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中医
›
理论探讨
订阅
理论探讨
下级分类:
经典探讨
|
五运六气
|
中医发展
|
理论研究
64个遗传密码与六十四卦的对应(学术交流)
我们对组成DNA的4个碱基A、T、C、G与四象对应做出了确定,那么64个遗传密码子与六十四卦的对应关系也就顺理成章了。64卦可看作是四象的排列组合而成,43=64,四象按三联体排列正好是64卦;而DNA的4个碱基A、T、C、G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21:37
阴火病机的再认识(学术与临床)
金元医家李东垣首创阴火学说,用其概述内伤发热的机理,并创立了补中益气汤等著名方剂,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李氏对阴火理论的阐述却比较含糊,以致后世医家对阴火的认识见仁见智,没有统一的定论。笔者在对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21:26
失瘖辨治(学术与临床)
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21:25
《灵枢·刺节真邪》校讹(中医文化)
《灵枢·刺节真邪》文中:“凡刺大邪曰以小,泄夺其有余乃益虚,剽其通,针其邪,肌肉亲,视之毋有反其真。刺诸阳分肉间。”这段文字有衍文,有讹字,有小注窜入正文者,有本当押韵而失韵者。此段文字亦见《甲乙经》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21:25
小议秋伤于湿(学术与临床)
“秋伤于湿”语出《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对此说历代医家众说纷纭。当今医者,多遵喻嘉言“秋伤于燥”之说,笔者认为,一年有四季之分,有旱季和雨季之别,各季节之间的转换规律前后联系,互相制约,是一个不可分割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21:25
论“中和”(杏林人物)
中和,即中庸。孔子在《中庸》提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老子《道德经》上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21:25
上医之道:顺自愈之理而治(学术与临床)
有病不治 常得中医《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云: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內伤,不现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大意为:治疗不很恰当的话,用热来治疗热证,用寒治疗寒证,很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21:25
脾病论治5法(学术与临床)
《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管,五味出焉。”脾主运化,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和津液的化生之源。临床涉脾病机常较复杂,治脾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21:25
浅析“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学术与临床)
《伤寒论》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仲景对阳明病病理机制的高度概括,后世医家将其称之为阳明病的提纲。对于此条的理解,历代注家各有其理,然多从实证、热证解。笔者觉得似欠全面,做为提纲证必然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21:25
五行源于对生的认识(学术与临床)
编者按:中国传统知识和思想的各个方面,几乎都笼罩在五行说的框架之中,要理解中国传统知识和思想,首先就要理解五行说的来龙去脉和精神实质。古往今来,对五行说起源的解说可谓层出不穷。今甘肃中医学院梁永林从对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21:24
论膏浊病(学术与临床)
膏、浊病名始见于《内经》。生理状态下,膏、浊参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病理状态下,膏浊致病广泛,变证丛生,尤其与多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病发病密切相关,所涵内容广泛。本文基于《内经》膏浊论述,探讨膏浊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21:24
“隐曲”含义种种(学术与临床)
“隐曲”一词,主要出现在《素问》和《素问》的相关注释本中,而后世各医家的其他著作中论述较少,或者说根本没有论及。通过检索发现,现代医家对该词的论述也较少。在古代和现代这些少之又少的理论涉及中,“隐曲”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21:24
补肝气温肝阳小议(学术与临床)
脏腑为病,皆有寒热虚实,温清补泻异途,其理甚明,但前人亦有倡“肝无补法”一说者,故景岳《质疑录》特辟专题以论之,指出“不知肝气有余不可补,补则气滞而不舒,非云血之不可补也”。“肝血不足……而可以不补乎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21:24
燥湿浅识(学术与临床)
燥之与湿,虽如水火之对立,但又若水火之既济,两者盈亏失调则病,治当视其主次消长以调之,务必注意做到:润燥不助湿,燥湿不伤津,“以平为期”。经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流湿,火就燥”。据此,燥湿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21:24
肺朝百脉:百脉之气朝于肺(学术与临床)
将“肺朝百脉”理解为“朝百脉之血”,这与中医五脏功能分属、肺主治节的理论皆不相符,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肺朝百脉之气”。“肺朝百脉之气”提示了气、血、脉、心与肺之间不仅在生理上相互联系,而且在病理情况下相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21:16
1 ...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 107
/ 107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