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太阳病正治法,有桂枝汤证及其加减法,何也?

[复制链接]
胡来元 | 2007-11-14 16: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若微,两字之间漏去脉字,应改为若脉微恶寒者。因为微恶寒:是表证原有的症状,没有再加附子的必要。只有脉微恶寒,才需加附子。上条脉促,显示正气尚有抗邪的能力。本条脉微,是下焦元阳亦伤,致表里俱虚,则恶寒亦较甚。脉微恶寒,为阳虚之征,故再加附子以温壮元阳。
胡来元 | 2007-11-15 09: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案举例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刘某:30余岁。冬月伤寒,误服泻药而成。身体恶寒,腹胀满痛,不大便者二日,脉浮大而缓。显糸伤风寒中证,医家不察,误为阳明腑证,误用大黄芒硝下之、、、、以致寒气凝结,上下不通,故不能大便,腹胀大而痛更甚也。、、、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以温行之,则所服硝黄得阳药运行,而反为我用也。处方:桂枝3克黑附子3克炙甘草2克生姜3克大枣二枚去核。服药后,未及10分钟,即大泻两次,恶寒腹胀痛均除而痊。
胡来元 | 2007-11-15 12: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三条

原文: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胡来元 | 2007-11-15 12: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要与词解

1:提要:太阳病余邪未清的证治及其辩证。2:词解:清便欲自可,为大小便正常的意思。
胡来元 | 2007-11-15 12: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太阳病日久不解,出现寒热往来,每天发作二三次,这是因为邪气留恋不去,引起正邪相争的缘故。病者寒热似疟,但没有胸胁满和呕吐,说明病邪尚未传入少阳,且大小便正常,也没有传入阳明即阳明病也有如疟状,见240条。在表邪留恋不除的情况下,因病者的体质不同,有三种不同的病理机转:表述如下:
胡来元 | 2007-11-15 12: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如果寒热似疟,发热时间长、恶寒时间短,说明正气有抗病能力,同时脉又微缓而不数,更说明无化热入里的可能。脉证合参,本病有欲愈的机转。
胡来元 | 2007-11-15 13: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若寒热似疟,发热时间短,恶寒时间长,脉又微弱无力,这是正不胜邪、表里之气俱虚之候,病将传入阴经。这时不宜再用汗、吐、下之法,以免伤其巳虚的阳气。
胡来元 | 2007-11-15 13: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寒热似疟,热多寒少、面色发红、全身发痒,这是表邪郁闭肌表,使汗不得出,阳气怫郁不能外达所致。因病久正虚,不能再用麻黄汤峻汗,所以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轻微取汗,使邪去而不伤正。
胡来元 | 2007-11-15 15: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案举例桂枝麻黄各半汤

某女:47岁。1978年3月10日初诊。恶寒发热巳9日。患者因三叉神经痛自服单方山茱萸汤,时痛时止,尚未停药复于熟睡时受凉。症见每日午后三时许微恶寒,并发热。入夜体温达38.5度c左右,随后汗出烧退,如是发作巳9日体检、血象、胸透均无异常,服用一般解表剂apc及杭茵素无效。苔白,脉弦细。证属太阳伤寒,因病初误服补敛之剂,有碍太阳为开,以致邪留不退。给于桂枝麻黄各半汤一剂。服后恶寒加重,并作寒噤,继而发热,遍体微汗,次日即未再发。
胡来元 | 2007-11-15 15: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五条

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两麻黄一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