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复制链接]
竹叶清心 | 2004-6-22 16: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天花疫苗能引起心脏不良

  近日美国CDC告诫,已诊断有心脏病(有或无症状)的患者,包括急性心梗、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肌病者都应谨慎接受天花疫苗接种。
  2003年1月24日至3月21日,美国53个行政区的25645名市民卫生保健与公共卫生保健工作者接种了天花疫苗,这是预防美国发生天花恐怖事件策略的组成部分。自接种计划开始以来,已有7例心血管不良事件报告。此外,在大约22.5万名首次接种“军队”疫苗的军人中,有10例发生心肌炎和或 心包炎。据悉,军人接种的天花疫苗病毒株毒力更强。(MMWR2003, 52∶ 248)
  7例“市民”疫苗接种者的心脏不良反应事件主要包括心梗(3例)、心绞痛(2例)和心肌心包炎(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0岁 43~60岁 ,5例女性。3例心梗患者中,2例先前患有冠状动脉疾病CAD ,另1例有高血压病史,目前已有2例死亡。在2例心绞痛患者中,1例有CAD史,另1例没有(但在心导管插入术中发现已存在冠状动脉弯曲)。2例心肌心包炎患者都有高血压史,但没有CAD史。3例心梗和2例心绞痛患者的发作时间在接种后4~17天不等。2例发生心肌心包炎的患者都是45岁,在接种后2~17天发病。
  军队天花疫苗接种项目中发生的10例心肌炎和或 心包炎,全部是在接种后的6~12天出现胸痛,且全部经临床、实验室和心电图和或 超声心动检查证实存在心肌和心包炎症。全部患者经过治疗后恢复。在大约10万名再次接种的军人中,没有1例出现心肌炎或心包炎。
  美国CDC、FDA和卫生部门正在对市民接种天花疫苗后的心脏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监测,同时,美国国防部也在对接种军队天花疫苗的人员是否发生与疫苗相关的不良反应进行监视。
竹叶清心 | 2004-6-22 16: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维生素C的不良反应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在生物氧化及还原过程和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具有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刺激凝血功能、增加对感染的抵抗作用,并参与解毒功能,还有抗组胺及阻止致癌物质生成的作用。本品用于补充营养及治疗坏血病、齿龈肿胀、齿龈出血,以及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病或其它疾病以增强抵抗力,病后恢复期、创伤愈合期的辅助治疗,也用于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然而近年来据国内外研究表明,由于维生素C的用量日趋增大,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愈来愈多,故不能掉以轻心。现将其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腹泻 每日服用1~4克维生素C,即可使小肠蠕动加速,出现腹痛、腹泻等症。
  胃出血 长期大量口服维生素C,会发生恶心、呕吐等现象。同时,由于胃酸分泌增多, 能促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加剧,严重者还可酿成胃黏膜充血、水肿,而导致胃出血。
  结石 大量维生素C进入人体后,绝大部分被肝脏代谢分解,最终产物为草酸,草酸从尿排泄成为草酸盐;有人研究发现,每日口服4克维生素C,在24小时内,尿中草酸盐的含量会由58毫克激增至620毫克。若继续服用,草酸盐不断增加,极易形成泌尿统结石。加之维生素C呈酸性,可使尿酸浓度增高,这样对形成结石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贫血 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减少肠对维生素B12的吸收,致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情加剧恶化。若病人先天性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每日使用维生素C超过5克时,会促使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而产生贫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痛风 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发生紊乱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血中尿酸浓度过高,致使关节、结缔组织和肾脏等处发生一系列症状。而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引起尿酸剧增,诱发痛风。
  静脉炎 静脉注射维生素C时,若速度过快,可引起眩晕或昏厥。再则该药对血管壁有刺激性,久用会产生静脉炎,甚至形成血栓。
    月经性出血 人工流产的妇女,应用大量维生素C,如每日服用6克,三日后引起月经性出血。
  婴儿依赖性 怀孕妇女连续大量服用维生素C,会使胎儿对该药产生依赖性。出生后,若不给婴儿服用大量维生素C,可发生坏血病,如出现精神不振、牙龈红肿出血、皮下出血;
  甚至有胃肠道、泌尿道出血等症状。
  婴儿消化不良 哺乳期的婴儿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出现不安、不眠、消化不良等症。
  儿童骨科病 儿童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罹患骨科病,且发生率较高。
  不孕症 育龄妇女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如每日剂量大于2克时),会使生育能力降低。
  免疫力降低 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能降低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
  停药反应 长期大量应用维生素C,其血酸中的药物浓度会比正常人低,这是由于机体“超负荷”后,改变了体内的调节机制加速了对维生素C的分解与排泄,若突然停用,机体仍会保持原有的代谢速度,致使维生素C缺乏,导致坏血病。故停药时,应逐渐减少剂量。
  过敏反应 不论口服或静脉注射维生素C,对某些人均可发生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故不能滥用。
竹叶清心 | 2004-6-22 16: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卡马西平片的严重不良反应

   卡马西平作为抗癫痫药应用于临床。截止2003年第一季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有关卡马西平片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有严重皮肤损害52例,其中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疹39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8例,剥脱性皮炎5例,并有1例死亡;血液系统反应9例,其中白细胞减少7例,全血细胞减少1例,血小板减少1例;肝功能异常3例。典型病例如下:一男性患者,46岁,因左眼睑跳动口服卡马西平片0.1g,一日2次。用药9天后,出现发热,皮肤瘙痒,全身密布粟粒至花生米大小斑丘疹,形状不规则,并伴有散在的水疱,疱壁松弛,水疱破溃后皮肤糜烂,口腔粘膜及外生殖器红肿糜烂疼痛,尼氏征阳性,体温38.5度,诊断为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经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头孢曲松等药物治疗后痊愈。现有资料提示,卡马西平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故提醒临床医师严格掌握适应症,加强临床用药监护;对卡马西平和与其结构相似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有过敏史的患者应禁用;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皮疹,应立即停药,避免发展成严重皮肤损害;用药期间应注意肝功能和血象的监测;另外,卡马西平是肝代谢酶的诱导剂,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药品的相互作用。通报所列信息来自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本信息通报是一个能够及时反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掌握的有关药品安全隐患的技术通报,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根据现有数据提供的客观信息反映,不作为医疗纠纷、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

(转摘自“中国金药网”)
竹叶清心 | 2004-6-22 16: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服用沙美特罗部分存在重度哮喘危险

   FDA最近警告说,有些服用常见哮喘药沙美特罗的病人存在发作重度有时可能还致命的哮喘的危险。
  这种毒副作用很少见,FDA说,如果病人遵从医嘱,此药的好处大过了它可能的危险。武断地停服该药非常危险,因此有所顾虑的病人应同医生商量。今后1月份时FDA只是让医生和病人注意这个问题,现在它正式把这条警告加到含沙美特罗的三种药品的标签中。
  沙美特罗是通过松驰气管来预防哮喘的长效药。用药者被告知手上要随时准备速效药---吸入性皮质甾类,以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生产这三种药物的葛兰素史克公司曾发起了一项大型研究,以比较用药者与不用药者的健康状况。该研究应当招募60,000人,但早期就停下来了,因为研究者发现用药者中因哮喘发作引起死亡的更多,特别是黑人。13,174名用药者中共有13人因哮喘导致死亡,而安慰剂组13,179人中只有4人。黑人用药者死亡的有8人,而对照组只1人。FDA指出,该研究没有说明死亡的病人是否手边准备了皮质甾类。

(转摘自“中国医药数字图书馆”)
竹叶清心 | 2004-6-22 16: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雌孕激素替代增加卒中痴呆危险

  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的3篇最新研究报告称,雌孕激素替代疗法不能改善妇女的认知功能,并可增加卒中和痴呆的发病危险。根据妇女健康倡议(WHI)研究和妇女健康倡议记忆研究(WHIMS)结果,研究者提出,雌孕激素替代疗法只能用于绝经期症状的治疗。
竹叶清心 | 2004-6-22 16: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抗癫痫药物易致胎儿畸形

  
  根据近期发表在《神经学》(Neurology,2003;60:575-579)杂志上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怀孕期间服用抗癫痫药物容易导致胎儿畸形,较低的叶酸浓度加上母亲的教育程度较低也都是造成胎儿畸形的危险因素。
  芬兰赫尔辛基(Helsinki)大学的Erja Kaaja Msc表示,癫痫妇女容易生出畸形的小孩,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目前还不得而知。1980~1998年,研究人员追踪了一家产科诊所中970位怀孕的癫痫妇女,其中有740位在怀孕初期(前3个月)服用抗癫痫药物,另外239位则无。结果在这些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怀孕妇女中,共产下28个严重畸形儿(3.8%),未服用抗癫痫药物组仅产下2个严重畸形儿(0.8%;P=0.02),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严重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服用卡马西平(调整后的危险比:2.5;95%置信区间:1.0~6.0)、丙戊酸(危险比:4.1;95%置信区间:1.6~11)、奥卡西平(危险比:10.8;95%置信区间:1.1~106)、怀孕前3个月的后期、母亲体内的血中叶酸浓度太低(危险比:5.8;95%置信区间:1.3~27),以及母亲的教育程度较低(危险比:3.0;95%置信区间:1.3~6.8)等,然而怀孕初期癫痫发作并不会增加严重畸形儿的发生几率。
  针对这些结果,研究人员建议癫痫妇女在怀孕期间最好只服用一种药物,而不要服用多种药物,同时应补充适量的叶酸。不过,这项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缺乏与未患癫痫的怀孕妇女的比较结果。

来源:中国医药数字图书馆
竹叶清心 | 2004-6-22 16: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噻唑烷二酮的肝毒性问题

  胰岛素抗性是2型糖尿病的特征,它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和至少部分对糖尿病 人心血管预后不良负责。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格列酮(glitazone)] (TD)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与磺酰 脲和双胍类药物不同,TD直接靶向骨骼肌的胰岛素抗性。通过起过氧化物酶体增 殖子活化受体亚型(PPAR-γ)配体的作用,TD影响控制葡萄糖体内稳态和脂代谢基 因的调节。因而,这些基因提供一种2型糖尿病患者改善血葡萄糖控制的替代机制 。此外,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它们也改善心血管预后,但还未得到临床试验 证明。
  曲格列酮(troglitazone)(I)是第一个获准用于2型糖尿病人的TD,1997年1月 最初由美国FDA批准用于与胰岛素联用,随后标签适应症扩展至包括单独和与磺酰 脲(sulphonylurea)或二甲双胍(metformin)联用。然而,由于出现严重和有时是 致命的肝毒性,致使美国和日本的管理部门于1998年对标签作了修改。英国则更 为严厉,于1997年底即上市刚数周后即将其从市场撤出。这个药从未在其它欧洲 国家销售过。而美国和日本也最终于2000年3月取缔此产品。
  即便是出现(I)的安全性问题,但1999和2000年美国和欧洲还是相继批准了 rosiglitazone(Ⅱ)和pioglitazone(吡格列酮)(Ⅲ)。但其使用受到严格限制, 并仅能与磺酰脲或二甲双胍,而不能与胰岛素联用。这一比较保守的做法是担心 (I)的肝毒性是整个类别的作用。然而,这些限制随后被放松了,这2种药现已获 准单独和与胰岛素联用。
  临床试验观察到在给予(I)后3~7个月间病人的血清ALT水平明显升高,停药 平均20天即回复。而在临床研究中未观察到(Ⅱ)和(Ⅲ)有(I)样的肝毒性。在追访 评价中观察到的(Ⅲ)相关性ALT升高是可逆的。(I)肝毒性的潜藏原因尚不清楚, 其原因可能与病人的并用药治疗,如用了能干扰细胞色素P450(CYP)途径的药物。 因并用药或CYP酶多态性干扰(I)的代谢可能产生更多的一种毒性、高度反应性代 谢物。有意义的是,(Ⅱ)和(Ⅲ)的主要消除途径是CYP2C8。与(I)不同,(Ⅱ)不被 CYP3A4代谢,也不干扰其它被CYP同工酶代谢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Ⅲ)被多种同 工酶包括CYP3A4代谢,然而,与(Ⅱ)相反,它不诱导或抑制CYP酶系统;也可能是 (Ⅰ)的α-生育酚(α-tocopherol)侧链与它的肝毒性有关。α-生育酚的醌结构形 成有毒性的游离基。重要的是无论是(Ⅱ)还是(Ⅲ)都不含α-生育酚部分;又最近 的证据提示,PPAR-γ受体可能对控制肝星形细胞(HSC)活化有重要意义,它是肝 创伤愈合和肝纤维质生成进展的重要细胞基元。用(Ⅰ)激活PPAR-γ可能改善HSC 的趋血纤维蛋白形成和趋炎活性。如果能证明这是(Ⅰ)肝毒性发展的重要潜藏机 制,则将对任何通过PPAR-γ受体起作用的药物都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迄今,尽管已经有超过100万病人用过(Ⅱ)和(Ⅲ),但证明它们直接引起肝毒 性的证据似乎很少。确实,有令人信服的数据表明(Ⅰ)诱发的肝毒性与它的特殊 性质,而不是与噻唑烷-2,4-二酮的结构有关。另一方面,(Ⅰ)上市后出现的肝毒 性报告表明强化售后监察的必要性。
竹叶清心 | 2004-6-22 16: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法发现铁激素缺陷导致血液病

  法国柯尚研究所继去年发现对人体内铁元素含量起重要调节作用的铁激素后,今年又发现其致病作用———铁激素缺乏或过量都会直接导致血液病。
  铁激素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是人体器官铁代谢的“总指挥”,控制从肠道中吸收铁和通过巨噬细胞盐析血液中的铁。对于将氧固定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铁是合成它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是,如果人体内缺少或含有过量的铁,铁又成为致病的元素,如缺铁会带来白血病,过量的铁又会导致血色原病,最终导致肝硬化、癌症、糖尿病、呼吸困难和关节炎等。
  法国科学家在对老鼠的遗传性血色原病研究中发现,导致血色原病的HFE突变基因,只能产生极少量的铁激素,即使过量的铁已经积聚在各种器官组织、特别是肝脏内,正常情况下,铁激素量应该提高以阻止铁的超量出现。科学家用能够产生大量铁激素的转基因老鼠与有HFE突变基因的老鼠相交配,发现患病老鼠的铁超量症状得到缓解。此外,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科学家的研究也发现,铁激素与大部分铁代谢异常的疾病有关联,如:继发性血沉着症、慢性或急性白血病。
竹叶清心 | 2004-6-22 16: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钙通道拮抗剂不应作为高血压一线用药

  瑞典的研究人员报告,钙通道拮抗剂相关性死亡率比其它抗高血压药高,因而不应把它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
  这些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观察研究,于9年期间内比较了214例接受钙通道拮抗剂的死亡率和癌发生率,其中约70% 的病人接受Plendil(非洛地平,felodipi-ne),另1029例病人接受其它抗高血压药。接受钙通道拮抗剂的病人其总体死亡率及卒中和心肌梗死合并死亡率明显高于接受其它抗高血压药的病人,
竹叶清心 | 2004-6-22 16: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感冒通片剂等九种药品反应不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昨天向媒体透露,到目前为止,今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已收到不良反应病例报告9584份,是过去10年的两倍多。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同时公布了9种药品存有不良反应的安全隐患。国家药监局有关负责人建议病人用以下药物时暂用可替代药替代;没有替代药的,千万要在医生指导下,先看清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结合自身实际再用药,老人、儿童、孕妇尤其要避免大剂量、长疗程服药。
  这9种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是:感冒通(片剂):警惕出血性不良反应;当心损害肾;阿斯咪唑(片剂):会引起过敏性反应和心血管系统反应;酮康唑(片剂):当心损害肝;安乃近(片剂、注射剂):可能引起休克虚脱等严重不良反应;甲紫溶液:可能致癌、体外诱导细菌及细胞突变;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当心寒战、高热、皮疹和过敏性休克;噻氯匹啶(片剂):当心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氯氮平(片剂):当心粒细胞减少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