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太阳病因汗吐下误治引起变证,当分几部份内容进行讲解?

[复制链接]
胡来元 | 2007-11-29 08: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是本条的主证。因为心下痞硬又有呕逆下利,所以列入痞利的范围,以资辨证。
胡来元 | 2007-11-29 09: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本证的发病原因,是原有的水饮因受外感的风寒所诱发,由于水饮过盛,所以除了壅滞于胃外,还充斥于胸胁的部位,使肺气不宣,乃出现发热汗出的全身症状。
胡来元 | 2007-11-29 11: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心下痞硬:是水饮内盛,壅聚于胃的症状。胃气不能宣通,影响三焦气机的升降,使水饮横溢,结于胁下,故见胁下痛,属实。生姜泻心汤证的心下痞硬,胁下有水气而不痛,属虚。在临证时须加以区别。生姜泻心汤证虚中有实即指有食滞与郁热。本证则钝实无虚。胁下引痛与结胸的胸脘结痛亦不同。结胸证是水热相结于胸胃,本证是水饮停结于胁下。
胡来元 | 2007-11-29 11: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凡表证兼有里饮,治法应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兼治。本证发热、汗出、头痛有似表证,但没有表证的恶寒主症。发热是正邪相争的病理反映,汗出是肺气受水饮所迫,故同时兼见短气即呼吸迫促,有气不够用之感。头痛因水气上冲所致。呕吐和下利是水饮壅塞于胃下趋于肠所引起。水饮内盛于里,用十枣汤攻逐水邪。
胡来元 | 2007-11-29 19: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56条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胡来元 | 2007-11-29 19: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要

下焦停水致痞的证治。
胡来元 | 2007-11-29 19: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本条是太阳病误下,使里气受伤,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引起水停下焦,故出现渴而口燥、心烦、小便不利的停水症状。小便不利是本条的主证。心下痞是因喝水过多,水停于胃所致。理同74条的水逆证。本条的用意,目的在和154条的热痞作鉴别。
胡来元 | 2007-11-30 10: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案举例肿瘤术后膀胱麻痹

朱某,女,49岁。住院、、、、。以绝经5年,阴道流血1月余,白带多而住院。妇科检查:宫颈呈菜花状突起,接触出血。经病理活检,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癌、、、。入院后先用放射线治疗,于1963年3月7日在全麻下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术后伤口愈合尚佳,但腹胀尿闭较甚,经肛门排气,导尿,虽腹胀消失,而小便仍不能自己排出。曾用针灸、热敷、理疗、导尿、坐浴等各种疗法均无效。因术后尿闭48天不能自行排尿,乃邀中医会诊。患者饮食欠佳,气弱懒言,自觉气不能下达,无力小便,舌质浅淡、苔白腻,脉象虚大。辩证:脾肺气虚,膀胱气化不行。治以补气、利水。方选春泽汤加味:生黄芪60克党参12克白术6克茯苓15克猪苓12克泽舍12克桂枝4.5克车前子12克大枣5枚。
胡来元 | 2007-11-30 10: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服药当晚患者即自行小便6次,但尿量不多。服药三剂,日尿量即达1400毫升。复诊予原方去党参加白糖参6克滑石18克,大腹皮12克生姜皮五克。并配合针刺治疗、、、于5月23日痊愈出院。
胡来元 | 2007-11-30 11: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案举例湿疹

国某,男,64岁,农。1975年3月16日就诊。患者两上肢及颈项部生湿疹巳两年多,虽迭经治疗,服中西药甚多,疗效不显,时轻时重。本次发作巳月余,症见两上肢及颈部密布栗粒样疹点,渗水甚多,点滴下流,轻度搔痒。身微恶寒,汗出较多,口干饮水,小便正常,小便略黄。舌苔薄白,脉濡缓。证属阳虚不能化气利水,湿邪郁于肌表,津液但能向上向外,外出皮毛,而通调水道功能迟滞。治宜温阳化气利水,方用五苓散:获苓15克桂枝9克泽舍9克白术9克意仁24克代猪苓水煎服。3月19日复诊:服药三剂,患处渗水明显减少,全身出汗基本停止,恶寒消失,口干减轻。此是阳化水降,原方再服三剂。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