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理论探讨
订阅

理论探讨

盛寅学术思想初探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佚名 盛寅(1375年~1441年),字启东,江苏吴江县人,早年习举子业,后弃儒攻医,为医家戴元礼的再传弟子。医术高超,治病多奇验,著述《医经秘旨》一书,为盛氏临证心得杂记,是“ ...
分类:    2015-12-3 13:43
运方策略—王绵之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作者:佚名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北京中医学院国内外著名的中医方剂学家和临床家。王老热爱中医事业,关怀年轻一代,致力于高等中医教学。作者有幸在王绵之教授的亲自指导下学习历代名 ...
分类:    2015-12-3 13:42
解疑释惑:做梦是怎么回事?中西医各有说词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佚名   梦为魂魄飞扬  关于做梦,中医的理论认为是魂魄飞扬。中医强调,人体的五脏皆有神明,那么魂和魄各是哪个脏器的神明呢?魂是肝的神明,魄是肺的神明。  人在睡 ...
分类:    2015-12-3 13:42
儿科唯以望为主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吴伟霞 …   《四诊心法要诀》主要介绍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尽管内容简要,但涵义深刻,尤其望诊,在儿科诊断中意义极大。现取其在儿科中的应用,以简述之。  “色生于脏 ...
分类:    2015-12-3 13:42
人体经气随时间起伏,十二时辰保养重点不同
文章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佚名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 ...
分类:    2015-12-3 13:42
出汗时间及部位可预测健康状况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佚名   出汗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现象:温度太高会出汗,精神紧张会出汗,吃了刺激性食物会脸上冒汗。不过,除了这三类情况,其他不该出汗的时候有汗或出汗过多都应该引起重视。  中医认 ...
分类:    2015-12-3 13:42
田维柱:发扬光大眼针疗法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田维柱   “观眼识病,发先哲之奥旨,今源于古,刺眶疗疴,师彭公之医术,青出于蓝。”这是已故著名针灸专家王雪苔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针研究室主任田维柱的评价。  眼针疗 ...
分类:    2015-12-3 13:42
藏医的原理——基础理论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作者:佚名   藏医有自己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些理论中,三要素学说是它的核心内容之一。 藏医学认为,“隆、赤巴、培根”(藏语的译言)这三种要素是构成人体并进行生命活动的物 ...
分类:    2015-12-3 13:41
藏药的用药特点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作者:佚名   藏药的使用和藏医的理论体系是紧密结合的。藏医将“龙”、“赤巴”、“培根”三因素所引起的疾病都归结为“寒症”、 “热症”两大类型,藏药方剂亦按其性质将药区分为“热 ...
分类:    2015-12-3 13:41
藏医药治病的功效及实例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作者:佚名 藏医在治疗瘫痪病、胃溃疡、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八母病”、水肿病等方面独具特色。藏药治疗瘫痪病,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病员XXXX,女,藏族,30 ...
分类:    2015-12-3 13:41
藏医的特色疗法——油脂疗法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作者:佚名   【概述】   藏医油脂疗法是食用动、植物油脂或外用涂擦、点滴身体的特定部位,达到治疗疾病、营养滋补,增强体质的目的一种治疗方法 藏医史书中记载,公元前百余年藏族人 ...
分类:    2015-12-3 13:41
自血穴位注射临床应用概况
文章来源:湖北中医药杂志 作者:颜蔓仪 指… 自身血液用来治病,最早见于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气味咸,平,有毒,主治羸病人皮肉干枯,身上麸片起,又狂犬咬,寒热欲发者,并刺血热饮之".可用于治疗吐血不止,金疮内 ...
分类:    2015-12-3 13:41
周仲瑛谈中医诊法技巧(续)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郭立中 …   1. 新手上路,重问轻望   周老曾说一般中医刚出道时都很重视问诊,生怕问有不周,遗漏重要线索,以至辨证有误而失治误治。这是由于初出茅庐,对脉诊“在心了了,指下 ...
分类:    2015-12-3 13:41
唐由之:气味学—中医药学的新发展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作者:(中国中医…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医药学是世界文化园中璀璨夺目的、独具特色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 中国医药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过、而且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 ...
分类:    2015-12-3 13:41
邓铁涛谈辨证论治
文章来源:新中医 作者:邓铁涛 近年来,“辨证论治”成为讨论的一个亮点。有人认为无证可辨,如何辨证论治?有一位老中医居然怀疑辨证论治之价值!有人认为辨证论治应改为辨病论治。本人对此问题有如骨梗在喉,不吐 ...
分类:    2015-12-3 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