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复制链接]
匿名| 2004-2-21 19:53:35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第四十則 南泉一枝花
舉:陸亙大夫與南泉禪師語次,陸云:肇法師道,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也甚奇怪。南泉指庭前花,召大夫云:時人見此一枝花,如夢相似。
  英雄美人都是萬民的親人,所以是冤家,在一淘時便這樣那樣都不對,要凌
辱他,不在一淘時,又別人不想只想他。史上的英雄美人都是千載後被人想他也
想不完。他在時是世人對他,像對一枝花,如夢相似。
  「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是說理的話,不如詩經裏寫美人:「委委
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英雄美人你何以見了他當下覺得親?因為你見了
他就是見了天地萬物,而且就是見了你自己。你對於這個自己可不知要怎樣纔好
。如此就懊惱起來了。這不是在夢中嗎?你要敲打出響聲來聽聽,你要咬你自己
的手臂看痛與不痛。這就是屈原的何以遭放逐,王昭君的何以不得不出塞了。
  屈原的遭放逐與王昭君的出塞,雖是一佞人鄭尚一畫工毛延壽所為,其實也
是眾人的意思。這樣想來,便是猶大與祭司長們也可以被原諒,因為群眾也叫喊
說要釘死耶穌。這都是天的意思,因為要如此纔成全了歷史。
  因為倘使不這樣,就不給英雄美人以最高表現的機會。像蘇東坡亦然,他是
被調黃州,被調惠州與海南島,他的文章纔像一枝好花的滿開了。這裏超過了人
事的成敗,超過了人世的恩仇。所以蘇東坡對讓讒謫他的章惇不但不限,反為有
一種關切。時人見此一枝花,如夢相似,時人對於孔子,對於蘇格拉底,都是如
此。
  時人對於劉邦,也是讓他常常打敗仗,要這樣纔覺得親。對於韓信,也是讓
他受折辱,乃至功成後被呂后所殺,要這樣纔是世人覺得與他親。所以劉邦與韓
信打得了天下,那天下也是親的。
  雪竇禪師的頌便單道這個親字:
    聞見覺知非一一 山河不在鏡中觀
    霜天月落夜將半 誰共澄潭照影寒
  我也有贈畫師詩:
  太平時,真山真水。恁飄泊,夢裏景物,醒眼人意。卻如嵇生,說聲無哀喜
。但畫筆絜靜端理,便勝卻相思千載。
匿名| 2004-2-22 11:47:04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第四十一則 趙州投明須到
舉:趙州從諗禪師問投子山大同禪師:大死底人卻活時如何?投子云:不許夜行
  ,投明須到。
  笑話有秀才受聘為塾師。第一天東家辦請師酒,出聯題要試試先生的肚才,
曰:「池中鯉魚跳」。先生對以「天上雁鵝飛」。東家卻說是不對,遂被免歸。
其弟是一個不識字農夫,代兄前往,東家也要試過,出題仍是「池中鯉魚跳」。
則對以「紅醬拿來燒!」東家大喜,遂被聘為塾師一年。但這弟弟實是比他哥哥
對的好。趙州出題:大死底人卻活時如何?投子禪師說:他卻活了嗎?那末叫他
即刻就來我這裏。這便是看見鯉魚就把來紅燒一類的答法。
  若是印度佛教,問大死底人卻活時如何?他必答云:悟得無生理(無生忍的
妙理)。這雖然也好,但是不及投子的答有歷史之機,如漢高祖起義時,夜行見
白蛇當路,他就拔劍斬之而過。歷史之機是革命的行動之機。
  原來大死一番的話就是禪宗的。譬如平劇吊嗓子,要吊到嗓子啞了,然後再
生出新的嗓子來,就可比度過一番生死劫。而也有是倒嗓子之後不能生出新的嗓
子的。又譬如臨到大危險時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禪僧多年修行,忽一旦悟得了,
當時的心境如喪考批,此則又是如死如生,雪竇所謂「活中有眼還同死」了。印
度佛教沒有這種修行途中的大死一番。所以趙州也是以此鑒試投子。
  且聽雪竇禪師頌來:
    活中有眼還同死 藥忌何須鑿作家
    古佛尚言曾未到 不知誰解撒塵沙
  我表姊說她在日本東京留學時,一次曾在電車上昏了過去。經過御茶水驛時
。她站在擁擠的乘客中,自己也不知是怎樣倒了下去的。及至醒來。已被人扶在
座席上。電車仍在駛行,她心裏很靜,彷彿前面是雨後陰陰的湖水與樹林的景緻
,在於死與生的邊際的、絕對的安靜與新鮮。她道:「這樣的幻覺繼續五分鐘之
久,等電車通過四谷驛時,總恢復了正氣,想看姨媽家在等我吃夜飯。」
  我聽了只覺她說的「死與生的邊際的安靜與新鮮」非常好。比佛經說的「生
滅滅已、寂滅為樂」更可愛。趙州禪師也是愛的這個風景吧?這風景是活眼中有
死,死眼中有活。他以此來鑒投子禪師,若投子答的是佛經裏的無生妙理云云,
那就是話不投機了。而若投子答的是死生邊際的安靜與新鮮云云,那可是又犯了
答與問的重複。兩者都是犯了藥忌。焉知投子答的瑯是「投明須到」,這正可比
在電車中昏倒的表姊卻活時,不可能久住在死生邊際的那幻景,而是要急急回家
去喫夜飯。
  數學與物理學多是犯的答與問重複,所以單靠數學與物理學不能創造文明。
詩則能不重複,因為詩可以興。又。歷史上的人物有王者之師與王者。王者之師
譬如張良,他是答的第一問。而王者則譬如劉邦,他尚未答那第一問,而已在創
造了第二問:投明須到。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是涅槃的境界。涅槃是回到究極的自然,古佛可
以到得。其次「死與生的邊際的安靜與新鮮」也可以到得,但是不可能久住。又
其次的「投明須到」,則是要做的事此刻尚在途中,所以古佛尚言未曾到。
  如果是回到了究極的自然。那當然可以是廓爾忘言。不但塵沙之言,金玉之
言亦著不得。但「投明須到」,是從究極的自然出來,則一路要撒塵沙、棒喝、
豎拂子、天下起兵、革新政治與產業的制度,如此等等,都不可免,只是要做得
好。所以頌云:不知誰解撒塵沙。
匿名| 2004-2-22 11:47:43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第四十二則 龐居士好雪片片
舉:襄州居士龐蘊辭藥山惟儼禪師,山命十人禪客相送至門首,居士指空中雪云
  :好雪片片,不落別處。時有全禪客云:落在什麼處?居士打一掌。全云:
  居士也不得草草。居士云:汝怎麼稱禪客,閻老子未放汝在。全云:居士作
  麼生?居士又打一掌,云:眼見如盲,口說如啞。(雪竇禪師別云:初問處
  但握雪團便打。)
  寫大雪無過於水滸。林沖在大軍草料場,看那天空時,單是紛紛揚揚下起一
場大雪來,傍晚時那雪更下得緊了。現在龐居士走到門口也是這樣的大雪。他指
空中雪云:好雪片片,不落別處。
  大雪都落在林沖的災難。但此地不是大軍草料場,龐居士所立處是山河大地
皆如來法身,好雪片片,不落別處。英雄看天下事皆不是他人的事,是自己的事
。歷史如錢塘江潮頭來時,江風海氣拍拍,只是吹他的衣裙戲頑。
  那禪客問:不落別處,然則落在甚處?是落在山前山後?是落在這裏門首?
這是問得處所太實了,不懂得法身,所以他挨了打。今時學者研究歷史上的人物
時,把時代環境云云看得太落實,便也該打。
  那禪客還問:我說的不對。然則把你的說來聽聽。這一問可是使龐居士也為
難了。他若答法身遍滿,但是也有邊際嗎?法無邊際,法身則是有邊際的,但不
是處所的邊際,而是法身在自無生有的邊際。然則好雪片片也落在邊際上嗎?理
論到此是一個新的缺口。
  於是他又打一掌。這一掌是打開,且只看這好雪片片吧。在說法的缺口上有
好雪片片,不像是看的雪,亦且開口不得。所以說「眼見如盲,口說如啞」。這
不是罵那禪客,倒是居士自己對此境界的惺忪人意。而雪竇禪師一叫打擲雪球,
則回到了現實的好景緻。
  歷史上的英雄美人對於現實都是這樣的惺忪人意。
  且聽雪竇禪師頌來:
    雪團打,雪團打,龐老機關沒可把。
    天上人間不自知,眼裏耳裏絕瀟灑。
    ──瀟灑絕,碧眼胡僧難辨別。
這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裏,也有天地之始,無雪的去處嗎?
匿名| 2004-2-23 22:43:23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第四十三則 洞山無寒暑處
舉:僧問洞山良价禪師:寒暑到來時如何迴避?洞山云:何不向無寒暑去?僧問
  如何是無寒暑處?洞山云:寒時寒殺闍黎,熱時熱殺闍黎。
  碧巖錄於此則,是以洞山禪師下五位回互正偏接人來解答。五位同互正偏是
:正中偏、偏中正、正中來、偏中至、兼中到。座標一改變,即高低大小寒暑亦
都隨之而改變。冰可以為火,火可以不熱。禪宗的此座標說上承老莊。(老子說
:高下相形,莊子說:蓋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
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窮也。)亦若干通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而且與核子現象的
凡非可逆者皆可逆,是同一原理。禪宗是主要以此來說明一個機字。寒暑亦是機
邊上的事。寒暑其實只是像月中兔子的影子照在玉階上。
  所以雪竇禪頌師云:
    垂手還同萬仞崖 正偏何必在安排
    琉璃古殿照明月 忍俊韓盧空上階
韓盧是名犬,它追月中兔影空緊張。
  人世的寒暑無過於戀愛,這也有無寒暑的去處嗎?而且也不在乎回互正偏五
位。一日清晨與宜蕙坐在山邊,講說如何是太上忘情。宜蕙道:紅樓夢裏太上忘
情不是妙玉,而是賈寶玉與林黛玉及晴雯。瑤池西王母那裏,金童玉女相見,如
梨花對桃花,不落愛情。不該一動心,被罰投生塵世為人,這回是來徹底的戀愛
,但是兩人相對的一刻,會覺得塵世一切問題都沒有,依然是金童玉女那心境。
  一部紅樓夢的偉大,即在賈寶玉與林黛玉及晴雯的痴情,有太上忘情為境。
  一部紅樓夢,不是琉璃古殿階上的月中兔影,而是太虛幻境離恨天一塊頑石
上鑴的字跡。日本的源氏物語沒有此境。金瓶梅更沒有。歌德的浮士德亦沒有此
境。
  漢民族是在革命戰爭的死生地亦會有太上忘情,如在大寒酷暑而無寒暑。

匿名| 2004-2-23 22:44:19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第四十四則 禾山解打鼓
舉:吉州禾山無殷禪師垂語云:習學謂之聞,絕學謂之鄰。過此二者,是謂真過
  。僧出問:如何是真過?山云:解打鼓。又問:如何是真諦?山云:解打鼓
  。又問:即心即佛即不問,如何是非心非彿?山云:解打鼓。又問向上人來
  時如何?山云:解打鼓。
  此僧如何不問:什麼是解打鼓?若問,禾山將不會答是真過,或非心非佛等

  大凡禪師舉一事一物,多只是取的一個興字,並非以它為比喻來說意義。解
打鼓就是一個興字。我表姊不喜歡威尼斯教堂的鐘聲,那不能與杭州西湖鳳林寺
的鐘聲相比。西洋的鐘聲單是召集的通知,不如中國的鐘聲是一個思省。在晨輝
與幕靄裏。表姊道:「但是我更喜愛鼓。鼓不是為思省,也不是為召集,而是叫
人興起。日本神社的神樂,先是打大鼓,那大鼓的鼓面總比大圓檯面還大,你聽
它蓬蓬蓬的打起來,而年青的巫女就在那鼓聲裹一手執扇障面。由左陛而登,趨
向神前拜殿上,二人或四人兩邊分站了,一齊向神前俯伏,於是樂官把笙吹起來
,而就在那笙聲裏巫女立起身開始了舞。舞時的樂律是大鼓與笙,樂官歌唱,都
是祥瑞喜氣,海宴河清。」
  表姊道:「那笙吹動起來就使人興,但笙吹動之前是打大鼓,鼓是眾樂之先
。我先頭聽那鼓聲裏巫女細步趨向拜殿,好像錢塘江潮頭來時的有風吹動。完全
被那勢道所感動了。隨著舞的進行,那夾在笙裏的鼓聲又一記二記,把江山都打
著實了。是興的東西,卻又能這樣著實。後來我還參加過日光東照宮奉祀第一代
將軍德川家康的三百五十年祭禮,神殿內有當年戰國時代的陣大鼓,蓬蓬蓬!打
得人的心都震了。歷史上的事與現前的事,都被這鼓聲打得真實不虛。」
  什麼真過真諦?什麼非心非佛?什麼向上人來時如何接?亦豈不是都在這打
鼓裏。
  中國是朝廷與太廟講鐘鼓之聲,鐘聲令人起悠深之思,而鼓聲則是充實的存
在與行動。說不盡漢唐宋明的往事,想不完的中華民國的前程,古來的聖賢之教
與革命的立志。一代人若是聞風應節起舞,鐘聲便是風,鼓聲便是節。而應節是
應機。所以雪竇的頌裏,說鼓聲裏有千鈞弩之發機,曰:「雪峰老師會輥球,爭
似禾山解打鼓。」
匿名| 2004-2-24 20:22:25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第四十五則 趙州一領布衫
舉:僧問趙州從諗禪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領布衫,重
  七斤。
  僧問一歸何處?若答:一歸於無,那就是不及格。為什麼?萬法歸一,一歸
於無,那只是一句觀念論的邏輯學的說話,一點意味亦沒有。應當把它看做活的
,譬如平劇演水漫金山,揚子江滾滾波瀾裏蝦兵蟹將對天兵天將的戰鬥,是萬法
;而舞臺上忽又歸於白蛇青蛇二人,單獨在緊急的鑼鼓聲裏舞劍一場,有耀武,
有思省。萬法歸一時,這「一」該是個有思省的,它怎肯又歸於無呢?像孫悟空
與妖魔戰鬥敗下來了只剩一人,也是不能又回花果山去的了。是這樣的一個頂天
立地的「一」,它還要耀武揚威闖天下。而我這裏卻作得一領布衫重七斤,世界
便是像這樣的親切都在。
  但是你曉得了這個意思就好,也不必執著於那領布衫,不妨拋了。所以雪竇
禪師頌曰:
    縫製猶認舊針線 七斤衫重幾人知
    如今拋向西湖裏 千載清風付與誰
     (註:首句原作「編辟曾挨老古錐。」又「千載」傳作「下載」,云
        有出典。)
  千載清風是付與西湖。杭州西湖有秋瑾墓。旁邊又有武松墓。武松是山東人
,當年想是穿過青州布衫的。
匿名| 2004-2-24 20:23:00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第四十六則 鏡清雨滴聲
舉:越州鏡清寺順德禪師問僧:門外是什麼聲?僧云:雨滴聲。清云:眾生顛倒
  ,迷己逐物。僧云:和尚作麼生?清云:咱亦迷己。僧云:咱亦迷己如何?
  清云:出身猶可易,脫體道應難。
  單看這一番說話不易懂得,要參看了鏡清禪師的別的說話,纔得豁然。一日
鏡清禪師問僧:門外什麼聲?僧答:鵓鳩聲。清云:「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
來正法輪。」鵓鳩聲應當是好聽,他卻說是招了無間業。他不說鵓鳩聲與山川草
木皆是佛聲,而說是謗。原來是,道之動就是反,一切法都是謗如來正法輪。這
謗是好。鵓鳩聲招的無間業也是好。無間業在佛經原作無間地獄之業,但在這裏
都成了好語。
  父母喜對人說自己的小孩多壞。親戚中討人喜歡的姑娘被叫「小眾生」。林
黛玉每每說話冤枉賈寶玉。這都是謗。日本奈良朝的女人最是活潑健康,萬葉集
裏女人的歌多是對男子講的反話。當局者若知此意,即會喜愛嘲謗,宣傳可以聰
明。文學家若知此意,亦不會說什麼暴露醜惡的文學理論了。
  雨滴聲也是謗如來,你不是喜愛那鷓鴣聲清嗎?雨滴聲亦一樣的好聽。英雄
的一生即多是反如來正法輪、反孔子孟子、反當時的眾人。他連對自然亦反,因
為自然即是反它自己的。所以有革天之命。
  英雄是與天地萬物相遊戲,像兩個小孩玩在一起。總是惱了又好,好了又惱
。而年紀大些的總讓讓年紀小的。所以眾生謗如來,如來卻不謗眾生。林黛玉說
話故意冤枉寶玉,寶玉卻不會也來冤枉黛玉。英雄對天地聖賢與眾人,總是因為
他還小,所以說天驕,連天亦驕慣他。其實是他比誰都親。
  林黛玉說話傷了寶玉,她自己也哭泣起來。她這便是逐物迷己。她對寶玉,
如南泉說的「時人見此一枝花,如夢相似」,你怎麼的亦不能與之恝然不相關。
你對他有萬古的思慕幽怨。這不是逐物嗎?這不是迷己嗎?
  鏡清禪師日:「咱亦迷己」。他是在好聽的鷓鴣聲裏迷了己?他是在雨滴聲
裏逐物逐的哪個?
  雪竇頌曰:
    虛堂雨滴聲,作者難應酬。
    若謂曾入流。依前還不會。
    會不會,南山北山雨霑霈。
  像這樣的逐物迷己,你會得不會得呀?「會不會,南山北山雨霑霈。」真是
好不壯闊,那大雨照得堂廡都明亮了。
  問:如何是出身猶可易?答:「銀釧金釧來負水。」又問:如何是脫體道更
難?曰:「為伊憔悴終不悔。」
匿名| 2004-2-25 20:31:08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第四十七則 雲門六不收
舉:僧問照州雲門山光奉院文偃禪師:如何是法身?門云:六不收。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法身都帶有反的意味兒,所以孫悟空天上地下都
不能收留他。孔子也是,唐明皇說他:
    夫子何為哉?栖栖一代中。
  孔子就是法身,他的栖栖沒有個落腳處,就是雲門說的「六不收」。
  六不收也是說法身不可被收在哪一類型。五祖宏忍大師一日云:
    釋迦牟尼佛 下賤客作兒
    庭前柏樹子 一二三四五
這樣的把釋迦牟尼佛的妙相莊嚴來解放了,可以叫他拿掃帚簸箕,掃清山門內柏
樹下的地,這就開了後來吳道子畫拾得的發想。便像這樣,他也是真的釋迦,真
的妙相。
  生於佛境,山川草木皆是法身,連那幾株柏樹亦是法身。
  可是古來一班仙佛也使人想念。且聽雪竇禪師頌曰:
    一二三、四五六 碧眼胡僧數不足
    少林謾道傳神光 捲衣又說歸天竺
    天竺茫茫無處尋 夜來卻對乳峰宿
末一句還是有安頓,如孔子的在闕里,雖無時俗的名利。但是有在於人世的位分
。林黛玉亦是她的處境未有個著落,像晴雯更是什麼亦沒有,然而兩人的位分是
在寶玉的心上,亦即是在大觀園的風景裏了。
匿名| 2004-2-25 20:32:07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第四十八則 朗上座翻卻茶銚
舉:王太傅入招慶寺煎茶。時慧朗上座與明招把銚,朗翻卻茶銚,太傅見了,問
  上座:茶爐下是什麼?朗云:捧爐神。大傅云:既是捧爐神,為什麼翻卻茶
  銚?朗云:仕官千日,失在一朝。太傅拂袖便去。明招云,朗上座喫卻招慶
  飯了,卻去江外打野(手+埋)。朗云:和尚作麼生?招云:非人得其使。雪竇
  禪師云:當時但踏倒茶爐。
  歷史上一著之失,即刻會天地對你不仁,慧朗說仕官千日,失在一朝,意思
就是悟得了這個。就這次失敗也不是白白的了。至於王太傅拂袖便去,則是墮甄
不顧的意思。明招和尚說慧朗:你為什麼不說內行話,卻去說外行話什麼仕官云
云呢?慧朗反問:依你便怎樣說?明招道:只說是一時人手不便,豈不是就可以
化嚴重的事也為小事了麼?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這樣纔是興旺人家的作風。
  慧朗的答與明招的答,都也是好答,可是雪竇禪師猶覺不滿,他著語道:「
當時只該把茶爐也踏倒了。」
  雪竇禪師的著語,是有漢高祖起兵亡秦的氣魄。史記高祖本紀:「高祖以亭
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這就是位官千日,失在一朝。你的亭長是在幹什
麼的?要受秦法的嚴重處分了。可是下文:「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
,夜乃解縱所送徒。日: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這就是他的翻卻茶銚,索
性把茶爐也踏倒了。於是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後來斬白蛇起義,開了漢朝四
百年天下。
  雪竇禪師深惜慧朗與明招都只具一隻眼,答得不夠。從來大福都是大禍所變
,為什麼這兩人都不敢舒展呢?若像劉邦,則我就是風雷波濤。且聽他頌來:
    來問若成風,應機非善巧。
    堪悲獨眼龍。曾未呈牙爪。
    牙爪開,生雲雷,逆水之波經幾回。
匿名| 2004-2-26 09:51:21

[转帖]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第四十九則 三聖以何為食
舉:三聖院慧然問雪峰山義存禪師:透網金鱗,不審以何為食?雪峰云:待汝出
  網來向汝道。三聖云:一千五百人善知識,連話頭也不識。雪峰云:老僧住
  持事繁。
  讀了「拒絕聯考的小子」,很有人也想學樣。就只耽心逸出了聯考的網,將
來如何謀生?宜蕙述她母親的話:一枝草,一滴露,天總給他口糧的。但那是要
在中國文明的人世纔行。現在的可是組織化的物質社會。無論蘇俄式的或美國式
的,國民都是總雇傭制,與被飼育制,你如果脫離了出來。就難說一枝草可有一
滴露了。最惡的是中共大陸,國民都用糧票制,你若做了透網金鱗,你說說看,
將以何為食呢?凡是這種違反人性的制度,根本要革命革了它,不是透網,而是
把網破棄。
  向來中國的社會。其政治與產業的秩序,是像中國書畫與建築的留有很多的
空間,讓個人可以容與,好比魚戲蓮葉間。這纔是文明的人世,我們今日必要來
重建,為了人的尊嚴。
  而革命者是先來透網。 國父當初在澳門開診所行醫,積有一、二萬圓,有
飯喫他不要,卻去革命。 國父有個長兄,他豈不要耽心 國父以何為食。而這
裏最好的解答,還是那說的「一枝草,一滴露」。
  雪峰禪師的答「待汝出網來向汝道」,那當然好。不料三聖倒說他連話頭亦
不識。三聖問「出網金鱗不審以何為食?」其實你要答也只可答:未審以何為食
。即所謂問即是答。
  雪峰被三聖如此一說,他遂亦不用再答了,只說:老僧事煩。而雪竇禪師的
頌,即是發揚此向看未知境界的壯闊,曰:
    透網金鱗,休云滯水,搖乾蕩坤,振鬣擺尾。
    千尺沫噴洪浪飛,一聲雷震清飆起。
    清飆起,天上人間知幾幾。
以何為食的間題是只有以氣概去蓋過它。如 國父他只有革命成功不成功的問題
,沒有所謂個人生活的問題,雖然 國父住在上海金神父路時每每叫副官把毯子
送去當舖質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