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中医
›
理论探讨
订阅
理论探讨
下级分类:
经典探讨
|
五运六气
|
中医发展
|
理论研究
有时要辩兼夹证(传统医学)
临床上有时要根据患者的表现,观察有没有兼夹证。比如说,偏于上半身的疾病多兼风、痰、燥、火。因风为阳邪,其性上升,故易袭阳位。心肺同居上焦。君火失养,肺脏感寒。都可以引起停痰停饮。燥火同途,二者性都上炎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7:44
漫谈“补”法(传统医学)
第一部分:全民进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一时间保健品市场格外红火,各种中药或中药提取的保健制品风行全国。小孩子读书用脑辛苦,要补;妇女更年期内分泌失调,要补;老年人腰腿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7:44
柴 胡 正 传(传统医学)
柴胡之名,先见于《本经》,谓“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寥寥数语,揭其要义。后有张仲景创小柴胡,大柴胡汤,少阳经主方由此而立。话说自温凉两派相争,除去麻桂便是银翘,不是发表祛邪便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7:44
治痰当先--话说温胆(传统医学)
温胆汤虽系时方,实源于伤寒小半夏汤之加味。后世治痰多奉此方为先。跟师有日,深悉此方应证之多,凡心肝脾肺肾尽囊于内,总以化解痰气为根本。当今许多杂病往往从痰论治,以此方加减而愈。奈何今世痰病独多?思而再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7:43
脏器下垂刍议(中医动态)
在临床中,一般诸如胃下垂、子宫脱垂(阴挺)、肾下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皆为中气下陷所致。而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治疗之常法。然也有施之不效者,其因颇多且杂,根据四诊相参、辨证施治而用他法,收效颇捷。现举几例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7:42
附子功效主治发微(上)——附子运用体会之三(中医治疗)
现代本草著作或中药学教材一般将附子功效概括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主治概括为: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久痢,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寒湿痹,阴疽疮疡。其实附子功效、主治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7:22
《内经》疾病生成及传变(绿色养生)
〈黄帝内经》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在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7:22
刍论活血化瘀疗法的利与弊(医理纵横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7:22
(内经共研2)人参天地,故可为解(中医药文章)
故昨日 夜观内经之阴阳清浊篇。甚好,帖出为此论题之先,仅作抛砖引玉之用,望大家积极跟帖,以完善此论题 阴阳清浊第四十 黄帝曰: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经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7:22
八卦与理(交流探讨)
八卦有三种,先天八卦出自伏羲;后天出自文王;中天出自卫元蒿。八卦是什么?我认为:先天八卦与河图是盖天派概括天地自然的一种模式图。如果按古人的三种八卦各有所用,但实际上靠哪一种八卦也概括不了天地之自然,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7:22
杨通医生论寒热真假(交流探讨)
虚实真假寒热,亦幻亦真,常令医者束手,患者归天。但毕竟真假有别,真就是真,假就是假,无论怎样“白骨精”似的变来变去,疾病的本质却不会变,只要医者细心体察,必有蛛丝马迹可寻,辨出真假。辨别虚实寒热真假,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7:21
气滞痰郁是代谢综合征的基本病机(学术交流)
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基础病变与形体特征。因此,肥胖就成为认识代谢综合征尤其是无症状代谢综合征病机的切入点。 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体质特征与基础病变 肥胖的形成是由于过剩的脂膏异位沉积所致,其中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21:39
河图象数与五行(学术交流)
河图、洛书为东方易数之本体,中国数术及术数之源祖。河图以十数(1~10)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在河图式中,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圈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下图是一张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21:38
也谈卫气来源(学术交流)
北京中医药大学杨昆蓉君在《卫气源于中焦出于下焦》(本报11月10日5版)一文中“认为‘卫出于上焦’有其合理一面,‘卫气出于下焦’也不无道理”。简言之,即“卫出上焦”与“卫出下焦”二说可以并存。笔者认为这一说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21:38
以素数演化简式解读经络(学术交流)
笔者认为经络只是无形意义上的生物演化。它的演化与有形脏腑具有相同的演化规律。它的演化模型就是传统的中医“太极、三才、五行”三大模型。并共用一个素数演化简式:N=2m+1。 素数演化简式是笔者在研究叶脉演化公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21:38
1 ...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 107
/ 107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