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问:太阳病因汗吐下误治引起变证,当分几部份内容进行讲 ...
1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24
/ 24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问:太阳病因汗吐下误治引起变证,当分几部份内容进行讲解?
[复制链接]
胡来元
|
2007-11-29 08: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是本条的主证。因为心下痞硬又有呕逆下利,所以列入痞利的范围,以资辨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29 09: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本证的发病原因,是原有的水饮因受外感的风寒所诱发,由于水饮过盛,所以除了壅滞于胃外,还充斥于胸胁的部位,使肺气不宣,乃出现发热汗出的全身症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29 11: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心下痞硬:是水饮内盛,壅聚于胃的症状。胃气不能宣通,影响三焦气机的升降,使水饮横溢,结于胁下,故见胁下痛,属实。生姜泻心汤证的心下痞硬,胁下有水气而不痛,属虚。在临证时须加以区别。生姜泻心汤证虚中有实即指有食滞与郁热。本证则钝实无虚。胁下引痛与结胸的胸脘结痛亦不同。结胸证是水热相结于胸胃,本证是水饮停结于胁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29 11: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凡表证兼有里饮,治法应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兼治。本证发热、汗出、头痛有似表证,但没有表证的恶寒主症。发热是正邪相争的病理反映,汗出是肺气受水饮所迫,故同时兼见短气即呼吸迫促,有气不够用之感。头痛因水气上冲所致。呕吐和下利是水饮壅塞于胃下趋于肠所引起。水饮内盛于里,用十枣汤攻逐水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29 19: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56条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29 19: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要
下焦停水致痞的证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29 19: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本条是太阳病误下,使里气受伤,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引起水停下焦,故出现渴而口燥、心烦、小便不利的停水症状。小便不利是本条的主证。心下痞是因喝水过多,水停于胃所致。理同74条的水逆证。本条的用意,目的在和154条的热痞作鉴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30 10: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案举例肿瘤术后膀胱麻痹
朱某,女,49岁。住院、、、、。以绝经5年,阴道流血1月余,白带多而住院。妇科检查:宫颈呈菜花状突起,接触出血。经病理活检,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癌、、、。入院后先用放射线治疗,于1963年3月7日在全麻下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术后伤口愈合尚佳,但腹胀尿闭较甚,经肛门排气,导尿,虽腹胀消失,而小便仍不能自己排出。曾用针灸、热敷、理疗、导尿、坐浴等各种疗法均无效。因术后尿闭48天不能自行排尿,乃邀中医会诊。患者饮食欠佳,气弱懒言,自觉气不能下达,无力小便,舌质浅淡、苔白腻,脉象虚大。辩证:脾肺气虚,膀胱气化不行。治以补气、利水。方选春泽汤加味:生黄芪60克党参12克白术6克茯苓15克猪苓12克泽舍12克桂枝4.5克车前子12克大枣5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30 10: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服药当晚患者即自行小便6次,但尿量不多。服药三剂,日尿量即达1400毫升。复诊予原方去党参加白糖参6克滑石18克,大腹皮12克生姜皮五克。并配合针刺治疗、、、于5月23日痊愈出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30 11: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案举例湿疹
国某,男,64岁,农。1975年3月16日就诊。患者两上肢及颈项部生湿疹巳两年多,虽迭经治疗,服中西药甚多,疗效不显,时轻时重。本次发作巳月余,症见两上肢及颈部密布栗粒样疹点,渗水甚多,点滴下流,轻度搔痒。身微恶寒,汗出较多,口干饮水,小便正常,小便略黄。舌苔薄白,脉濡缓。证属阳虚不能化气利水,湿邪郁于肌表,津液但能向上向外,外出皮毛,而通调水道功能迟滞。治宜温阳化气利水,方用五苓散:获苓15克桂枝9克泽舍9克白术9克意仁24克代猪苓水煎服。3月19日复诊:服药三剂,患处渗水明显减少,全身出汗基本停止,恶寒消失,口干减轻。此是阳化水降,原方再服三剂。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24
/ 24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