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理论探讨
订阅

理论探讨

谨察间甚 以意调之——《伤寒论》第172条辨析(学术交流)
《伤寒论》第172条云:“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黄芩汤所治疗病证之病机是否是条文所言之“太阳与少阳合病”?如果是治疗太阳少阳合病为何无太阳之用药而处以黄芩汤 ...
分类:    2015-11-29 22:43
张仲景对养生学的贡献(学术交流)
张仲景不但是一位伟大的临床医学家,而且也是一位深得《内经》之旨的养生学家,他在《内经》保养元气、预防疾病的理论指导下,利用药疗、食疗、体疗、针疗等方法来扶正祛邪,促进康复,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 ...
分类:    2015-11-29 22:43
表里同病诊治既规律又灵活——读《伤寒论》有感(学术交流)
根据《汤液经法》的主要方证内容,仲景将外感与内伤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及其演变规律加以总结,创建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一般规律,其中,表里同病的先后诊治规律为 ...
分类:    2015-11-29 22:43
《伤寒论》太阳病病机分析(学术交流)
《伤寒论》六经中,太阳主表,职司卫外,为六经之藩篱。一旦外邪侵入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卫外功能失于固密,邪正交争于表位,即发为伤寒或中风,这就是太阳病经证的主要病机。太阳中风之自汗出,脉浮缓;太阳伤寒之 ...
分类:    2015-11-29 22:43
《伤寒论》类似证辨析(学术交流)
在现行七年制《伤寒论》教材及山东中医药大学主编的《伤寒论讲义》中,《伤寒论》中的类似证有太阳病类似证第28条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第166条的瓜蒂散证,阳明病类似证第229条和230条,少阴病类似证第309条的 ...
分类:    2015-11-29 22:43
《伤寒论》的科学内涵(学术交流)
上世纪初,章太炎曾说过:“近世多信西医术,以汉医为巫,如其徵效,则汉医反胜。”这种现象,至今仍是,许多病西医不能治来找中医,中医治好病,却说中医不科学。究其原因,乃一些人没有弄清中医科学的内涵,往往一 ...
分类:    2015-11-29 22:43
《伤寒论》第28条解析(学术交流)
刘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伤寒论》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条文,从此条所反映的病机是外邪未罢还 ...
分类:    2015-11-29 22:42
《伤寒论》少阳病求正(学术交流)
《伤寒论》之少阳病,全篇包括传经、欲已、欲解等在内,仅有10条原文,自古至今,在少阳病的概念上,将“少阳病”与“小柴胡汤证”等同看待。一见少阳病,即用小柴胡汤治之,一见小柴胡汤证,即曰少阳病。对其病位的 ...
分类:    2015-11-29 22:42
《伤寒论》中的针灸应用规律(学术交流)
《伤寒论》六经病诸篇中,和针灸疗法有关的原文共33条,其中用针法疗疾者有第8、24、108、109、142、143、171、216、231、308条等共10条;用灸法治病者有第117、292、304、325、343、349、362条等共7条;误用针灸所 ...
分类:    2015-11-29 22:42
汤药煎煮宜深究——研读《伤寒论》小柴胡汤煎煮方法(学术交流)
汤剂的煎煮方法与时效性,属中医临床药学内容范畴。煎药时间的长短慢急和方法对临床药效之发挥颇大。张仲景在其《伤寒论》中对于汤剂的煎煮方法和服用时辰内容颇多,临床药学内容极为丰富。同样的方剂,只须调节或改 ...
分类:    2015-11-29 22:42
仲景药粥并用赏析(中医治疗)
汉代医家张仲景在治病时十分重视药粥并用,所创药粥并用方剂,在《伤寒论》中有12首,在《金匮要略》中有15首,涉及两书条文达64条。仲景的药粥并用,对于增加疗效或治疗作用确实妙不可言。笔者发现某些“经方”中医 ...
分类:    2015-11-29 22:42
治疗“但欲寐”的体会(中医治疗)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这是少阴寒化证提纲,教材对它的释义是严谨而精确的。心肾两虚,阳气衰微,无力鼓动血行,则脉微;阴血不足,脉道不充,则脉细。但欲寐是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状 ...
分类:    2015-11-29 22:42
《伤寒论》六经辨证病脉证治一线贯穿(学术交流)
简析《伤寒论》六经辨证结构,可知其是一个辨病、辨脉、辨证、论治一线贯穿的有机体系。 1.太阳病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此为太阳病提纲,亦即诊断标准。太阳为六经藩篱,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功 ...
分类:    2015-11-29 22:41
《伤寒论》六经辨证是辨病辨证辨症结合的有机体系(交流探讨)
《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6月26日《两个“六经”莫混淆》一文,有诸多新颖观点,读之使人耳目一新,受益良多。但对文中的某些观点不敢苟同,本着辨章学术之精神,将自己学习《伤寒论》的粗浅体会,简陈如下,不妥之处 ...
分类:    2015-11-29 22:41
《伤寒论》的“六病”与“六证”辨(交流探讨)
《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以三阴三阳为基础进行构建的,而三阴三阳又是《周易》的“一阴一阳之为道”和“三极之道”相结合的产物。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是两个哲学命题,讨论的不是一个范畴的内容。一分为三是宇 ...
分类:    2015-11-29 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