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问:太阳病正治法,有桂枝汤证及其加减法,何也?
1
2
3
4
5
6
7
/ 7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问:太阳病正治法,有桂枝汤证及其加减法,何也?
[复制链接]
胡来元
|
2007-11-15 15: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要
汗后脉变而主证不变,治宜以主证为据,同时提出表邪郁闭的治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15 16: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本条从服桂枝汤至与桂枝汤如前法为第一段。这段渭发汗不当:即汗出如水淋漓,导致津液耗损过多,使阳气暴盛,故见洪大之脉。此时,恶寒、发热和自汗的太阳表证仍在,而无阳明里热的见证,从而可知脉象洪大,是一时性的。太阳主证仍在,说明病机未变,故仍宜桂枝汤解肌。若形似疟以下为第二阶段。这段渭汗不如法的另一个病理变化。本证形似疟的病理与23条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时时闭汗,而不是完全无汗,也没有面色发红的症状,因而病情较轻,故用发汗力更轻微的桂枝两麻黄一汤治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15 16: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案举例桂枝两麻黄一汤
李某:49岁。1963年4日10日初诊。恶寒颤栗,发热,热后汗出身凉,日发一次,连续三日。伴见头痛,肢楚,腰疼,咳嗽痰少,食欲不振,二便自调。脉浮紧,舌苔白厚而滑。治宜辛温解表轻剂,与桂枝两麻黄一汤。处方:桂枝9克白芍9克杏仁6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麻黄5克大枣3枚。4月13日复诊,前药服后,寒热巳除,诸证悉减。现唯心悸少气,咋起腹中微痛喜按,大便正常,脉转弦缓。此因外邪初解,荣血不足,气滞使然,遂与小建中汤。服一剂而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15 21: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九条
原文;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孪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则伸;若胃气不和沾浯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15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要
此为太阳表虚兼阴虚里热,误用桂枝汤致变及随证施治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16 12: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脉浮、自汗、微恶风寒,为表阳虚中风,宜用桂枝汤。现兼心烦、小便数、脚挛急、是里阴虚有热。阴虚里热,内扰心神,故见心烦,小肠有热,下迫膀胱,故见小便数;阴虚不能滋养筋脉,故脚挛急。治宜桂枝汤加芍药、黄芩,阴阳兼顾,始为合拍。今仅用桂枝汤解肌,使辛温助热,热约津液,造成里阴更虚,故见咽中干。阴虚无以化气,表阳亦随之而愈虚,故导致原身有恶寒者发展成为手足厥逆。手足厥逆是胃阳不足的见症。胃气上逆,故又见呕逆;阴阳两虚,心神失养,故见烦躁。凡阴阳两虚,治应先复其阳,故用甘草干姜汤恢复胃阳,以止厥逆和呕吐。继用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使筋脉得养,两脚即伸。阳回阴复,诸症自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16 12: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本证巳原有阴虚内热,又因误用桂枝汤耗其胃津,如果再服甘草干姜汤后引起胃热而见沾浯者,可用少量的调胃承气汤,清热润燥,以和其胃气。胃和则沾浯自止。此为应变救逆之法。若重发汗,以下三句,谅是错简,故不予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16 13: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小结
桂枝汤是太阳病表虚证的主方。其主证为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而以汗出、脉浮缓为辩证用方要点。桂枝汤服后宜适当喝些热粥以助药力,盖被取微汗,切勿使汗出流漓。若头痛而兼项强,甚或项背强几几的,是邪郁太阳经络之证,非桂枝汤所能治。有汗者,宜桂枝加葛根汤;无汗者再加麻黄,名为葛根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16 13: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小结
汗不如法,不伤阳就伤阴。表阳受伤而累及里气,则表里之阳气皆虚,症见汗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和四肢微急者,宜用桂技加附子汤以固表敛汗;若阴血受伤,则全身有疼痛,脉见沉迟之变证,宜用桂技加人参,并将方中的芍药、生姜用量加大。对病廷日久,正虚邪恋,变见寒热似疟,日二三度发,邪郁肌表而无汗者,宜用桂枝二麻黄一汤。这两方均为发汗之轻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16 13: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小结
太阳之气出自胸中,治表必须照顾里气,尤忌误下。若误下心阳受伤,影响胸中阳气的运转,而症见胸满脉促者,宜用桂枝去芍药汤;脉不促而变微,恶寒增甚,是肾阳亦伤,可再加附子。若脾气受伤,湿浊壅滞,使肺气失降,而症见微喘者,可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3
4
5
6
7
/ 7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临床经验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