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中医
›
理论探讨
订阅
理论探讨
下级分类:
经典探讨
|
五运六气
|
中医发展
|
理论研究
卵巢应为奇恒之腑(学术交流)
卵巢功能受下丘脑、垂体的调节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卵泡期表现为卵子的募集、选择、优势化,排卵期将卵子排出。在黄体期黄体生成,使子宫内膜呈分泌相改变,以利于孕卵着床。据脏腑学说应将卵巢归为奇恒之腑,其功能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18:16
中药四气探幽(交流探讨)
四气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序录》,指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但宋代寇宗爽认为"凡称气者,即是香、臭之气,其寒、热、温、凉则是药之性。……序例(《神农本草经·序录》)中'气'字,恐后人误书,当改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18:13
论气滞也是病理产物
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王彦晖 气滞是中医无论理论和临床上均十分常见的术语,气滞证作为指气机郁滞,气的运行不畅所致的病理状态这样一个证候概念是公认的。但是对导致这一证候的“运行不畅的气”的性质和这一证候在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18:13
论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的立论基础(交流探讨 )
作者:李继贵 已故云南中医学院院长吴佩衡先生致力于祖国医学数十年,精研坟典、博览诸贤,所著《医药简述》一书,医、药思想并茂,论述深入浅出, 尤对附子、干姜、肉桂、麻黄、桂枝、细辛、石膏、大黄、芒硝、黄连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18:13
浅述脾病的治法与方药(交流探讨 )
陈国华 成都郫县348厂西南兵工医院门诊部 脾居中焦,属土,与胃相连,并与之相表里,喜湿恶燥,能消化饮食,并运送水谷之精微以养五脏,还能统血主肌肉。其为病也,有寒有热,有虚有实,也有脾病为主而涉及它脏者。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18:12
“道”范畴的形成及意义(交流探讨)
《黄帝内经》建构中医理论时,受先秦哲学思想的影响,许多先秦时期的哲学、逻辑、科学方法范畴被移植、引进,作为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范畴,成为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基本命题和捆绑医学经验事实的理论网结。“道”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18:12
经水为何出诸肾(交流探讨)
“经水出诸肾”是《傅青主女科》中的一句名言,是傅氏长期精心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积累的结晶,体现了他调经的基本观点——重肾补肾。这一观点给予后世很大的启发,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传忠录·明理》言“万事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18:12
湿温特点及其证治(交流探讨)
毛德西 河南省中医院 湿温是感受湿热病邪引起的外感热病,多发于夏秋雨湿季节,具有与一般外感热病明显不同的自身特点。诚如秦伯未所言“有时不但病家分不清,即医家亦疑不能决。”明清以来,医学家对此病进行了深入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18:12
营卫学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交流探讨)
周东浩 周明爱 山东临沂市中医医院 自笔者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营卫学说的现代研究思路》以来,已经近两年时间,营卫学说的研究也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关注。在此就笔者对营卫学说研究已经走过的路作一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18:12
论益气升阳举陷与益精升阴敛聚治法(临证心法)
高健生 张凤梅 张殷健 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9号(100040) 原载于《中医杂志》2004年第7期 益气升阳法是李东垣所创,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其补中、益气、升阳之功卓著,为中医入门者皆所熟知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18:12
经方中的药物修制(交流探讨)
张立侠 长春市中医学院 凡研究和运用仲景方剂者,无不遇到其中药物修制的问题,为方便经方的科研及临床应用,试议如下,以期对同道有所裨益。 一、药物修制及其用意 所谓药物修制,是指对药物的粗加工过程。《伤寒论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18:12
论肌源性·腱性筋膜劳损(交流探讨)
肌源性、腱性筋膜劳损是运动系统主要劳损之一,下面以解剖为基础,病理机制为指导,证实采用医用超然拨针治疗本病的合理性、实用性、开拓性。 解剖:筋膜组织是机体重要的防御组织,分布甚广,具有弹性、柔韧性的结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18:12
隐结构模型与中医辨证(交流探讨)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18:11
浅析《伤寒论》之“烦”(唐汉论语)
烦,本义是由于发热而引起头痛,《说文解字》谓:“烦,热头痛也”。这是一个会意字,“火”表示有火,发热,“页”(xie),为头,合起来表示人发热头痛,引申为烦躁、烦闷,为形容词。在《景岳全书·小儿则总论》中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18:11
谈“治未病”学术思想在临床的应用(交流探讨)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在《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学术思想,2000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医疗实践,笔者从临床实践中感悟到,对于一些慢性疾病、难治之症,采用“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往往能收到满意疗效。本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8 18:11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 107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