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理论探讨
订阅

理论探讨

“天数”与“天年”含义不同(学术与临床)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天数”是什么?明代医家张景岳解释为“天赋之限数”;陈士德解释为“自然所赋之寿数”;《素问校释》解释为“自然之定数”;《内经》四版教材 ...
分类:    2015-11-29 09:35
鼻和魄门的联系(学术与临床)
在学习《灵枢 五脏别论》时,有“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及“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两段话,联系以前所学的内容,偶有所得。 “魄门亦为五脏使”,为何称为“魄门”呢?“肺者, ...
分类:    2015-11-29 09:35
论肝主卫气(学术交流)
卫气的来源 《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卫出于下焦”。经文说明水谷精微和先天精气为卫气的物质基础,但是卫气不是在胃和肾中形成,而是 ...
分类:    2015-11-29 09:35
《金匮要略》“摶”讹为“搏”举证(科研教育)
1.问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藏即死(《脏腑经络先后第一》)。“搏”字误,当作“抟”(摶的俗体字,音tuán)。邓本、赵本作俗体“抟”。 2.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痉 ...
分类:    2015-11-29 09:34
肝为刚脏不是指肝的生理特性(学术交流)
刘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在现行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把“肝为刚脏”作为肝的生理特性,论曰:“肝为刚脏,是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而言。肝在五行 ...
分类:    2015-11-29 09:34
怎样正确对待“火神派”(学术交流)
“火神派”自清末名医郑寿全创始以来,近百余年间主要流传于四川、云南一带,继而成为全国性的学术流派。该派因善于运用姜、附等火热温性药物,从理法到方药都多崇温热,发挥运用都颇具特色,故得“火神”之名。 “ ...
分类:    2015-11-29 09:34
《黄帝内经》五行乘侮理论探微(学术交流)
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是在中国古代哲学五行学说,结合阴阳学说而建立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用来概括说明人体的生理结构、病理变化以及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五 ...
分类:    2015-11-29 09:34
“脾主统血”与营卫(学术交流)
“脾主统血”较明确的说法来源于明朝薛立斋,在其《薛氏医案》中说:“心主血,肝藏血,而其统在脾”,脾所以能统血和其运化水谷精微的原始功能相关,武之旺在《济阴纲目》里说:“大抵血生于脾土,故云脾统血”。 ...
分类:    2015-11-29 09:34
谨慎应用中药药象学理论(交流探讨)
现行的主流中药理论是以药物的性味、归经、功用或在其后附以现代药理分析为框架而构建的,此框架虽相对明晰、易于类别,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为什么同样性味归经的药物却具有不同的功用,甚至相差很大;功能类似的 ...
分类:    2015-11-29 09:34
“下闻病音”解(学术交流)
《素问·玉机真藏论》云:秋令浮脉“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秋脉浮而无力,是肺气虚衰的表现,可见喘息、短气或少气、咳嗽、咯血。惟其“下闻病音”,历代注家颇多理解: 1.肺胸有声 杨 ...
分类:    2015-11-29 09:34
驱邪即所以补正——读《儒门事亲》(学术交流)
金代名医张子和,研究《内经》、《伤寒论》有素,擅用经方,经验丰富,同时也直言不讳,主张“古方不能尽医今病”,提出“驱邪即所以补正”的理论,善用汗吐下三法治疗疑难病症,自成一家。晚年曾应诏入太医院,不久 ...
分类:    2015-11-29 09:34
从经典著作探求不寐辨治(学术交流)
不寐是常见疾病,传统的辨治方法一般都遵明代医家张景岳,以虚实辨证为纲,虚者如心脾亏虚用归脾汤,心胆气虚用安神定志丸,肝血不足用酸枣仁汤,阴虚火旺用黄连阿胶汤,心肾不交用交泰丸。实者如痰热内扰用温胆汤, ...
分类:    2015-11-29 09:33
探微索隐创新义(学术交流)
苏礼在医史研究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在中医古籍整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 医史研究提出新观点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礼老师通过翔实的史料,缜密的考证,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1998年,苏 ...
分类:    2015-11-29 09:33
风寒证与麻黄汤小议(学术交流)
古人治外感风寒多用麻黄汤,现在《方剂学》教材也将麻黄汤列为风寒表证的首选方剂,但临床中却少有人用,可能是以下原因所致。 畏用麻桂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桂枝可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 ...
分类:    2015-11-29 09:33
“邪自口鼻而入”之本义考(岐黄论坛)
“邪自口鼻而入”,语出吴又可的《温疫论》。其文曰:“……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 ...
分类:    2015-11-29 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