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复制链接]
竹叶清心 | 2004-6-22 16: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氯氮平片剂:当心粒细胞减少症。作为常用抗精神病药,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等,易发生粒细胞减少,且死亡率较高。建议医务人员使用时前三个月注意每周检查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竹叶清心 | 2004-6-22 16: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研究发现维生素E可能加重老人的呼吸道感染

  两年的研究发现,每天服用200毫克维生素E的老年人与不服者相比,更容易发烧,呼吸道感染时病程更长。总之,每天服用复合维生素/矿物质丸在最初并不能降低感染的危险。(8月14日的《美国医学会期刊》)
以前的研究认为,老年人每天服用复合维生素/矿物质丸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多种因子,本研究似乎与此相矛盾。但以荷兰Wageningen大学的格雷特(Judith M. Graat)为首的研究者指出,可能是这次参与试验的老年人的营养都很完善,而有某种营养缺乏的人可能因此受益。他们还说,几乎还没有分析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呼吸道感染的研究。美国约有50%的老年人在服用膳食补充剂,大多是维生素E、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600多名健康老人参与了本研究,均在60岁以上,被分成四组:一组服用复合维生素和维生素E;一组只用复合维生素;一组只服维生素E;另一组服安慰剂或糖丸。在研究期间,四组患呼吸道感染的分别是66%、70%、68%和67%。服维生素E的老人病了约19天,没服者是14天。前者报告的感染有关症状更多,更重。另外,前组发烧的达37%,后组只有25%。还不清楚为什么维生素E与更重的感染有关,但研究者认为更严重的症状可能反映出免疫系统更活跃。或者是,当体内某些营养素失去平衡时,症状才变得更严重了。无论是什么原因,都还需要更多研究。“如果我们的结论得到证实,维生素E能加剧呼吸道感染,那老年人,尤其是营养很好的老年人,应慎用维生素E”。
竹叶清心 | 2004-6-22 16: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来氟米特损害肝脏
  美国公众健康研究组(PCHRG)要求FDA从美国市场撤出Aventis公司的类风湿
性关节炎治疗药Arava(来氟米特,leflunomide),声称该产品自1998年上市以
来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大量严重肝脏问题,包括死亡。该产品在美国获准以前已有
证据表明它会导致肝并发症。现在这些危险已经十分明显。

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
竹叶清心 | 2004-6-22 16: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提防抗肿瘤药致心脏中毒
  由于心脏不属于更新型组织,所以,通常认为,与骨髓、毛发、胃肠道及生殖器官等组织相比,心脏不易
受到细胞毒性药物的作用。而事实上,随着肿瘤患者化疗后生存期限的延长,抗肿瘤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反
应将变得较为常见。尽管临床上所见的心脏毒性反应比骨髓、胃肠道等毒性反应低得多,但一旦发生,常可造成心肌不可逆的损害,特别是对于那些原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危险性更大。
抗肿瘤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反应表现各异:轻者无症状而只有心电图改变;重者可致心肌坏死,发生致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其表现程度与所用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方法及个体差异等有很大关系。目前常用的药物中,能引起心脏毒性反应的有环磷酰胺、柔红霉素及阿霉素,尤其是后两种药物,心脏毒性发生率较高,而其它抗肿瘤药物引起心脏毒性反应的病例国内外也屡有报道。如:马利兰引起的心内膜纤维化;5—氟脲嘧啶引起心脏缺血、心肌梗塞;丝裂霉素引起心肌损伤;阿糖胞苷引起心包炎等等。
继发于抗肿瘤药物的心脏病变为突发或在不知不觉中加剧。其治疗同一般心脏病处理一样,但由于抗肿瘤药物的心脏病变更项固,死亡率更高,因此应特别注重预防。
首先,要明确肿瘤化疗的适应症,对不适宜化疗者坚决不化疗,不能把化疗作为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
一种安慰疗法。其次,对于有明显剂量依赖性的药物,应严格限制其累积量,同时,又要注意个体差异。第三、对于既往有心脏病史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狭窄、冠心病等)要慎用,而近期有活动者应禁忌。若由于肿瘤所致心脏病变,如癌性心包积液,需要化疗也一定要密切观察心脏功能变化。第四、对于高龄患者,有纵隔放疗史或几种肯定性心脏毒性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时,应适当减量。因为在这些情况下,心肌细胞的耐受性减低。第五、化疗前后心电图检查应列为常规,有问题者应动态观察一段时间,若QRS电压确实较治疗前降低30%或更多,那么,对于任何患者都应停药。第六、可在化疗前2-3天起,给予保护心肌的药物,如ATP、辅酶Q1O、复方丹参片和潘生丁等。停止化疗后可维持3~7天。第七、改进给药方法。如阿霉素,通常是一次给药3周重复,有文献报道,相同剂量,若改为每周一次给药,则更安全,而且疗效不变。另外,为减低各种毒副反应而研制的新一代抗肿瘤药,目前在国内外已有上市,如表阿霉素、碳铂等,这些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医药经济报
竹叶清心 | 2004-6-22 16: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普罗帕酮致急性药物性肝炎

  谭秀娟(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北京100083) 刘曼(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人民医院)
  患者男,69岁。于2000年1月诊为糖尿病II型,未治疗。近2月因心悸就诊。门诊查空腹血糖335mg/dl,ECG:频发室早。诊为“糖尿病II型”,“心律失常-室早”,给予达美康、二甲双胍及普罗帕酮(心律平)150mg tid口服。治疗40天,症状缓解。但近20天出现恶心、厌食症状,发现转氨酶升高而停用所有药物。停药后食欲好转,未监测血糖及肝功能,为进一步诊治于2000年5月20日入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曾口服降压片,已停服2年,现长期口服卡托普利(开博通)。过敏体质,对青霉素、磺胺药物过敏。无肝炎病史,无肝炎疫苗接种史。
  查体:T 36.7℃,R 20次/min,P 70次/min,BP 120/70mmHg。巩膜轻度黄染,双肺(-),偶闻早搏,腹软,肝脾未触及,肝区叩击痛(+)。ECG:偶发室早。肝功能:T-Bil 46.2μmol/L,TBA l0.3μmol/L,AlT 115U/L,ALP 96U/L,AST 48u/L。乙肝五项仅HBcAb(+),余均(-)。丙肝抗体(-),空腹血糖173mg/dl。入院诊断:糖尿病II型,药物性肝炎?给予降糖及保肝治疗10天后,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停用保肝药物。入院第15天自觉心悸明显,BCG:室早三联律,加用心律平150mg tid口服,其它治疗不变。治疗3天后再次出现恶心、厌食等症状,复查肝功能:TBA 46.3μmol/L,ALT 226U/L,ALP 276U/L,AST 80U/L,TP 68g/L,ALB 41g/L,T-Bil 62μmol/L,D-Bil 35.1μmol/L,。立即停用心律平,加用保肝药物治疗。2周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改用胺碘酮(可达龙)控制室早,肝功能损害未再出现。
  讨论该患者无肝炎病史,经化验甲、乙、丙肝炎均可排除。因两次服用心律平均导致肝功能异常,停药及保肝治疗两周肝功能恢复正常,考虑心律平导致急性药物性肝炎诊断成立。心律乎药代动力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是由于其代谢主要在肝脏。即经肝药酶(CYP450)催化进行。CYP450是一个大的基因家族,它由许多酶谱特征、免疫特性、药理作用不同的基因族及亚基因族组成,参与体内代谢及对外来化合物的生物转化,除氧化反应外,它还参与缺氧条件下的还原反应,并与部分水解作用相关。CYP450的种属差异、个体差异及其可诱导性、可抑制性是造成药物代谢差异的主要原因。有报道2例连续服用心律平2周后出现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停药2-4周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本例患者心律平为正常治疗量,而出现肝毒性反应,考虑这一病理变化与过敏体质及个体差异有关。
竹叶清心 | 2004-6-22 16: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罗非考昔与脑膜炎有关

  据FDA报道,5例严重无菌性脑膜炎病例与Merck & Co公司的COX-2抑制剂罗非考昔(rofecoxib,Vioxx)有关。
据报告,自1999年5月Vioxx获许可用于骨关节炎和其它急性疼痛,至2001年2月,FDA自动报告系统收到了7例病例报道。FDA官员指出,据了解在医学文献中未见与新的COX-2抑制剂有关的无菌性脑膜炎的病例报道。
无菌性脑膜炎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罕见并发症,在主要记述有或无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或强直性脊柱炎女性病人的有关文献中已有报道。据报道一些NSAID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或与此相关的病症,这些药物包括布洛芬和萘普生。
全部7例病人在发生脑膜炎时正在服用罗非考昔。因无足够的资料用于评价因果关系,2例未被包括在进一步的分析中。
经临床和实验室检验确诊的5例病人包括4例女性病人(年龄分别为16,40,47和67岁)和1例男性病人(40岁)。病人无使用其它NSAID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史,且无系统性红斑狼疮或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史。1例病人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史。所有病例在用罗非考昔治疗1~12天内出现2个或更多个无菌性粘膜炎症状,病情严重,需要住院治疗。病人在停药后全部恢复。

中国医药数字图书馆
竹叶清心 | 2004-6-22 16: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静滴氨苄青霉素可致血栓性静脉炎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日前报道1例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患者男性,19岁,平素身体健康。因颌面外伤来院就诊,给予止血、缝合处理,氨苄青霉素预防伤口感染治疗,方案为生理盐水100ml加氨苄青霉素6g,静脉滴注,每日1次。静脉滴注1次后23小时,由穿刺点起始,沿静脉血管行径至肘关节处呈红线状,长约13cm,用手可摸到一条有压痛的索状物,随着时间的延长,压痛明显加重,且伴有右上肢胀痛,考虑为静脉炎症反应。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血管浅静脉(头静脉)内血栓形成。临床诊断:血栓性静脉炎。停用氨苄青霉素,应用林可霉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蚓激酶胶囊2粒/次,每日3次。经5天治疗后,症状消失,复查多普勒超声,血栓消失。
  据该科医师介绍,患者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局部严格无菌操作,应用一次性输液器,同期使用相同批号氨苄青霉素、生理盐水者无此反应。所以考虑此例患者血栓性静脉炎系静滴氨苄青霉素时,血管壁受损,血液内有形成份聚集受损的局部,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并形成静脉血栓。氨苄青霉素是常用抗生素药物,其不良反应多为皮疹,引起血栓性静脉炎未见报道。患者主诉其母曾于3年前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有类似反应。可见患者体质状况也能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无家族性反应,有待进一步检查诊断。
《中国医学论坛报》
竹叶清心 | 2004-6-22 16: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头孢菌素的肾毒性

褚襄萍
  头孢菌素以其抗菌谱广、对酸和酶较稳定、过敏反应少、毒性相对较低受到大众的青睐。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克罗、头孢哌酮等都是人们十分熟悉且常用的药物。
 我们在利用头孢菌素抗菌效应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它的不良反应。现重点介绍头孢菌素的肾损害问题。
  药物引起的肾脏不良反应主要是由药物的直接肾毒性(与药物浓度及剂量相关)影响肾细胞代谢过程或造成尿路梗阴而致。头孢菌素类药物绝大多数经肾排泄。例如经尿排泄的有:头孢唑啉75%~100%、头孢拉定80%~90%、头孢氨苄80%~100%、头孢羟氨苄90%~95%、头孢克罗70%~95%、头孢哌酮80%~90%。头孢菌素经肾排泄可抑制、干扰肾小管细胞酶活性,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而致血尿。头孢菌素引起的急性肾间质肾炎表现为尿少、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可能与机体对药物高度敏感有关,多数与剂量无关,主要由变态反应介导。另外,引起血尿也可能与头孢菌素致凝血功能障碍的作用有关。该类药均可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因此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为了合理利用头孢菌素,减轻其肾损害,我们应在头孢菌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建议小儿和肾功能不便者慎用。在应用头孢菌素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必要时作肾功能监测。肾功能不全者应在临床药师指导下按患者肌酐清除率制定给药方案。
  避免与肾损害药物如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否则肾损害将显著加重。常见的高效利尿药有:呋噻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等。常见的氨基糖苷类药有: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
  对药物治疗过程中或以后出现的尿液或肾功能异常,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后再有原因不明的发热,可考虑为药源性肾损害。发生肾损害后应立即停药,对中毒性肾损害常用利尿、血液透析等方法排出体内药物;对过敏性肾损害如急性肾间质性肾炎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中国医药报
竹叶清心 | 2004-6-22 16: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抗真菌药物可引起肿瘤细胞凋亡

  台湾研究人员在2月1日出版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报道,单独口服抗真菌制剂灰黄霉素或与噻氨酯哒唑联合使用可引起细胞周期停滞和癌细胞凋亡,根治免疫缺陷小鼠的结肠肿瘤。
  台北医学院的Yuan-Soon Ho 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用灰黄霉素处理人结直肠癌、白血病和肝细胞癌细胞系,以及正常角化细胞,发现这种药物在微摩尔浓度就可快速引起细胞凋亡。癌细胞比正常角化细胞更敏感。细胞凋亡是由caspase-3激活、Bcl-2过磷酸化以及Bcl-2/Bax 功能抑制引起。
  此外,使用高于引起凋亡浓度的灰黄霉素处理细胞,可使结直肠癌细胞停滞在G2/M 期。这是由于异常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与噻氨酯哒唑处理后所看到的情况相似;还由于细胞周期素B1/cdc2激酶活性升高、myt-1下调。
  研究人员还发现噻氨酯哒唑可加强灰黄霉素促进癌细胞细胞周期停滞,但对正常角化细胞没有作用。单独使用灰黄霉素、噻氨酯哒唑和联合使用两种药物引起细胞停滞在G2/M 的比例分别为41%、9.8%和95.8%。
  为了确定这些体外作用在体内的情况,研究小组制备了免疫缺陷小鼠结直肠肿瘤模型,然后用灰黄霉素、噻氨酯哒唑或两种药物进行治疗。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单独使用1种药物治疗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给予两种药物的小鼠肿瘤生长停止。
  Ho博士及同事总结道,这些结果提示化疗制剂(如噻氨酯哒唑)联合应用灰黄霉素可为结直肠癌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转载合作伙伴三九健康网
竹叶清心 | 2004-6-22 16: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治病理论,还是致病理论?人类健康的出路何在?!!!

警惕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

  闫正华1,董亚琳1,董海燕1,余成名2(1.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710061;2.陕西飞机制造公司职工二院,陕西 西安 723213)
  万古霉素是一种多肽类抗生素,以往因耳肾毒性强在临床很少应用。近年来,因其疗效肯定,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对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等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及难辨梭菌具高度抗菌活性,已成为治疗耐药葡萄球菌重度感染的理想药物,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所致医院内感染的首选药物。但是,其严重的不良反应仍是临床使用时的问题之一。现报告万古霉索引起心脏骤停死亡l例。
  患者,男,67岁。因右下肺癌合并感染入院治疗;既往病史有冠心病,心肌硬化型,心功能Ⅲ-Ⅳv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病史。入院后,给予强心、利尿、扩管及抗感染等治疗:用青霉素800万u·d-1,治疗一周,无效。痰培养,为金黄葡萄球菌且较顽固;改用万古霉素1.0g加入100ml生理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半小时后,患者突然出现上肢抽搐,牙关紧闭,面色苍白,血压降至10.5/7kPa。随即静注10mg地塞米松,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出现室颤,静注100mg利多卡因,电除颤;静注2mg阿托品20min后,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固定;进一步抢救,终因心脏骤停,呼吸衰竭死亡。分析原因为万古霉素静滴过快,引起心脏骤停所致。
  讨论:万古霉素口服不吸收,因可致剧烈疼痛不可肌注,在静脉内注射过快引起红颈症群综合征,严重时会出现低血压,甚至心脏停搏。为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临床使用时,将500mg万古霉素溶于至少100ml溶媒中,并且输注时间不低于60min。治疗时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建议其峰值为30~40mg·L-1,谷值为5~10mg·L-1,出现耳肾毒性应立即停止有药。避免同麻醉药合用。注射前应用抗组胺药物,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