就没有“就方论方”,没有被“十大”束缚住,请超哥哥不要为我担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9-1 20: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黄芪
·性味:甘,微温。
·归经:脾、肺。
·功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主治: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证;肺气虚、表虚自汗、气虚外感;浮肿、小便不利;疮疡内陷。
当归
·性味:甘、辛,温。
·归经:肝、心、脾。
·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主治:血虚证;血瘀证;痈疽疮疡;肠燥便秘。
柴胡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肝、胆。
·功能: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主治:寒热往来,感冒发热;肝郁气滞;气虚下陷。
橘皮
·性味:辛、苦,温。
·归经:脾、肺。
·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滞证;湿痰、寒痰咳嗽。
升麻
·性味:辛、甘,微寒。
·归经:肺、脾、胃、大肠。
·功能: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主治:风热头痛,麻疹不透;齿痛、口疮、咽痛;气虚下陷。
其余参朮草之药性见上【五苓散】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9-1 20: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黄芪能补中益气故为此方之君。白术甘草镇守中焦自不必说。当归生血行血,与黄芪补中益气遥相呼应。人参守元,贵在能双补气血,故为黄芪当归之使、气血之桥。陈皮颇能理气,于是乎,诸药补而不滞,清浊自辨,升降自如。妙哉升麻柴胡合用,同气相求,肝、胆、脾、肺、胃、大小肠皆得其清气。如此一来,投甘温补气血、升气通络、燥湿健中俱备。补且有升,气之有血,升而不外泄,补而不滞留,可谓“中正完体”。
方中黄芪一钱为君,当归两分佐之,纵观【当归补血汤】,正是五黄芪一当归,与此可谓对药。人参兼补气血,白朮镇守中焦故各取三分。甘草陈皮合七八分,较之升麻柴胡五六分为多。
黄芪为君,补中益气为先。当归为大臣,补血行血。人参为小臣,气血乃合。白朮等为佐使,燥湿健脾,气血有源,生生不息。甘草、陈皮补中且益气。升麻、柴胡诸脏腑皆得所养。
纵观此方,托名【补中益气汤】,实则补中为手段,益气为目的。“补”者,黄芪、当归、人参。“中”者白术、干草。所谓益气,无非是升麻升、柴胡散、陈皮“承”之,免其作乱。
今观【逍遥散】,也出自《局方》,也是取四君子中三味(朮、苓、草),也有柴胡、当归,更以之为君臣。窃以为李东垣取【逍遥散】,舍芍药茯苓易黄芪人参,谓之气血双补而不“摇”,陈皮升麻合柴胡,补中不滞、益气不乱。
案头书籍,翻来覆去,似乎【补中】之外,又见【归脾】。【四君子】加黄芪,为【归脾】大概。严用和身在宋代,得【君子】真传乎?窃以为李东垣擅用黄芪当归为【当归补血汤】,而后又能在【归脾】之外,仿【逍遥散】用柴胡,加升麻、陈皮,益气而不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9-1 20: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嗟夫:《十大名方妙用》系列。并未说明【补中】源流,不才特此考之:自《局方》【四君子】、【六君子】之始,【逍遥】取其三味,当归生血行血谓之逍,柴胡散气、芍药平抑谓之遥。严氏素有《济生》之心,取【四君子】加黄芪为【归脾】,李东垣身在宋后之金,合《局方》之【君子】、【逍遥】,《济生》之【归脾】。于是乎,黄芪、当归、柴胡、人参、白朮、甘草、陈皮(橘皮)、升麻合而为【补中】。取【君子】之中正,【逍遥】之周身气,【归脾】之中焦血,又借补中为手段,益气为目的,故以升麻易【六君子】半夏、茯苓。此乃《补中》之源流。今始知《十大名方妙用》不录【补中】源流之真意——李东垣假合三方,自成一家,【补中】纵能屹立千秋,根基却在【君子】,东垣虽一世英名皆在脾胃,却也终难逃欺世盗名之嫌。
呜呼,不才若是早生700年,李杲安能号令天下?真是“倚天不出,谁与争风”!
非是小子诋毁先贤,学医至今渐得其中真意,略知此间乐趣!得意忘形之际,难免狂言!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18时15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9-3 20: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补中益气汤讨论之二:
民以食为天
近日小子起早贪黑,歧黄精进,话说昨天早上晨起,蒸馒头吃,看着锅碗瓢盆,忽然想到了补中益气汤: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1752&show=0
正如上图,白术是锅,甘草曰承,陈皮是碗,芍药曰盖,当归黄芪,人参汤镬,柴胡升麻共为水气。
命门火衰阴虚火旺下元虚惫者,不可用此方,何哉?盖此方如一蒸锅,无命门火,则空投也!
小子言及补中益气,锅盖之论不少,白朮是【五苓】之堤坝,【补中】之锅,黄芪当归人参者,正如馒头糕点,滋之补之。欲其功用,虚先蒸之,于是,乘之于碗,承之于架,陈皮、甘草是也。柴胡升麻入则为水,发则为气,蒸汽一动,糕点自熟,而后血补气益也!预留其气,锅盖芍药者,善也!
命门火衰、阴虚火旺、下元虚惫者,不可用此方,何哉?盖此方如一蒸锅,无命门火,则空投也!
小子言及补中益气,锅盖之论不少,诚如五苓之水利工程也!殊不知民以食为天,【补中】脱胎四君子,君子贤哉,箪食瓢饮,而能知歧黄术也!
二○○四年九月二日星期四17时18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9-3 20: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补中益气汤讨论之三:
变化(一)用药
黄笒
·性味:苦,寒。
·归经:肺、胃、胆、大肠。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主治:湿温、湿热证,黄疸泻痢;肺热咳嗽,热病烦渴;疮痈、咽痛;血热吐衄;胎热不安。
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肝、脾。
·功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主治: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肝急诸痛证;肝阳上亢头痛等。
半夏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 脾、胃、肺。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主治:湿痰、寒痰证;呕吐;痞证、结胸、梅核气;瘿瘤痰核、痈肿疮毒、毒蛇咬伤等。
生姜
·性味:辛,温。
·归经:肺、脾、胃。
·功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主治:风寒感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
益智
·性味:辛,温。
·归经:肾、脾。
·功能: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
·主治:肾气虚寒、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寒泄泻、口多涎唾。
熟地黄
·性味:甘,微温。
·归经:肝、肾。
·功能: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主治:血虚证;肾阴虚证;精血亏虚证。
生地黄
·性味:甘、苦,寒。
·归经:心、肝、肺。
·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主治:热入营血证;血热妄行出血证;津伤口渴、消渴。
青皮
·性味:苦、辛,温。
·归经:肝、胆、胃。
·功能:疏肝理气,消积化滞。
·主治:肝气郁滞;食积腹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9-4 10: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小子所谓锅盖,乃是盖住中焦,使得柴胡升麻之气,不大发也,故欲用【补中】治疗中焦,可加芍药重甘朮,如此,柴麻不上,横走四肢,反于脾胃有利。
恶寒,可用桂心,盖桂枝发散之品,合之柴麻,恐其乱也。
恶热,当用黄笒,是能从脾胃上走肺而下走大肠,气机条畅,苦寒之品,二便通则火热泄也。
寒冬可去芍药以防犯酸腹痛,而用生姜半夏,与桂同气相求,其气更益,其寒不足畏也!妙哉益智仁,其辛则由上而下,桂枝半夏生姜同气相求,温中而泽被脾肾,桂枝生姜半夏其功多在脾胃肺,独益智仁能下于肾,寒冬主藏,妙哉补中益气升降得当,冬归于肾。
久闻熟地黄益精填之上品,上方用之,更能襄助益智仁。
上师紫极先生有云:精者身之本/气血量般物/益气不升精/最终一场空。左柴右麻橘升中/参芪助气归芍功/后天补益先天气/方知天地造化穷。上师之方:黄芪、当归、人参、芍药、柴胡、升麻、陈皮、白朮、茯苓、生地黄。以生地黄养阴生精哉?
凡用【补中】,大寒用肉桂,中气壅滞加青皮,胁下痛者,重用柴胡。能食心下痞,黄连二三分。何哉?
寒用肉桂,胁痛柴胡自不必说,青皮素有疏肝理气之功,心下之痞,用黄连清热泻火之品解之可也。所谓能食者,脾胃未伤也。
更兼解头痛、身痛、便秘、咳嗽之法,洋洋洒洒,皆东垣方后详备也。
二○○四年九月三日星期五13时07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9-4 10: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补中益气汤讨论之四:
论【补中】与【补土】
黄柏
·性味:苦,寒。
·归经:肾、膀胱、大肠。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主治:湿热证;疮痈肿毒,湿疹湿疮;阴虚发热,盗汗遗精。
生地黄
·性味:甘、苦,寒。
·归经:心、肝、肺。
·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主治:热入营血证;血热妄行出血证;津伤口渴、消渴。
【补中益气汤】,脾胃气虚、清阳下陷、阴火上冲可用。何哉?【补中】能补中、升阳、泻火。所谓补中,东垣常用辛甘之味滋养脾胃,可见当归、陈皮。又以柴胡升麻引元上升,是为升阳。甘温除热者,以泻其火,当用黄芪、人参、白朮、甘草为“圣药”。
今见【补中】 可加桂枝、半夏、芍药等。妙哉上师紫极先生,若辅以茯苓,六君子全矣!上师教诲:卫出上焦,自为锅盖。实乃黄芪之力参赞芍药之力。多余邪水,自当茯苓泄之。不才窃以为:【补中】源流在【四君子】,而非【桂枝】,此处与五积散先生相左。
毕竟《局方》乃宋朝官家所著。东垣先生若是老实人,他定会详细研究【君子】辈。东垣开创“补土派”,在伤寒中,“补土”的作用,似乎并未如此明显,但《局方》当中已经崭露头角。 东垣合之,而创“补土”也。
妙哉上师紫极,用生地黄补肾水,又可用黄柏泻浮火,肾水旺心火降,能得东垣真意也。柴胡升麻,素来升阳举陷,有罔议升散退热者,实是以【补土】之真意,盗取【补中】之本也。
此处【补中】,用甘温补中以升阳,阴火自动下潜,而甘寒泻火。需用生地黄柏之类辅之,方成大气!此【补中】与【补土】之别也。
东垣用药素轻,何哉?补土也好,补中也罢,所在者,皆脾胃也。脾者本当四时健运,今有疾,稍稍健运之即可,期其自愈以应天道!
二○○四年九月三日星期五13时49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9-5 12: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补中益气汤讨论之五:
变化(二)变方
变方之一:
举元煎——张景岳
【举元煎】取【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白朮、甘草以补中气,柴胡、升麻以升其气,所谓【举元】,前四位得元,后二味举之。独不用当归陈皮,舍血求气,得其纯也。
============================
变方之二:
知母
·性味:苦、甘,寒。
·归经:肺、胃、肾。
·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主治:热病烦渴;肺热咳嗽,阴虚燥咳;骨蒸潮热;消渴、便秘。
桔梗
·性味:苦、辛,平。
·归经:肺。
·功能:宣肺化痰,利咽,排脓。
·主治: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失音;肺痈。
升陷汤——张锡纯
【升陷汤】取【补中益气汤】黄芪、柴胡、升麻,无需补元,直升其气,所谓【生陷】是也。贤哉知母助黄芪,桔梗代陈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9-5 12: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变方之三:聪明益气汤
葛根
·性味:甘、辛,凉。
·归经:脾、胃。
·功能:解肌退热,透疹、止渴,升阳止泻。
·主治:外感表证;麻疹不透;口渴、消渴;泄泻、痢疾。
赤芍
·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
·功能: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主治:热入营血,斑疹吐衄;经闭癥瘕,跌打损伤;目赤翳障。
蔓荆子
·性味:辛、苦,微寒。
·归经:膀胱、肝、胃经
·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主治: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
【聪明】如下:党参 黄芪 甘草 葛根 升麻 蔓荆子 双芍 黄柏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党参性平,健脾养胃,补益中气,功能扶正
所谓【葛根四两走经枢】,葛根从脾胃走经枢,襄助升麻,则党参健脾之功得以四布,以此二味代白朮、陈皮、柴胡。小子尝谓芍药锅盖,今见赤芍,与黄柏同清阴火,而后蔓荆子又升清通窍,实在进退得当也。
二○○四年九月三日星期五16时49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3
4
5
/ 5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