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理论探讨
订阅

理论探讨

浅谈秋燥与秋湿(传统医学)
江西省安义县中医院 (安义330500) 原载于《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9月第3期 秋燥与秋湿是2个不同的概念.《内经》云“秋伤于湿”,有人认为是错简误字,或释为长夏之延续。明末医家喻嘉言创秋燥论,是以秋燥之说盛 ...
分类:    2015-11-29 07:46
冠心病中医证治之我见(传统医学)
江西中医学院2000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330006) 原载于《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甚至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本病属于中医学中 ...
分类:    2015-11-29 07:46
论吴又可逐邪三说的意义(传统医学)
刘英锋 傅志红(江西中医学院 330006) 原载于《江西中医药》1996年第5期 虚者补之,实者攻之,是中医治病的一般原则。但明代温病大家吴又可的《温疫论》则提出了逐邪为扶正之本,逐邪以导出为贵,逐邪不妨矫枉过正的 ...
分类:    2015-11-29 07:46
吐法探微(传统医学)
王全年(山东省中医药学校 265200)张世强(山东富县中医院 富县 276500) 原载于《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第12卷第4期 1 理论概述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排出体内病邪的一种疗法。《诗·大雅·丞民》说“柔则茹之 ...
分类:    2015-11-29 07:46
从《周易》探“天癸”(传统医学)
此为版主早年所著,其中观点尚未完善。若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教。 “天癸”一词,出《素问·上古天真论》,在中医理论中是个颇令人费解的概念。后世注家有指精血者,有指真水者,有指真阴者,众说不一。然而不明确“ ...
分类:    2015-11-29 07:45
趣语俚言谈“辨证”(传统医学)
江苏省中医院(210029) 原载于《辽宁中医杂志》第28卷第12期2001年12月 好端端一个人生了病,那就是“人”与“病”两者。而中医却无中生有,偏偏掐出一个多余、疣赘第3者的“证”,真是无事生非,自找麻烦,多此一举 ...
分类:    2015-11-29 07:45
论肝胆气滞与痰湿病的关系(传统医学)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医系 361005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胃与痰湿病关系最为密切,是历代中医师之共识。由于气是津液输布的动力,而肝脏主气机的疏泄,对气机的升降出入起平衡协调的作 ...
分类:    2015-11-29 07:45
试析《金匮要略》对血分湿热的论述及与气分湿热之异同(传统医学)
伍炳彩 伍建光 (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 330006) 原载于《江西中医药》2000年12月第31卷第6期 1《金匮要略》中对血分湿热的论述 众所周知,湿热日久可从气分深入血分。《金匮要略》对血分湿热有不少论述,主要条文有: “ ...
分类:    2015-11-29 07:45
再 论 “ 三 焦 ”(传统医学)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三焦是个很特殊的腑,它本身不是个有形的器官,却将有形的器官分割成不同的区域。人们对三焦有过很多争议,其实问题并不复杂:三焦从结构上来说就是“膜”。每一个脏腑外 ...
分类:    2015-11-29 07:45
天癸之我见(传统医学)
《内经》有“女子二七天癸盛,……男子二八而天癸盛,……”等语。有些医家认为“天癸”指的是精血。我认为尚欠妥当。 因为“天癸”当是天干癸水的简称,是天一生水的意思。此水是先于躯体而生,含有元阴、元气的意 ...
分类:    2015-11-29 07:45
中医治疑难病的思路与方法(传统医学)
江西中医学院 330006 中医药治疗疑难病,历史久远,方法甚多,有一定的疗效,值得发展和提高,使之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1 关于疑难病的定义 中医文献早有疑难怪症的记载,张仲景则以“怪病”、“难治”、“不 ...
分类:    2015-11-29 07:45
从木土相克理论看理肝要剂乌梅丸(传统医学)
简 晖 刘英锋(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 南昌 330006) 肝主风木,脾胃属土,木能克土“脾……其主肝也”、“土得木而达之”(《黄帝内经》)。故生理上,“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临证指南医案》),此乃克以制用之机;在病 ...
分类:    2015-11-29 07:44
姚荷生从三焦论水饮(传统医学)
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330006 痰饮为津液异常的一大类病变,即津液游溢体内,遇阴气则凝聚而成水饮,得阳气煎熬而为痰浊。故痰浊稠粘,水饮清稀,大致有别。具体于临床辨证,痰证多从六气立论,有风、寒、热、燥、火诸痰 ...
分类:    2015-11-29 07:44
升清降浊论治郁(传统医学)
郁结为病,变态百出。然多关于肝脾二脏。所谓木郁则克土,土弱必致停湿、停痰而引起噎嗝、反胃、痞胀之疾。木郁必夹相火上炎,故常见目涩眵多、头晕面热、颈项生瘰等证。此时当升清气达肝郁;降浊秽除脾湿。不可偏于 ...
分类:    2015-11-29 07:44
我对眩晕的认识(传统医学)
眩晕一证,临床常见于西医的脑疾患、五官疾病、贫血、神经衰弱、心脏病、胃肠疾患等病种。致病因素不一,故表现各异。有晕且冒者;有眩且呕者;有眩且晕者;有晕且吐者;有眩而不晕者;有晕而不眩者;有眩兼癫者;有 ...
分类:    2015-11-29 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