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理论探讨
订阅

理论探讨

仲景原著中“急”字简析(学术交流)
吴沛田 海南三亚市中医院 仲景原著言“急”字50余处,对启迪后学识证、辨治、择方等有莫大警戒之义,今择要析之。 加强辨证效果 “急”字在原著中使用较多的是用来形容疾病所处状态,具有直观形象、明白畅达、加速理 ...
分类:    2015-11-29 22:41
《伤寒论》的三部定位(学术交流)
《伤寒论》把人体分为表、里、半表半里三部。三部发生病变后出现的病证分别称为表证、里证、表里证。三部是人体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三阴三阳中的六气、六病、六证是三个不同概念。太阳、少 ...
分类:    2015-11-29 22:41
《伤寒论》三阴病证的定位(交流探讨)
恽铁焦曾经指出:“夫三阳既有表有里有半表半里,则三阴当亦有地位可言…何以于三阳则言之凿凿,于三阴则绝口不谈?”恽氏引日本喜多村之言认为:“邪在表而虚寒者,少阴也;邪在半表半里而虚寒者,厥阴也;邪人胃而 ...
分类:    2015-11-29 22:41
《伤寒论》第28条方证解(学术交流)
明代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自成无己注《伤寒论》至近代百余年来争论不休,其争论情况大致为五 ...
分类:    2015-11-29 22:40
《伤寒论》第七十三条新解(学术交流)
《伤寒论》第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是《伤寒论》中比较难以理解的条文,徐灵胎亦感叹:“此方之义从未有能诠释者。汗出之后而渴不止,与五苓散人所易知也,乃汗出之后并无渴 ...
分类:    2015-11-29 22:40
《伤寒论》中的六经实为六证(学术交流)
冯世纶 中日友好医院 石应轩 河南省偃师石家庄卫生所 《伤寒论》的六经及方证理论不同于《内经》的六经理论,是一独特的理论体系。其文化根源相同,阴阳、八纲概念相同,但其六经实质有了明确变化,有其明显特点。 ( ...
分类:    2015-11-29 22:40
《伤寒论》“证”之本义考(争鸣园地)
仲景把临床表现分为“病”、“脉”、“证”三大类,《伤寒论》30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中的“证”,作为“辨”和“观”的对象,而且脉与证并列,是指除脉象外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症状;所谓的“随证治之” ...
分类:    2015-11-29 22:40
勤求博采 思经演知——张仲景治学方法概括与诠释(教育)
“勤求博采”、“思经演知”是医圣张仲景的两大治学方法,这是近年来我反复学习《伤寒杂病论·原序》时最深刻的体会。 “勤求博采”脱胎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中“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 ...
分类:    2015-11-29 22:40
仲景学术思想的开拓与创新——评介《聂氏伤寒学》(交流探讨)
《聂氏伤寒学》是由国内著名伤寒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聂惠民教授撰写的一部学术专著。本书忠于《伤寒论》原著的学术精神,系统地分析记述了《伤寒论》的学术精髓,阐发了仲景学术思想的精华所在,同时,结 ...
分类:    2015-11-29 22:39
经方临证心得(交流探讨)
经方,组方严谨、简炼,疗效显著。笔者数十年来,喜用经方,每每得心应手,今仅就治疗汗证案二则,予以报道。 1.桂枝加附子汤治汗出不止案 朱某某,女,51岁。1995年7月28日初诊。7月初因“感冒”自购“速效伤风胶囊 ...
分类:    2015-11-29 22:39
章太炎考证训诂学术贡献考(交流探讨)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很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医学史上颇具影响的医学家。在章太炎诞辰135周年之际,敬读其医学论著对中医的贡献。 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人,生于1869年1月,卒于193 ...
分类:    2015-11-29 22:39
《伤寒九十论》医案下法探析(交流探讨)
《伤寒九十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寒医案专著,由南宋著名医家许叔微(公元1080年-1154年)所著。许氏为宋•真州(今江苏仪征)白沙人,字知可,绍兴二年(1132年)进士,后曾任徽州、杭州教官及翰林学士,故又有 ...
分类:    2015-11-29 22:39
仲景论烦躁证治方药(完)(学术交流)
(四)阴寒烦躁 1.寒邪内犯,胃中虚冷——吴茱萸汤证。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寒客中土,阳不能温,吐利剧作,中阳更伤。吴茱萸汤驱寒温胃,使逆降利收,则烦躁得止。 2.真寒 ...
分类:    2015-11-29 22:39
仲景论烦躁证治方药(学术交流)
张仲景对烦躁虽无专篇论述,但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颇多涉论。除《辨脉法》、《平脉法》计3条外,《伤寒论》计73条、《金匮要略》计15篇30条(处)。较完整地阐述了烦躁一病的理法方药和证治规律。 (一)表邪烦 ...
分类:    2015-11-29 22:39
张仲景与急性肠炎
【解说】肠子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在人体的腹腔内就像一根绳子,有规则的盘旋在一起,如果那一节遭受了细菌,病毒的感染,人就会出现腹部绞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急性肠炎。虽然中医 ...
分类:    2015-11-29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