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中医
›
理论探讨
订阅
理论探讨
下级分类:
经典探讨
|
五运六气
|
中医发展
|
理论研究
《内经》痈疽病因机辨(学术与临床)
《内经》中有关痈疽病的理论丰富,至今仍指导中医皮外科的临床。笔者在此简要总结如下。 《内经》的痈疽病泛指一切疮疡证。其中,多发于皮肤、肌肉,甚则深入骨髓者,称为外痈;也有生于内脏者,称为内痈。痈疽的形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16:42
经典探微之读《内外伤辨惑论》④ 东垣与景岳脉法当互参(学术与临床)
古人以脉上辨内外伤于人迎气口。人迎脉大于气口为外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内伤。此辨固是,但其说有所未尽耳。外感风寒,皆有余之证,是从前客邪来也,其病必见于左手,左手主表,乃行阳二十五度。内伤饮食及饮食不节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16:42
由阴阳交说《内经》温热病论(学术与临床)
《内经》认为,温病的发生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由于内伤于精,正气不足,复感温热之邪而发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二是由于冬伤寒邪,潜伏体内,至春复感春温之气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16:41
经典探微之读《内外伤辨惑论》(3) 治病也要突破“围城”(学术与临床)
向者壬辰改元,京师戒严,迨三月下旬,受敌者凡半月,解围之后,都人之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病而死者,继踵而不绝。都门十有二所,每日各门所送,多者二千,少者不下一千,似此者几三月,此百万人岂俱感风寒外伤者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16:41
《内经》所论伤寒的证候及特点(学术与临床)
伤寒的含义有二:一是《素问·热论》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明确指出“伤寒”为外感热病之总称,此即后世所称之“广义伤寒”。《难经·五十八难》亦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16:41
经典探微之读《内外伤辨惑论》② 治内伤病务在复正(学术与临床)
既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绝于外,故《经》言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是六腑之元气病也。气伤脏乃病,脏病则形乃应,是五脏六腑真气皆不足也。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故荣卫失守,诸病生焉。其中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16:41
《内经》论风病(学术与临床)
中医认为,风邪为百病之长,是外感病邪的先导。风邪具有“善行而数变”的特点,所谓“无常方”,即无常规。风邪客于人体,无处不及,或在皮肤,或在经脉,或在脏腑,为病变化多端。笔者在此简要总结《内经》中风病的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16:41
经典探微之读《内外伤辨惑论》① 人身诸气可合而为一(学术与临床)
金元大家李东垣的最大成就是创立了“内伤学说”,并撰写了阐释内伤学说的代表性著作《内外伤辨惑论》,该书围绕饮食劳倦所伤而致脾胃病的诊察及治疗用药等理论作了较全面而系统的阐述。然而,时移世易,中医的后学者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16:41
邪正相交 发病有三(学术与临床)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致病因素和机体本身抗病能力两个方面,《内经》把这两个方面概括为“邪”和“正”,认为疾病发生与否,取决于邪、正两方面的作用。详读《内经》相关理论,笔者把它归纳为以下3种情况。 两虚相得乃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16:41
浅谈《内经》三焦说(学术与临床)
笔者读《内经》关于三焦的论述颇多,大致归纳可分为3个方面的概念,简述如下。 从脏腑范围论三焦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灵枢·本输》亦云:“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16:41
参阅注本学《内经》(学术与临床)
《内经》文字古朴,义理深邃,具有“文简、意博、理奥、趣深”的特点,但这也给后学者带来很多不便。笔者认为,历代医家对《内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整理和注释,为阐发《内经》旨意,启迪后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16:40
中医学的阴阳不仅是哲学概念(学术与临床)
中医学阴阳虽然有哲学内容,但它并非仅仅是抽象的哲学概念,也不能等同对立统一。所谓“对立统一”,指的是已发展到“同一”关系的对立。而“对立”,则是尚未发展到“同一”关系的对立。对立是本质的差异,在对立中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9:40
“奇经八脉”名义考(学术与临床)
“奇经八脉”一词出自《难经·二十七难》,它是指十二经脉以外的八条经脉。那么,这八条经脉为何以此命名?笔者在此做一探讨。 奇经 所谓“奇经”的“奇”,当读jī,是单数之义。《说文解字》:“奇,一曰不耦。”《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9:40
论方证对应中证之内涵(学术与临床)
方证对应中“证”的原始内涵即为证据,包括症状体征、疾病和体质三方面内容。这种以方药使用的客观证据作为方证对应中“证”的原始科学内涵,与将“证”定义为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9:39
咳嗽源于肝肺不调(学术与临床)
河北医科大学的张德英教授,从事教学兼临床医疗工作30余年,其治疗咳嗽,处方用药灵活多变,且疗效显著,并著有《痰证论》一书。笔者有幸侍诊于侧,今将跟师所得,述诸如下,并附验案二则,以飨同道。 外感咳嗽:风 ...
分类:
理论探讨
2015-11-29 09:39
1 ...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 107
/ 107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