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太阳病因汗吐下误治引起变证,当分几部份内容进行讲解?

[复制链接]
胡来元 | 2007-12-5 08: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要

白虎汤方禁。
胡来元 | 2007-12-5 09: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为太阳表实证,宜用麻黄汤辛温发表。白虎汤为清肃里热之剂,必俊表解之后,胃热炽盛,方可应用。若烦渴引饮,口干舌燥则宜再加人参。
胡来元 | 2007-12-5 12: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小结:

太阳病误治转属阳明病,一般来说,津气受伤的程度比较严重。津液为阳的物质基础。津伤必耗气,津气两伤,是其特点。舌苔干燥是津伤的证据。肌失温养,故时时恶风。心阳受伤则背恶寒,或见肺虚热迫而喘促,俱为津气不足的证据。白虎加人参汤是祛邪扶正的方药。若邪热偏盛,宜用白虎汤清热为主,热除津自复,人参反有助热留邪之弊。对表邪不解的,则宜先解表,后清里,先后有序,始合病机。
胡来元 | 2007-12-5 12: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传变少阳证治

共选录原文10条。96条是太阳病误治转属少阳的主证主治;98条为柴胡证的鉴别诊断;101、102条为柴胡证的应用原则,99条是三阳并病,治在少阳的证例:100条是少阳兼里虚的治法;103条为柴胡证兼里实的证治;107条柴胡证虚实挟杂的证治;147条为柴胡证表证未除,内有水饮的证治;173条属柴胡汤的类证。
胡来元 | 2007-12-5 13: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96条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胡来元 | 2007-12-5 13: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要

太阳病因胃虚邪陷,传变少阳的主证主方。
胡来元 | 2007-12-5 13: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词解:

伤寒五六日,:中风:是太阳病伤寒或中风病程巳久的意思。往来寒热:是指发热时不恶寒,或恶寒时不恶寒,或恶寒时不发热,寒热交替出现的症状。嘿嘿的音义同默默,即默默不作声之意。喜呕;指胸中烦闷,以得呕吐为快。
胡来元 | 2007-12-5 14: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本条少阳病的主证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和心烦喜呕。主方是小柴胡汤。从或胸中烦而不呕:句至结束,是兼症,可随症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
胡来元 | 2007-12-5 15: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

本病发病原因,是太阳病日久正虚,或误治伤胃,使表邪内陷,影响三焦气化转枢的正常功能,导致胆气不舒所致。胃虚胆郁、气机失枢是本病的病机。由于表邪内陷,使三焦气机失枢,导致胆气郁结,故见心烦,同时必伴有火气上炎的口苦咽干的症状;因心中烦闷而不想多说话;不欲饮食是因胃虚不化,胃气上逆,复因胸中有热,故常以吐为快;气机失枢,胃气不和,影响正气的抗病能力,于是出现正邪相争的病理机转;正能胜邪则发热而不恶寒,正不胜邪则恶寒而不发热;恶寒与发热相间出现,每日三四次,谓之往来寒热。方用小柴胡汤转枢气机,扶正祛邪为主,因为涉及三焦的抠转,所以见的兼症较多,可在本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
胡来元 | 2007-12-5 16: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案举例:

例一:某妇,50岁。曾做胆囊切除术。近年来每日午后低热,发热前有形寒感觉,寒热似疟。自觉右胁连胃脘胀闷,有微痛,口苦、胃纳不好、苔白微腻、脉弦。用小柴胡汤加香附、郁金,两剂后症减七八,再予两剂痊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