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理论探讨
订阅

理论探讨

有时要辩兼夹证(传统医学)
临床上有时要根据患者的表现,观察有没有兼夹证。比如说,偏于上半身的疾病多兼风、痰、燥、火。因风为阳邪,其性上升,故易袭阳位。心肺同居上焦。君火失养,肺脏感寒。都可以引起停痰停饮。燥火同途,二者性都上炎 ...
分类:    2015-11-29 07:44
漫谈“补”法(传统医学)
第一部分:全民进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一时间保健品市场格外红火,各种中药或中药提取的保健制品风行全国。小孩子读书用脑辛苦,要补;妇女更年期内分泌失调,要补;老年人腰腿 ...
分类:    2015-11-29 07:44
柴 胡 正 传(传统医学)
柴胡之名,先见于《本经》,谓“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寥寥数语,揭其要义。后有张仲景创小柴胡,大柴胡汤,少阳经主方由此而立。话说自温凉两派相争,除去麻桂便是银翘,不是发表祛邪便 ...
分类:    2015-11-29 07:44
治痰当先--话说温胆(传统医学)
温胆汤虽系时方,实源于伤寒小半夏汤之加味。后世治痰多奉此方为先。跟师有日,深悉此方应证之多,凡心肝脾肺肾尽囊于内,总以化解痰气为根本。当今许多杂病往往从痰论治,以此方加减而愈。奈何今世痰病独多?思而再 ...
分类:    2015-11-29 07:43
脏器下垂刍议(中医动态)
在临床中,一般诸如胃下垂、子宫脱垂(阴挺)、肾下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皆为中气下陷所致。而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治疗之常法。然也有施之不效者,其因颇多且杂,根据四诊相参、辨证施治而用他法,收效颇捷。现举几例 ...
分类:    2015-11-29 07:42
附子功效主治发微(上)——附子运用体会之三(中医治疗)
现代本草著作或中药学教材一般将附子功效概括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主治概括为: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久痢,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寒湿痹,阴疽疮疡。其实附子功效、主治 ...
分类:    2015-11-29 07:22
《内经》疾病生成及传变(绿色养生)
〈黄帝内经》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在 ...
分类:    2015-11-29 07:22
刍论活血化瘀疗法的利与弊(医理纵横 )
分类:    2015-11-29 07:22
(内经共研2)人参天地,故可为解(中医药文章)
故昨日 夜观内经之阴阳清浊篇。甚好,帖出为此论题之先,仅作抛砖引玉之用,望大家积极跟帖,以完善此论题 阴阳清浊第四十 黄帝曰: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经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 ...
分类:    2015-11-29 07:22
八卦与理(交流探讨)
八卦有三种,先天八卦出自伏羲;后天出自文王;中天出自卫元蒿。八卦是什么?我认为:先天八卦与河图是盖天派概括天地自然的一种模式图。如果按古人的三种八卦各有所用,但实际上靠哪一种八卦也概括不了天地之自然, ...
分类:    2015-11-29 07:22
杨通医生论寒热真假(交流探讨)
虚实真假寒热,亦幻亦真,常令医者束手,患者归天。但毕竟真假有别,真就是真,假就是假,无论怎样“白骨精”似的变来变去,疾病的本质却不会变,只要医者细心体察,必有蛛丝马迹可寻,辨出真假。辨别虚实寒热真假, ...
分类:    2015-11-29 07:21
气滞痰郁是代谢综合征的基本病机(学术交流)
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基础病变与形体特征。因此,肥胖就成为认识代谢综合征尤其是无症状代谢综合征病机的切入点。 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体质特征与基础病变 肥胖的形成是由于过剩的脂膏异位沉积所致,其中 ...
分类:    2015-11-28 21:39
河图象数与五行(学术交流)
河图、洛书为东方易数之本体,中国数术及术数之源祖。河图以十数(1~10)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在河图式中,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圈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下图是一张 ...
分类:    2015-11-28 21:38
也谈卫气来源(学术交流)
北京中医药大学杨昆蓉君在《卫气源于中焦出于下焦》(本报11月10日5版)一文中“认为‘卫出于上焦’有其合理一面,‘卫气出于下焦’也不无道理”。简言之,即“卫出上焦”与“卫出下焦”二说可以并存。笔者认为这一说 ...
分类:    2015-11-28 21:38
以素数演化简式解读经络(学术交流)
笔者认为经络只是无形意义上的生物演化。它的演化与有形脏腑具有相同的演化规律。它的演化模型就是传统的中医“太极、三才、五行”三大模型。并共用一个素数演化简式:N=2m+1。 素数演化简式是笔者在研究叶脉演化公 ...
分类:    2015-11-28 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