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 10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选中
篇:
置顶
|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复制链接]
匿名
|
2004-1-14 01:08:10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第三十则赵州大萝卜举:
僧问赵州:承闻和尚亲见南泉,是否?州云:镇州出大萝卜头。
答人问有三种方法,即是诗经的兴赋比。人家问一桩事情,你顺理成章的陈述下去,这就是赋的答法。人家问一个道理,你想了想,用个比喻来说明,这就是比的答法。这两种答,都是在问之后。但还有一种叫做兴的答法,是答在问前。
例如诗经里有一首诗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假如有人问你:听说你在路上看见某家的新娘子抬过,是吗?倘使你答这是在何日何地,男家的排场如何、女家的嫁妆如何、如何等等,这就是赋的答法。又若你的答带上许多诙谐俏皮,把它形容得像老鼠嫁女,又像钟馗嫁妹,使人听得笑疼肚肠。于是又问:此时新娘子在花轿里是怎样的心理呢?你答、她像是在神前拔得了一支签在手,单知道是吉签,但是尚待领签语来对。也许念了签语还是费猜详。你这样比来比去,就是比的答法。
而倘使人家问你有没有看见新娘子,你脱头脱脑的答说:「桃花」,这就是兴的答法了。人家问赵州:听说你见过南泉?他答:镇州出大萝卜头,就可比说桃花开得夭夭,是答在问前。人家问,是为想要晓得,答了却使你更胡涂。是一片春阳的胡涂么?
「桃之夭夭」与「之子于归」也可以说是没有关系。民谣有先是一声长长的「啊!」唱得很高很远,而什么字义也没有,光是个发声,有一个世界要开始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也等于发声的意思,只是已有语义了,可以说是发意。但发声与发意都不规定下文的内容,像风吹花开,这就是兴。它能不规定开花的内容,不是比喻,亦非暗示,本文尚全然是未知,而只是个开始。与本文不相干的一个开始。那发声是兴在风,而发意则是兴在于风与花之际,但都不即是说到了花。中国的童谣与民歌里就多有像这样的发句。好文章都要如此。不但起句,便是写到中间亦随处有看似不相干的句子出来,文章就别有摇曳风姿。这通于做人的道理,亦通于一切做学问的道理。若文字与科学皆只是现象的记录,人的生涯都可以被情报学来处理,从头到末只是一本言归正传,没有不相干的字句,这样煞风景的社会,没有「兴」,就要以「前卫」来作代替品了。
偕表姊及哥哥去听意大利的前卫音乐,愈是新作愈奇奇怪怪,出人不意。同来路上在出租车谈论这个,表姊忽道:「你那赵州的说话就像前卫,叫人难懂。若是禅宗的和尚出来,前卫的小子们就都要请他来带头了。」说着,三人都笑起来。天下最好的东西往往与最坏的东西相似。禅宗与前卫,一个是无心,一个是刻意,赵州的是好玩,前卫的是活得无趣了,刻意要造作有趣。
禅宗与前卫,两者完全是异质,禅僧倒是像小孩,一岁半到二岁的男孩。佛没有小孩气,禅宗的小孩气是黄老的。而佛是像十五六岁人的端正。
且看雪窦禅师对此则的颂:镇州出大萝卜,天下纳孙取则。
只知自古自今,争辨鹄白乌黑。
贼贼!纳僧鼻孔曾拈得。
兴的答法就是机。古人说盗天地造化之机者谓之贼。人家不从机字上头去领会,却来纷纷议论与考证大萝卜的说话,赵州只在一旁暗笑,觉得好玩。他好坏呵!而那批笨牛亦真会鼻孔都被他拴住了,看了叫人好气的。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4 01:09:03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第31则麻谷振锡遶床举:
麻谷持锡到章敬寺怀晖禅师处,遶禅床三匝,振锡一下,卓然而立。韦敬云:是是。(雪窦禅师着语云:错。)麻谷又到南泉禅师处,遶禅床三匝,振锡一下,卓然而立,泉云:不是,不是。(雪窦着语云:错。)麻谷当时云:章敬道是,和尚为什么道不是?泉云:章敬即是。是汝不是。此是风力所转,终成败坏。
五四运动打破旧礼教,说要丢弃线装书,说要赛先生与德先生,当时的蔡元培与胡适如果去问章敬寺怀晖禅师,他一定说:「是、是。」旁边若有雪窦禅师插嘴说:「错。」他的也不是反对之意,而是说:错亦是好的。
国父联俄容共,有人拿来说话的,亦国父自是,是说的人不是。今天的文化人还在遵守五四时代的说话,你要是去问南泉禅师,他一定要说:「不是、不是。」那末,当年胡适他们都不是么?胡适他们没有不是,你的才不是。此时雪窦若从旁再来插嘴,他又要说:「错。」此错彼错。但是此错错得没有风头。今天不但遵守五四时代的说话的文化人是可鄙,便是追恨当年五四运动的学者亦不可喜。依南泉禅师的说法,这些都是风力所转,终成败坏。
碧岩录此则,有特可注目之处,是禅宗提出了是与非的问题,与印度佛教的不同。原来的佛经里讲是非皆幻,与是非不二。禅宗却说有是有错。佛教否定动,中国的禅宗则肯定动,是与错是从行动而来。是与错是生于行动的机端,所谓风力所成。若脱离此机端,即无论是与错,皆归于败坏。此层道理,在文学里最可以看出。
又如女人的相貌,是要有秀气。虽是平平凡凡的相貌,细看时有一股秀气逼来,她就是美人了。无论男女,行动处是要有风头,做学问也是。如胡适当年就有一股风头。像搓麻将,风头顺时你打错牌也会和,风头不顺,你牌打得都是,也不会和。
但打牌真是风力所转,终成败坏,所以久赌必输。像美国在风头上时,其对外政策好多无知与错误,也通了过去,他今没有了风头,就成无趣了。汤恩比着书里的许多古文明国便都是这样的风力所转,终成败坏。
也有终不败坏的吗?有。万物或成或坏,但是风力自身不坏。亦即是机不坏。是故可有圣贤的万古高风不歇。机永远是在未有物与有物之际。印度佛教的是涅盘不坏,寂灭为乐,中国禅宗的却是机不坏,生生为乐。
所以也不是没有是与错。涅盘冥绝是非,机却是生是生非。这里就另有一个境界,雪窦禅师颂曰:此错彼错,切忌拈却。四海浪平,百川潮落。
古策风高十二门,门门有路非萧索。非萧索,作者好求无病药。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4 01:12:24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第三十二则临济佛法大意举:
定上座问临济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济下禅床擒住,与一掌便托开。定伫立。旁僧云:定上座何不礼拜。定方礼拜,忽然大悟。
临济的佛法是生龙活虎之姿。这擒住,打一掌,便托开,是中国武术的极致。擒住是阳,打一掌是阴,托开又是阳,三手实含有阴阳变化之机。中国武术特别讲究拏法,即是擒住。西洋人则是先把野兽打死了,然后去捡来。这是旧石器人的遗习。旧石器人的渔猎,渔用渔叉,猎用石斧石簇,皆是先把对方打死了,没有擒住的,擒住是新石器人的智慧,发明渔网鸟网与兽阱,把来活捉,这才是由渔猎入了畜牧了。但后世主流派西洋人的祖先,多是出身北欧的旧石器人,侵入古文明国,靠掠夺与摹仿,虽也用起渔网鸟网与兽阱,但因不是自己的发明,终也不懂得擒住的道理。他们的拳斗就有打无拏。他们见了异民族就用打来征服。中国却讲擒,擒贼先擒王,诸葛亮七擒孟获,遂使南蛮悦服了。汉通西域亦是擒住人心。
擒住也是讲的抓住机会。草木惟有靠机会,春天来了它就繁荣,秋天到了它就凋落。西洋人的历史,也是像这样的靠机会。所以都只是一年生草。靠机会即机会是主,人是宾;而抓机会则人是主,机会是宾。能抓机会则可以随机变转,而得长生,如中国历史的悠久不坠。临济禅师说「临济宾主历然」,与擒住是同一句说话。
其次是打。一记里要具生杀二机。如一棒打杀亦是打,打豆子、一连枷打开豆荚亦是打,打钟打出声音来亦是打。西洋人的打只是抗斗与征服,中国人说打天下,却是像打铁一般的打出江山来。是打开历史。西游记里孙行者一路使棒打将去,打出一班山神土地来,多有热闹。以此中国的音乐亦是打乐器比西洋的发达,打锣打鼓打钟都比西洋人打得好,又有西洋所没有的击磬,击筑,击缶。打亦是与对手言语,所以中国武术的对打,手脚的爽利与招式之多,皆非西洋所可及。平剧里阵前对打可以把枪抛来踢去当玩耍。
再其次就是托开了。
中国对日本抗战,搦住他使他不得脱身,就是拏,就是擒住。抗战本来是被动的,缠住他不放,却换了主动,这里就有个宾主互换。而于是给了他一个世界性的决定的打击。而然后是托开,蒋委员长广播对日本以德报怨。因这「便托开」纔可有新的开始。而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打败德国后,加他以天文数字的赔款,则是不知托开,成了张爱玲小说里说的两个尸首背对背栓着、沉到底。
擒住是机会来找人,你把它捉住。人去找机会,很难得找到。机会来找人就容易,所谓运气来时要推也推不开,但你必要先是被动的,尽大地是波浪,一浪推一浪都是运气。即历史上的机会是无限的,你只有应,不能找,所谓不为主而为宾。而及至应上了,你就是江山之主了。
雪窦禅师颂曰:断际全城继后踪持来何必在从容巨灵抬手无多子分破华山千万里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27 14:08:16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第三十三則 陳尚書看資福
舉:陳操尚書看資福院智遠禪師,資福見來,便畫一圓相。操云:弟子恁麼來,
早是不著便,何況更畫一圓相。福便掩卻方丈門。(雪竇禪師云:陳操只具
一隻眼。)
和尚愛畫圓相,是畫一圓圈,大概是飯碗這麼大,或用墨筆畫在一張紙上,
或扇面上,而也有是用錫杖在地上畫的,又有只用手勢畫在空中的。在於佛教,
圓相原是代表涅槃的意思,如云:「我皆令入於無餘涅槃而滅度之。」但禪宗的
圓相則是大自然的渾沌自體,亦即是機之海,萬物皆入於機海,皆出於機海。
陳操與白居易是同時人,他做貴官,卻來資福寺看智遠禪師,這已有晚唐歲月
的好。禪師畫一圓相。而陳操的云云,你卻不可把他看做老實人,以為他真是說的
:出來看禪師一趟不方便,更哪裏禁得禪師拿圓相來試他,是在告饒了。殊不知今
天他的意思是:他這樣不容易地來看禪師,這已是個奇蹟,何況師畫一圓相更是個
奇蹟,單是這樣,今天資福寺的一會已風光無窮,哪裏還著得問答。
陳操說畢,禪師便掩卻方丈門。陳操話雖說得好,他可是真的到了此境界的嗎
?他多半是未悟得。關出這樣一個現世的人在門外,讓世界去迷惘也好。
雪竇禪師頌曰:
分付海山無事客,釣鰲時下一圈孿。
但是那鰲魚看見圓相的影子,把尾巴一掉游了過去了。而面前卻是陳操立在資
福寺方丈室外,階下池中鯉魚在藥欄影裏悠然不動。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27 14:09:51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第三十四則 仰山問近離甚處
舉:仰山禪師問僧:近離甚處?僧云:廬山。山云:曾遊五老峰麼?僧云:不曾
到。山云:闍黎不曾遊山。雲門禪師云:此語皆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談。
你遊廬山,就要上到五老峰。你沒有上到五老峰,算得什麼遊廬山。問:上
去是上去,到不得可如何?答:一樣是好。李白的蜀道難:「西當太白有鳥道」
就是想要上去而到不得。有萬古到不得的高山嗎?有。李白詩裏的太白山,是比
宇宙火箭所能到達的月亮與火星還更高。五老峰也應當是絕對的高。宇宙火箭到
不得,但是詩可以到得。
你要到五老峰嗎?你拉弓必拉足,舉步必踏實。用一張紙包東西也必定包得
的角周正,凡做什麼都必定要做到家,像趕駱駝的繩鞭打一下必定打得空氣響徹
,像數學上的發見,必是沒有一點疑義,這就是到了五老峰了。
給說這些,皆為慈悲之故。但這些都是險絕,水滸裏如林沖等人便為要做到
忠義,而落草為寇。
在威尼斯有一位日本女學生姓長田,常來我表姊處,因為兩人都學畫,談得
來。一天她手執一封電報喜氣滿面的說給我表姊聽,她的哥哥開釋回家了。她哥
哥單名一個章字,是浪人,前年喫浪人官司下獄,刑期二年,因他在服刑役中成
績優異,可得縮短五個月,提早於今年二月獲釋。恰值獄卒對同監的一犯人用暴
力,她哥哥從旁抱不平要向法庭起訴。獄署遂對他留難,要他取消起訴則可早釋
,許多朋友勸他取消,他不肯,他不做這樣有首無尾之人。還是起訴。所以到五
月裏才出獄回家。像他這樣做人為徹,就是要遊山必到五老峰之人。而浪人的事
又是落草之談。
英雄走的路是,日常平地皆絕頂。
且聽雪竇禪師頌曰:
出草入草,誰解尋討?
白雲重重,紅日杲杲,左顧無暇,右盼已老。
君不見
寒山子,行太早,十年歸不得,忘卻來時道。
而對此我也有一詩,是三年前隨六哥遊日本京都,遂至嵯峨野落柿舍,晤保
田先生時之作。落柿舍是江戶時代俳人芭蕉的第一弟子去來的舊宅,保田先生是
今時日本詩人。詩曰:
古今藏信疑 去來一倏忽
秋雨落柿舍 眼前人奇絕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27 14:11:37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第三十五則 文殊前三三
舉:杭州無著文喜禪師遊五臺山,中路荒僻處文殊化一寺接他宿,遂問無著近離
甚處?答南方。又問南方佛法如何?答:末法比丘,少奉戒律。問多少眾?
答或三百,或五百。於是無著問文殊:此間如何住持?文殊云:凡聖同居,
龍蛇混雜。問多少眾,文殊云:前三三,後三三。
五臺山佛寺接近塞外風煙,與洛陽佛寺、江南的佛寺又自不同。文殊化一寺
與無著對談南方佛法與五臺山佛法,單這故事,已夠我想像三國志演義與精忠岳
傳中才可有的閑筆。雪竇頌云:「千峰盤屈色如藍,誰謂文殊是對談」就能傳出
這幅風景。
南方的佛寺,眾或三百或五百,末法比丘,少奉戒律。現在我們來想像那是
五代的時候,就對他們也可有在批評以上的寬容了。而與之相對照的五臺山佛寺
,則單是「凡聖同居,龍蛇混雜」這兩句,就傳出平劇裏楊五郎與遼戰敗削髮為
僧的是此地。做了僧,他聞山下金鼓之聲,望見遼兵追殺一員宋將,亦還是又驀
地陡起了英雄膽。
佛寺為閑意妙義之地,當以六朝時廬山慧遠寺為首。佛寺為世俗隨喜,香火
勝因之地,當以北魏時洛陽的諸寺為首。以佛寺為遁入空門,當以五臺山為首。
此皆異於印度的佛寺,而為中國所獨有者。中國人不把佛教看做否定人生,而是
開拓了人生的邊際。而禪宗則是佛理的完全漢文章化了,後來就寧是有在人世裏
的佛寺,而無佛教了。
無著問文殊:五臺山多少眾?文殊答前三三,後三三。就是中國人的知性的
喜樂好玩。中國人愛以不確定的數字來說確定的數,又以確定的數字來說不確定
的數,好比是鬥聰明,猜枚枚子,而這原來是發見事理與數理的極致。
我觀賞表姊作畫,有水彩畫的寫生與油畫的臨摹威尼斯壁繪,但我對她說,
我難忘的還是小時候看鄰家阿黃姊姊描花。阿黃姊姊沒有讀過書,她手執一枝描
花筆用水粉描在鞋面布上,是海棠花,先描好一隻鞋面,把來端詳了,又描起一
隻鞋面,自己比來看看。她是看的自己描的花,她的神情卻那樣的端正。她描了
幾枝花呢?使我想起文殊的前三三,後三三。
林沖使棒,你看他丟開解數,也好像是前三三,後三三。至如史上的三皇五
帝,前兩晉,西晉東晉,後兩宋,北宋南宋,數字雖有參差,但歷史如花枝,你
若問發的多少枝,就答一個前三三,後三三,那喜樂就是對的了。你若不用這個
數字,又可用什麼數字來答?文殊的這個數字是包括歷史上已知的數與未知的數
的答法。自 國父領導辛亥起義以來。我們今天要來◎◎◎◎又可有多少革命同
志呢?也借用得雪竇禪師的頌:
堪笑清涼多少眾 前三三與後三三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27 14:12:45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第三十六則 長沙一日遊山
舉:長沙景岑招賢禪師一日遊山,歸至門首,首座問:和尚什麼處去來?沙云:
遊山來。首座云:到什麼處來?沙云: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來。座云:大
似春意?沙云:也勝秋露滴芙蕖。(雪竇著語云:謝答話。)
往時讀此則。惟感賞始隨芳草去二句之美。今晨醒來在枕上再看一遍,豁然
地明白了此則實分三問答。
第一問:「和尚什麼處去來?」是就事問。答:「遊山來。」是離事答。
第二問:「到什麼處來?」是空間問。答:「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來。」
是超空間答。
第三問:「大似春意?」是時間問。答:「也勝秋露滴芙蕖(亦似秋意)。
」是超時間答。
答不是問題的結論,而是問題的打開,所以答要於題若即若離。而且動作與
時空本來是一體,故可以問空間而答以動作,問動作而答以時間,一似答非所問
。又則動與時空皆是生在無與有之際,故三者皆自有其超越。
講思想是要以色顯空,但空不可能因色而盡顯,所以極好的說法是像──
「桃花幾處隱紅樓」
理是在於掩映隱現之間。長沙的「始隨芳草去」即有像這樣的美,而在掩映隱現
之間歷然地把你所問的都來答了。所以雪竇曰:謝答話。
且聽雪竇禪師頌曰:
大地絕纖埃 何人眼不開
──是說法有掩映隱現,但是悟境可以絕對明徹──
始隨芳草去 又逐落花來
──引長沙本句──
羸鶴翹寒水 狂猿嘯古臺
──此二句恐人不知長沙的也勝秋露云云。是與大似春意相對,猶
云亦似秋露,而誤解為春意勝秋露。故雪竇加重寒水古臺,以明長沙正是以秋答
春。
長沙無限意。 咄!
──「無限意」是說法在於掩映隱現之際。「咄!」是雪竇的會心
一笑。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2-20 18:20:32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第三十七則 盤山三界無法
舉:盤山寶積禪師垂語云:三界無法,何處求心?
此二句是佛教教義的根本處的問題。佛經裏一直沒有把來說清楚過。有法有
心,是世界古文明國人所共同承認的。便如釋迦,他雖云實無一法可說,一面仍
是說:法不一不二,法不待證,法無去來,法無生滅增減垢淨,亦即意味著法還
是有的。其後論師用因明來論證「法」不可得,乃云:三界無法。比起來,釋迦
的最有一種渾樸的好。法不是可以因明論證,而是要以覺。而論師的是限於以因
明論證。論師亦從打坐的修行,悟得法的始境;然而他們以因明的論證,仍不得
不否定法。
但釋迦的法也不免疏缺。因為印度人雖知有空色,而不知有陰陽。印度人惟
曰因緣,然而因緣是幻妄。釋迦破之,而承認因緣之外有法。論師繼之,更把因
緣破盡了。而不以為此外尚可有法。玄奘游學印度,正當論師時代的晚期,他乃
彌縫釋迦的有法與論師的無法,結合兩說,提出了一個「萬法唯識」的主題。玄
奘以為雖然十二因緣皆是妄識,但是八識並非皆妄。所以法還是有,但法是與阿
賴耶識為一。玄奘的唯識論是對印度佛教的一個革命。
但是陰陽這一關不通過,法的問題畢竟亦難圓滿解答。到了中國的禪宗,以
機說法,機不是依於因緣,這樣就一下子解除了從來佛教的對因緣的困惑。而肯
定有萬物之機,亦就是極明確地肯定了法了。這裏盤山禪師說的「三界無法」,
不是印度佛教所說的有沒有法,而只是一個廓然豁然的意思。所以雪竇禪師頌此
則:「白雲為蓋,流泉作琴」,當然是三界有法。
這法,依照現代一位先知者的用語,就是大自然的五基本法則:一、大自然
的意志與息法則。二、陰陽法則。三、絕對時空與相對時空統一法則。四、因果
性與非因果性統一法則。五、循環法則。禪宗雖然沒有知道得這樣明白,但那未
覺亦有未覺的好。
再說何處求心?世界古文明國皆知有心。心非心臟,而是大自然的意志中心
。此意志是未有名目的意志。萬物皆有其中心。亦即是萬物皆有生,皆有心。雖
如水石,亦是有生的,只是有生而未有命。水石亦有心,是能感的,只是未有識
。而如動植物則有生又有命。命是細胞之有核,所以人有丹田。丹田稱為命門,
位置在臍下。息在丹田,而意志則在心。心的位置在於人體的最中心,相當於心
臟處,但不是心臟。人有感有識。識在於全體,而總於腦。感亦在於全體,而總
於心。腦是有而心則是無,惟無可以制有,是心在主使腦的活動。
丹田與心皆非可以生理解剖求得,但丹田是武術練氣功者可以擊腹示人。唱
平劇的嗓子也是從丹田出來的。皆是證明。惟有心的所在無法證明。但心是有的
,則可得證明。我與水石都能相感,此是因為我與水石皆有心。八識的前五識是
在眼耳鼻舌身,第六是意識,在腦。第七末那識,是在丹田。第八阿賴耶識則是
在於心了。識亦即是感。八感的前五感是在眼耳鼻舌身的神經。第六感是在腦神
經,第七感則在丹田,不需神經,第八感在心,當然更不需神經。
中國人又說魂魄,印度人說的末那識即是魄,阿賴耶識即是魂,日本古事記
說奇魂幸魂,奇魂即是魄,幸魂即是魂。魄宿於丹田,魂宿於心。丹田是陰,而
心則是陽。心的最簡明的證明,還是漢文明的文心與詩心。
所似何處求心,並非說無心。雪竇頌此別的全文共六句:
三界無法,何處求心?
白雲為蓋,流水作琴。
一曲兩曲無人會,
雨過夜塘秋水深。
那說的還是有法有心,有一種繁華。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2-20 18:22:07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第三十八則 風穴鐵牛機
舉:風穴延昭禪師在郢州衙內,上堂云:祖師心印,狀似鐵牛之機,去即印住,
住即印破。只如不去不住,印即是?不印即是?時有廬陂長老出問,某甲有
鐵牛之機,請師不搭印。穴云:慣釣鯨鯢澄巨浸,卻嗟跬步驟泥沙。陂佇思
。穴喝云:長老何不進語?陂擬議,穴打一拂子。穴云:還記得話頭嗎?阪
擬開口,穴又打一拂子。牧主云:佛法與王法一般。穴云:見個什麼道理?
牧主云:當斷不斷,返招其亂。穴便下座。
先時看過一篇小說,講印度的一個王子學道歸來,還要通過師父給他的試驗
。他師父化為善惡二身,命他斬惡活善,他迷於辨別,不忍下手,而時機已過,
他遂被師父一劍斬了。此王子是與其錯殺善人,寧可自己被殺,以此而得成道。
但是有一讀者投筆批評,說那是婆羅門的哲理,倘是漢民族的劉邦,他會當機立
斷,一刀砍去,斬對了是天幸,斬錯了也是天意。這纔是歷史的響亮。
風穴禪師問:只如不去不住,印即是?不印即是?答案當然印是。印對了是
天幸,印錯了是天意。沒有得可以擬思的。所以廬陂擬思該印?不印?連被師喝
,連被打兩拂子。還是那牧主曉得說「佛法與王法一般」的嚴,死生在於一髮之
機。牧主是當時的地方長官主開這個法會的。禪師因又考他一考:你見個什麼?
他答: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禪師遂下座,因為今天的問答已不虛過,廬陂雖不
行,但至少旁邊有一人是悟得了。
且聽雪竇禪師頌來:
擒得盧陂跨鐵牛 三玄戈甲未輕酬
楚王城畔朝宗水 喝下曾令水倒流
是非成毀繫於一髮之際,是可以一聲號令,拔趙幟易漢幟,大風吹歷史的洪波,
使之改變流向的。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2-21 19:52:32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第三十九則 雲門金毛獅子
舉:僧問雲門禪師:如何是清淨法身?門云:花藥欄。僧云:便恁麼去時如何?
門云:金毛獅子。
記得是司空圖的詩有:「僧院藥欄靜」,我卻想給他添上一句:日午花影正
。此時旁邊走過一個來禮佛的女孩子,她就是清靜法身。殿門上彫刻有獅子捧繡
球,階陛上立著一隻小花犬響亮的吠得兩聲三聲。這一切只因為是在佛地。倘若
下去到了人寰,該是一聲霹靂,皆成強風急雨吧?
雲門禪師說的就是這樣的境界。我的也許是誤會,但歷史上的大事往往誤會
倒是正解。情人的說話,即每每誤會成了正解。英雄是冤屈了人家亦像林黛玉的
冤屈了賈寶玉,這裏有著一種天地不仁的鋒芒。
原來清淨法身即是滿蓄著危險的。紅樓夢裏寫大觀園裹暑天晌午纔過,賈寶
玉一人走向園中,只見樹陰匝地,蟬聲噪耳,鳳姐王夫人她們都在歇午覺,各處
都悄悄的。只見守候在廊下的幾個小丫頭也都前仰後合的在打盹。這就是佛說的
清淨國土麼?中國是說仙境,是好得叫人糊塗。而賈寶玉卻冒冒失失的去連場闖
禍,先是他惹得王夫人揚手打了金釧兒一記耳括子,他跑了出來,還有閑情去隔
著花陰,看一個女孩兒家痴痴在地上用枝劃字,以致被驟雨淋溼了一身,跑回怡
紅院打門又踢了龔人。
賈寶玉的闖禍都是好的。紅樓夢寫的這一段情景,可說亦是寫的究極的自然
靜極思反,生出造山造海運動,與仙人的在天上闖禍被逐下凡,開啟了世界的歷
史,即皆可比清靜法身恁麼去時,卻出來了金毛獅子。
所以雪竇禪師頌云:
花藥欄,莫顢頇,星在秤兮不在盤(賈寶玉是清淨法身的秤上之星)。
便恁麼,太無端,金毛獅子大家看。
好精神抖擻的金毛獅子。像一隻小犬的可愛。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10
/ 10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